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

昨天

曾几何时,在城市里疏离大自然太久,大概已经忘记了星空原本的样子。而今能仰望星空也许是件非常小众的事情了吧。
(依据厚朴天文课教案和作业合成的视频)
在厚朴,重新遇见星空
不过在厚朴,有这样的一群人还在仰望星空:除了在线听齐锐老师讲中国传统星空,同时在厚朴论坛或者学习社区里打卡,把自己看到的夜空做些解读和分享。  如果你参加了筑基课的期末考试,还会遇到这样的天文考试题。
下列图中的主要亮星所构成的星象,与“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所描述的最相近的是哪一个?(筑基 · 天文课)

(选项一)

(选项二)
解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节选自古诗《迢迢牵牛星》,描写的是牛郎织女隔水(即银河)相望的情景。在传统天文中,银河(也称河汉)在星空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每个季节观测的时间和方位均有所变化。图一所呈现的是典型的冬季星空的银河,牛郎星和織女星並不在圖中,图二所呈现的是夏季星空的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星光璀璨。因此,答案是图二。(筑基|天文 辅导员解析)
古代星象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灵枢》的《卫气行》,是主要描写人体卫气白天行于阳,夜晚行于阴的具体循行途径及其具体循行尺度的。
其中有一句话:"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描写了当时的星象情景。
恒星恒而不移,但千年数千年,移位变动还是有的。到了唐代,王冰提出疑问,应该是房昂为纬,虚星为经才对啊?但他不懂天文学,解释不了这个问题。
中国紫金山天文台通过研究,由于岁移的原因,4500年前的星空,确实是虚张为经。只是历经数千年后,变成了虚星为经,但古书忠实地记载了历史。这从侧面证实了黄帝内经成书于黄帝时期。所以怀疑黄帝内经是伪托黄帝之名而作的说法不攻自破。

天文和人体的惊人巧合

同时结合人体的基本知识,那么又会发现天文时常和我们身体有许多的数据巧合。比如这些:
  • 一年有24个节气,人体的颈椎、胸椎、腰椎架恰好有24块,同时我们的任脉一共有24个穴位。

  • 全年共有365天。而人体全身正好有正穴365处。

  • 全天有28个星宿。而人体的督脉正好有28个腧穴,人有28颗牙齿。

  • 天有十二辰,人有四肢,每肢有三大关节,共十二节......

说巧不巧,"人身小宇宙"。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哲学即是天、地、人合一。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间,完成了对于世界和我们本体的认识。
中医与天文,息息相关
为什么我们要学天文?
十月历才是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和由来,季节气候变化影响动植物包括人的身心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黄帝内经》中的《臓气法时论篇》用的就是十月曆。如果不懂天文星象气候物候历法,很难理解中医理论,要么就嗤之为封建迷信,要么就曲解附会,把五行解释成五种材料,解释成五大行星,这就是中医里以讹传讹的例证,让人啼笑皆非。
中医特别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把中医学摆在天地人这样一个大系统中来加以研究、究其源,即出于道家。所以《黄帝内经》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要掌握医道,就必须懂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主。"把对医家的要求与道家的标准等同起来,这是医之通于道,或者说医道同源的根本之所在。
所以天文、历法课我们专门请了齐锐老师,齐锐老师是清华的博士,研究人工智能、研究 AI的,但是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我请他来是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星空》,是总结我们中国人怎么观测星、天象的。

现在大家都已经西化了,都是西方的那些星图,什么狮子座、大熊座,各种奇怪的东西,那中国人怎么看这个事儿呢?

所以天文、历法课,我希望大家学会仰望星空,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媚俗,都在为吃喝玩乐去奔忙,中华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