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第二讲回顾

4月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主办的“吴晓邦讲坛”第三季第二讲与广大舞蹈爱好者缘聚线上。本次讲座由浙江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舞蹈学博士范舟讲述“吴晓邦先生的留日生活”,其导师、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及研究员欧建平担任主持。吴晓邦先生曾三渡日本学习生活,间接地将西方的舞蹈理论带入中国。本次讲座从研究缘起、吴晓邦先生三渡日本、未来深化的方向三个角度,讲述吴晓邦先生在日本的学习发展情况。
范舟与吴晓邦先生是同乡,这成为她研究吴晓邦的重要契机。她的研究不仅借鉴了国内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有中国早期的报刊资料和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成果。马楠的博士论文《舞进现代性——1900到1978年在现代中国中的动觉、叙事与革命》,日本学者星野幸代2018年出版的《中日战争下的现代舞——交错的宣传》,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申报》等民国期刊、报纸中的资料,对于研究吴晓邦的留日生活均有着重要意义。范舟以吴晓邦自传以及《申报》中的记录和星野幸代的观点,对吴晓邦三赴日本的时间线进行梳理,呈现出三者研究的差异之处。
吴晓邦先生1929年春第一次赴日,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的若松町补习日语,希望通过在日本学习政治经济学,完成改变中国的理想。课余时间,他于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日比谷会堂等场所观看演出,深受《群鬼》之触动。据星野幸代的研究,当时“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NAPF)对舞蹈活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以无产阶级工人等为主题的舞蹈作品不在少数,《群鬼》可能是这种类型的作品。在日本求学期间,晓邦先生开始学习小提琴,因为崇拜音乐家肖邦而在1931年改名为“晓邦”。由于受到“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吴晓邦于1931年秋回国。
第一次赴日归国后,吴晓邦在上海北四川路开办了舞蹈学校,却因房租问题无法经营,所以开始了第二次赴日学习。吴晓邦赴日期间,日本舞蹈界的“新舞踊运动”分为两派:邦舞界以坪内逍遥、藤荫静枝为代表,洋舞界以石井漠、高田雅夫与高田世子、江口隆哉与宫操子为代表。两次赴日期间,吴晓邦先生均进入高田雅夫舞踊研究所学习,跟随高田世子学习现代舞。在吴晓邦的记忆中,高田夫妇深受邓肯舞蹈的影响,是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舞蹈家,这一风格也影响着吴晓邦的舞蹈生涯。
1934年冬因为养母去世而回国的吴晓邦于1935年冬第三次赴日。他起初依旧跟随高田世子学习,并以“山田丽介”的艺名参与到演出之中。1936年7月,吴晓邦参加了为期三周的江口隆哉与宫操子暑期现代舞讲习会。江口隆哉与宫操子曾于1933年进入德国玛丽·魏格曼舞蹈学校进行系统的现代舞学习。江口·宫的讲习内容包括舞踊基本理论、创作实习技术和理论、现代舞踊和其他艺术的关系、打击乐器节奏练习等内容,对吴晓邦先生产生重要影响。1936年秋回归上海,吴晓邦先生就此扎根,才有了中国舞蹈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吴晓邦说,“新兴舞踊”的起源,是由邓肯创始的,至德国拉班而建设了一种新兴的理论,而德国的玛丽·魏格曼女士就是“新兴舞踊”的实行家。过去中国的古典舞踊,根本就是封建的士大夫们所爱好的,不满意的新人,就创设了这一种艺术,重表情、重手法、重意识而和民众们生活接近的舞踊。
范舟的讲解还原了一位更加真实的吴晓邦先生,未来对于吴晓邦先生的研究还有可以深化的方向与角度。其一,从“吴晓邦”的角度出发,注重史料的纵深发掘与横向对比研究,以期还原历史真实。其二,从“舞蹈人”的角度出发,合理定位时空坐标,勾勒舞蹈发展全景。其三,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跳出舞蹈,全览现代社会转型之概貌。勿负吾师,吴晓邦先生是所有舞蹈人的老师,不忘初心,愿中国舞蹈事业的未来辉煌灿烂。
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怡雯供稿
编辑:毛雅琛
审阅:卿青、茅慧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2021年4月15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