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疗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注射疗法是一种非手术疗法。1869年爱尔兰人Morgan首先采用硫酸高铁溶液行痔核注射,1919年Findley教授在英国《儿科杂志》首次报道日内瓦D`Espine教授用纯酒精注射于直肠周围,治疗小儿直肠脱垂症。国内冯兰馨于1942年始试行直肠周围注射酒精治疗小儿直肠脱垂,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用机理:所有用做内痔注射的药物,若浓度小,注射剂量小,则引起组织硬化而不坏死;较大浓度,较大剂量注射后,皆可使内痔组织坏死。硬化剂注入内痔的黏膜下或直肠静脉丛的间隙,使痔核内淋巴与蛋白凝固,并引起局部轻度化学性炎性反应,然后结缔组织增生,产生纤维变性,一方面压缩了痔区扩张的静脉和动脉,阻断或减少局部血液供应,使痔核萎缩,另一方面增加了痔核及其根部在肠壁肌层的固定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痔核的脱垂。
注射方法:1.单纯注射法:将药液注射于痔体黏膜下层,使痔核硬化或坏死;2.双重注射法:将药液注入痔核上直肠黏膜下或痔上动脉区,再注入痔体黏膜下层;3.四步注射法:在双重注射的基础上再行痔区黏膜固有层及洞状静脉区注射,适用于III期内痔及静脉曲张型混合痔。
内痔注射疗法注意事项:1.注药前必须看清齿线并消毒肠腔及痔核,避免疼痛和感染;注药顺序应由小到大,先注出血内痔,避免遗漏;3.主要部位不要在同一平面,以免形成环状狭窄;4.进针后边退针边注药,使药液分布均匀,避免形成局部硬结和坏死;5.进针深浅适度,以注药后黏膜由红色转为淡白,出现清洗的黏膜血管纹理征象为度;6.一般一次注药2~3个痔核。注药当天不宜排便,7~15天后复查,如有必要再行第二次注射。
肛肠疾病注射后的反应和并发症处理
1.坠胀 凡行硬化剂注射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坠胀感,一般持续2~ 3h后可自行缓解。如有持续肛门坠胀,伴里急后重及大便次数增多,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2.疼痛 内痔和直肠脱垂患者在行黏膜下注射中,不应有疼痛感,反之则提示注药深入肌层或刺入齿状线一下,应立即停止注药,重新调整注药方位,肛周及肛管内注射引起的疼痛,术后应立即给予止痛和热敷,几天后即可消失。
3.排尿困难 多由肛门坠胀或疼痛引起的反射性尿道括约肌痉挛所致,随着疼痛和坠胀的缓解,排尿可逐渐恢复正常。
4.过敏反应 有人报道消痔灵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内痔出现过敏反应,究其哪一种致过敏尚未无定论。
5.出血 注射疗法所致的原发性出血均为少量出血,通过局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压迫或口服止血药后均可治愈。继发性出血多由于药物浓度过大,注射过深致坏死脱落器(7~10天)大量出血。午休克的大出血应在麻醉下作肛门检查,清除血块,在出血点的上方约0.5cm处用丝线小圆针缝扎止血,休克者,应先抢救休克,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缝扎止血。
6.直肠狭窄 多因同一平面大剂量注射硬化剂而致直肠环状狭窄,应立即手术治疗。
7.黏膜下脓肿 多因操作污染或消毒不严,误将污染的药液注入黏膜下层所致,治疗宜手术切开排脓。
肛肠疾病的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而有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法。临床用药虽多,但其机理、方法大体相同。注射疗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