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老还乡:古代士大夫的终极理想,现代退休人的乌托邦!

告老还乡,是一个历史词语。

读书进仕,为官从政,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这是古代人最完美最成功的人生模式。

那时候之所以选择告老还乡,既是朝廷的制度,也是不错的人生选择。

因为,农业社会里,乡村是安身立命的终极去处。

功成名退,置一处庄园养老,死后葬进祖坟林地再正常不过。

现代人退休之后,则鲜有告老还乡的例子。

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生活在城市,因为城市是社会的主导,也是优势资源聚集之地,更是家庭根基所在。

从生活基础看,城里人再回到农村,理论上没有宅基地,没有土地,缺少足够的保障。

从社会关系看,工作一辈子,主要同事、朋友都在城市里,再回到乡村就成为陌生过客,无人能识,无友可交。

并且,子女也生活在城市,退休并不意味无事可干,抚养孙辈的任务依然艰巨。

从医疗健康看,城市医疗条件比较好,并且医疗关系也在城市,看病治病比较方便。

生活中也有少数人,退休之后回到农村去,在那里发挥余热。

但是他们并没有扎根,城市里同样还有一个家,只不过是两头跑。

等年迈体衰时,城市还是最终落脚之地。

现在有人提出,让退休人员告老还乡,去振兴乡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振兴一个地方,靠的是内在经济活力,而不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乡村都留不住年轻人,岂能指望退休老人?

只能说,这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或许会有偶然现象,但不足以形成普遍共识和整体趋势。

我们要相信市场的调节功能,并不一定每个地方都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有些地方注定会慢慢衰落凋敝,此处冷清会换来别处繁华。

未来也一定会有人选择告老还乡,因为人们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和生活质量。

宁静的乡村,或许是个最佳选择。

即使回到乡村,只是养老,不要有太多功利,指望他们带来什么实惠。

因为,振兴乡村不能靠退休的老人,他们无力可靠,这是基本常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