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照片,还原百年江门的真实面目
你知道KongMoon City吗?
这是广东省江门市独有的一个英文名,是世界航海地图上的一个标记点。
江门,又称“四邑”、“五邑”,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在此地设置新会郡。
关于江门之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初的《秫坡集》第五卷,黎贞代朱二尹所作的《江门送别图》,可见此时此地已有江门之称。
而江门之名的由来则是因为其地处西江与蓬江的交汇之处,江北的蓬莱山和江南的烟墩山隔江相望,好似形成了一扇门,因此得名“江门”
到了元末明初之际(约1360~1370年),江门之地形成了一些定期的集市——墟集,又被称为江门墟。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为频繁的商贸往来而兴盛,肄水(西江)中下游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逐渐成为珠三角的贸易中心。
今天的江门因为华人遍布世界五大洲还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本期老照片就带大家走进江门,透过老照片看看这座城百年的变迁发展史。
街景
墟顶街——江门城区的孕育之处。
1920年江门的一个渡口,因为江门的商贸和传教活动,那时外国人很多。
1924年的江门街道,十分狭窄拥挤,这些街边的油塘店铺留到今天也是百年老字号了。
1926年远眺北街江边,远处群山重峦叠嶂,船只摇曳,一静一动。
1926年北街天主教教会的大门。
1930年,一位传教士坐在草地上,不远处是一座座教会建筑,可见当时传教活动的兴盛。
1936年满载着货物的江上汽船。
1940年路边的一个神龛,不只是在祭奠谁。
1947年江门的码头边,一位佝偻的老人和背着弟弟或妹妹的小孩,不知道是不是在送别谁呢。
1947年的新会街头,人们聚在一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1947年北街的江边,打着赤膊的男孩是准备帮忙卸货还是下河游泳呢。
小孩在等父亲出海归来吗。
1948年,在晒着的玉米前的男孩们,看见照相机还有些拘谨。
1947年,防炮仗的孩子们,远远地就捂住了耳朵,那时的快乐这么简单。
1948年,春种时节忙着插秧的农民。
1948年的一户船上民居,衣食起居都在船上解决,甚至还能养猪。
1949年街头的牛拉洒水车,后面的水桶容量还很小。
六十年代的东湖公园,绿树成荫,泛舟湖上。
1980年,外海公社率先响应号召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筑
俯瞰胜利路,依稀可见自行车大军。
蓬江大桥,1976年通车,是江门第一座连接南北两岸的现代桥梁,那时桥面还很空旷。
江门大厦,曾经还是顶天立地的大楼,今天已不再。
十里长堤曾是江门最早的商业街,位于蓬江河畔,商铺几乎是清一色的骑楼,独具岭南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深厚。
陈白沙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间(1584年),1985年得到修缮。
1958年建成的东湖公园,水域辽阔、重峦叠嶂,是划船郊游的好去处,留下了多少江门人的美好回忆。
昔日空中俯瞰江门,如今平地起高楼。
昔日的外海大桥,那时候桥头还是大片的农田,如今也已是高楼大厦,变化翻天覆地。
昔日的五邑大学,那时候是初建期,周边是成片的农田,如今的周边也已是高楼林立。
港口路的转盘,那时候没有什么红绿灯,花坛转盘不仅装饰,还起到了分流车流的作用。
……
时光流逝
街道拓宽、汽车如潮、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当年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
百年前的江门已经成了今天的模样
那再过百年之后又会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