《金匮悬解》中风——半身不遂

中风三章

中风一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1 夫风之为病,或中于左,或中于右,手足偏枯,是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本条提纲,是中风病之总纲。若或但一臂不遂者,此为痹,非风也。痹者,风寒湿三者合而痹其血脉也。若脉微而数,则中风使然矣。风因虚中,是以脉微。风动不息,是以脉数。微为阳微,数为风盛,中虚火逆也,乙木风盛而贼中,相火不降则脉数。

2 半身不遂,其初先觉麻木,麻木者,气滞而不行也。肺主气,而血中之温气,实为肺气之根。右麻者,肺气之不行。左麻者,肝气之不行。麻之极,则为木。气郁于经络之中,阻滞不运,冲于汗孔,簌簌靡宁,状如乱针微刺之象,是谓之麻。久而气闭不通,肌肉顽废,痛痒无觉,是谓之木。

  此麻木之根,就是血寒,气虚血寒而郁于经络,气闭不通与营郁之风相抟,则见麻木,表阳一伤,湿寒内盛,则风中于内,而半身不遂。

3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物之润泽,莫过于气,筋膜之柔而不枯者,气以煦之,血以濡之也。血随气动,气梗则血瘀,气血双阻,筋膜失养,一被外风乘袭,而内风感应,则病偏枯。内风者,厥阴风木之气也,气郁而血凝,血凝而木郁,风伤卫气,遏逼营血,木气愈郁,木郁生风,津液耗伤,筋膜焦缩,故病偏枯。其在经络,未尝非燥,而在脏腑,则全是湿。缘湿土壅满,肺金不得降敛,故气阻而生麻。肝木不得升达,故血郁而生风。而土湿之由,全因肾水之寒,水寒土湿,此金木堙郁之原也。

一被外“风”乘袭,而内风感应,则病偏枯。此外“风”即外“寒”之义,不要真以为是外风伤人。外风就是寒,寒就是此外风,《内经》中感寒伤寒,皆言感风邪之义,以伤寒用伤风表达,表达的文字不同而已。内不湿寒有风,何畏外寒(有外寒也只是太阳病)。水土湿寒,经络滞塞,而风内盛又得外寒之闭,泄而不开,风不能外泄则内陷,陷则中风也。故师言内风者,厥阴风木之气也。寒来寒去,无论内外,皆是以风的方式而来去。

4 春风者,万物复苏而主生,秋风者,万物肃降而主杀。夏天南风为正,北风为贼,反之冬天北风为正,南风为贼。286页,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为三虚。风邪伤人,总因本气之虚。

论;太阳中风,而伤贼风者,是天气之贼风,也是外寒之义。杂病中风,而伤贼风者,是湿寒之盛,本气之虚,人虚之贼风,此是内寒之义。木陷之贼风伤于内,外感贼“风”伤于外,太阳之中风,是为外感阳郁之正风;杂病之中风,是里虚阴盛之贼风。

  本条提纲言风之为病,是中风病之总纲。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之总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等。下卷,湿病二,湿家之为病。狐惑之为病,阳毒之为病,阴毒之为病,厥阴之为病等等,皆是总纲之义。仲景之提纲,皆是辩证论治之大纲。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证治汇补 中风

    中风 大意 风者.百病之始也.又曰.百病之长也.善行而数变.(内经)大法有四.曰偏枯.半身不遂也.曰风痱.四肢不举也.曰风 .卒倒不语也.曰风痹.遍身疼痛也.(岐伯)四症为风家纲领.故首列之. 内因 ...

  • 《金匮悬解》产后——恶露不尽与中风。大承气汤与桂枝汤

    产后七 恶露不尽十七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 ...

  • 《金匮悬解》中风——红斑狼疮,牛皮癣

    中风三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血亡,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即胸满而短气. 1 寸口脉迟而缓,迟为阴脉,则缓为不足.迟则气血俱寒,缓则营卫俱虚,营 ...

  • 《金匮悬解》中风——口眼歪邪、舌蹇流涎

    中风二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涡)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 ...

  • 《金匮悬解》卷三——中风,卒厥,瘾疹

    中风二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涡)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金匮悬解》肺痿肺痈肺胀——甘草干姜汤,桔梗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

    肺痿三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1 重申重点,肺痿之病,从亡津而来. 肺痿,吐 ...

  • 《金匮悬解》痰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杏仁与大黄汤

    痰饮咳嗽三十五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 ...

  • 《金匮悬解》痰饮——小青龙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痰饮咳嗽三十一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久咳数岁,是肺胃之常逆也.其脉弱者,土金未败,犹为可治.实大数者,肺胃上逆,阳气绝根,土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