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足三里
【穴名释义】
“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这里指3寸。因本穴位于膝下3寸,故名。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下三里。
【定位取法】
位于外膝眼下3寸(用“一夫法”即四横指)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简易取穴法:取左侧足三里用左手,取右侧足三里用右手。掌心按于髌骨正中,中指紧贴胫骨前缘,无名指指端处即为本穴。
【穴性特点】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代表穴,回阳九针穴之一,人体常用的防病保健要穴,人体第一要穴,“四总穴歌”和“天星十二穴”之首,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金代著名针灸家马丹阳在其《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对足三里的部位及功用做了精辟的概括: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胫酸。伤寒羸瘦损,气蛊疾诸般。”根据实际应用分析,本穴除具有补脾益气、和胃调中之功外,尚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镇静醒神,强精健脑,温中升阳,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概要】
1.《灵枢·四时气》: “肠中不便,取三里……胃气逆则呕,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四总穴歌》云: “肚腹三里留。”《天星秘诀》: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故临床上本穴为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患的常用穴。
2.《通玄指要赋》: “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上。”《针灸资生经》: “华佗云,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俗语云: “若想身体安,三里常莫干。”因此本穴为治疗各种虚症的要穴。
3.针刺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
4.现代研究表明,本穴具有调理胃肠功能、解除平滑肌痉挛,调节神经系统,增强机体应激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对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故临床除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外,还常用于神经、心血管、呼吸、泌尿等系统疾病的治疗。
【临床应用举例】
1.腹部手术后腹胀 手术后腹胀多因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受抑制,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而引起。一般手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恢复,腹胀减轻。严重腹胀时,影响切口愈合,限制呼吸动力及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进而诱发肺部并发症及下肢血栓形成。
温针灸法:患者仰卧屈膝,用艾条在足三里行温和灸。将点燃之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2~3厘米,使患者感到局部温热、无灼痛即可,灸至皮肤呈潮红为度。
2.呃逆 具体表现见列缺穴的临床应用举例。
穴位注射法:常规消毒足三里(双) ,抽取胃复安2毫升,山莨菪碱2毫升,快速进针,进针后下提插至得气,待有针感回抽针管无血后缓慢推注,每侧注入2毫升。
3.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穴位注射法:采用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5号针头,吸取黄芪注射液4毫升在双侧足三里处,刺入2.5~4厘米,进针后回抽无血,即缓慢推入药液,每穴2毫升,每周3次。
4.调节血细胞
毫针刺法:针刺足三里,对脾性全血减少症、营养不良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以及放疗或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均有调整作用,针足三里等穴后1~2周均见其上升,说明针刺对血液成分有一定影响。
5.腓肠肌痉挛 腓肠肌痉挛是因寒冷或姿势突然改变等原因引起的小腿肚突然发生抽搐疼痛,不能活动的一种病症,又称“腿肚转筋”。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外伤、游泳或感受寒凉等因素而发生,常见症状为下肢小腿肚的腓肠肌发生抽搐拘挛性的疼痛。有的患者在晚上睡眠时发生,常因疼痛而醒;有的患者在游泳时或活动时出现,表现为小腿肚剧烈疼痛,肌肉痉挛强硬,活动受限,甚至不能行走。
指压法:发病时患者同侧手大拇指指腹用力按压患侧足三里穴,使其产生明显的酸麻或胀痛感,每次2分钟,如一次无效,可反复按压,能收到指压病除的效果。
6.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绝大多数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在约5%的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正常血压,收缩压≤18.64千帕(140毫米汞柱) ,舒张压≤12.1千帕(90毫米汞柱) ;②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21.3千帕(160毫米汞柱) ,舒张压≥12.65千帕(95毫米汞柱) ;③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①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②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③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④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⑤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据我国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三十五至七十四岁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约27%,患者人数已接近一亿三千万,每年新增300万以上。高血压可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温针灸法:取双侧足三里穴常规消毒,用1.5寸或2寸毫针刺入,得气后在针柄上放艾炷点燃施温针灸,每次灸3~5壮,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
7.急性腹泻 具体表现见梁丘穴的临床应用举例。
穴位注射法:足三里局部常规消毒,用5~7号注射针头进针0.5~1.5厘米,回抽无血后,进退捻针1~2次,注入山莨菪碱0.2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间隔时间为5~6小时。腹泻严重者可每日注射3次,两侧交替注射。
8.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泛指无机械性肠梗阻存在时的胃动力障碍和排空延迟,临床上出现恶心、早饱、餐后腹胀、纳减、呕吐、腹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2型糖尿病至少有50%以上伴有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不仅因消化道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由于进食后食物排空延长,使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及时间与之不相匹配,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困难。
毫针刺法:双侧足三里穴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继以拇指点按双侧胃俞穴,注意手法要先轻后重,以患者微觉胀痛为度,点按10分钟,再以揉法在胃俞穴上下附近区域施术10分钟结束治疗。
9.痛经 具体表现见列缺穴的临床应用举例。
穴位注射法:取5毫升针管2支,各抽取2%普鲁卡因1毫升、山茛菪碱(654-2)注射液2.5~5毫克(1~2毫升, 0.2毫克/千克体重) ,黄瑞香注射液1毫升备用。患者卧位或坐位,曲膝取穴,足三里穴常规消毒,选用6~7号针头,直刺1.5寸,患者略感胀麻向足背放散,回抽无血,缓慢注药。一侧穴位用1支针管注药,两侧治疗相同。随后用75%酒精消毒皮肤。
10.防病保健
(1)毫针刺法:俗话说“人老先老腿”,针刺足三里穴能使腿脚灵活,从而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2)艾灸法:也可艾灸足三里,操作方法分温和灸、雀啄灸2种,用于养生保健常以温和灸为主。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0.5~1寸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一般灸5~ l 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3)指压按摩法:最简便易行的则是按摩足三里,即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使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觉,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5~ l 0分钟,空闲时均可揉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