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华街道彭村:马公滩集镇日趋繁荣
走进上华街道彭村:马公滩集镇日趋繁荣
彭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000米,村民委员会驻马公滩,因原驻地在彭村得名。区域面积2.93平方公里,耕地1074.66亩,养殖水面100亩。辖彭村、周村、陈村、徐麻车、三谢,马公滩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717户,2088人。以种植业为主。
马公滩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以滩名。有村民小组4个,219户,615人,耕地182.76亩。
彭村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南1000米。村以姓氏得名,有村民小组4个,157户,425人,耕地302亩。
三谢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南800米,有村民小组1个,53户,166人,耕地107.7亩。
徐麻车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南偏1000米,村以姓氏得名,有村民小组2个,58户,171人,耕地124.9亩。
陈村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南1500米,村以姓氏得名。有村民小组2个,108户,341人,耕地226.5亩。
周村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南1500米,村以姓氏得名,有村民小组2个,64户,169人,耕地95.8亩。
马公滩自然镇,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3公里。婺江、兰江汇合处南岸,与云山街道隔江相望,是贯穿金,兰、衢公路物流交通要地。辖4个村民小组,249户,615人,马公滩老街有两条,一条从船码头上来,过防洪坝闸门,南北走向,全长300米,与新街相接。旧时是马公滩最繁华地段,街上有茶房酒肆,日杂百货,行人每当上下过渡多在街上,歇脚喝茶。
另一条沿兰溪至龙游老路,现在南门大桥桥下,全长仅100米,与另一条老街相连。
新街沿兰溪至金华公路,南北走向,南至毛巾批发市场,北经横山支线,过330国道大圆盘,与兰溪至龙游横山段连接,全长2公里。马公滩,是上华街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马公滩原为婺江和衢江交汇处的一片沙滩,深入江中如咀,旧名马公咀,相传清代武举人余宝寅、刘成忠在此放马射箭,古称马弓滩,后遂改名马公滩。
马公滩古时为兰溪南乡通往衢、婺、兰三江各埠的交通枢纽,在婺江两岸建有船码头。民国元年(1911年)建成中正浮桥,俗称南渡浮桥,横跨婺江,为兰溪东乡和北乡至南乡的必经要道。当年在马公滩上,便建有船舶修配厂。民国十四年(1925)大阜张村人张宝春、张卸富、张元署三人,合资在马公滩开办张义兴油坊,每年加工乌桕1200多担,可见当年集贸之繁荣。民国22年(1933)11月,马公滩衢江南岸,建成占地294.5亩地的飞机场,设施仅有房屋数间,平坦无跑道。
民国27年(1938)秋,曾在此举办全县运动会。抗日战争胜利后,机场已衰草萋萋,荒凉不堪。民国23年(1934),金华至兰溪至衢州路建成,在马公滩设车站,形成街市。解放后,马公滩为县劳改农场分场,后改建县良种繁育场,设县农业中学。同时成为上华乡政府驻地,接着是上华医院、上华初中、供销社等单位相继进入,尤其是1983年6月南门大桥建成通车,贯通南北与城区联系,公路穿街而过,街市初具规模。改革开放后,兰溪市教师进修学校、兰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兰溪市商业学校,兰溪市兰荫职业学校、马公滩社区、香格里拉公园的相继建立,加上招商引资,外来人投资办厂,马公滩因流动人口剧增,集市贸易日趋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