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中高考减压篇之《考前心理总动员》

未来的学校考试:不再比谁能-记得更牢,而是看谁能用得更好。

—小明语录

01  高考--命运的转折?

每年的中高考都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

随着中高考的日子接近,每年此刻都有一大群人的心都会被之牵动着,因此而奔波劳碌着。

他们是无数的寒窗苦读多年的莘莘学子,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经历,他们希望能够抓住这个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一次重要机遇;

当然也有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的高考倾尽所有,却也在无形中让孩子背上了他们自己的欲望和抱负;

也有毕业班的老师,在中高考面前,承担了太多社会对他们寄予的期望;

同时学生渴望他们能“点石成金”,学校要求他们教学、科研、管理面面俱到,这都使得他们紧张无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穹顶之下,这股因考试而弥漫着的焦虑风根源在于高考。

对于无数考生和家长来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最后都是希望寒窗十二年,一所名校的通知书等待着他们,为他们开启新的幸福征程。

02  高考的前世今生

那么我们来先梳理梳理高考的前世今生,以更好的在动态中去把握。

我国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无数莘莘学子便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与目标,也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公众对高考的解读便经历了一个时代变迁,并且在每个时代中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恢复高考制度开始,高考以选拔精英为主要目标,因此能够考上的便是光宗耀祖,考不上也非常正常。

那时的大学生被誉为是“天之骄子”,被用人单位热捧。

1999年开始后,大学以每年大于25%的扩张率扩招,于是考上的是正常,考不上则无颜见江东父老,大学学历成为进入效益好的单位的基本条件。

大学扩招使高等教育资源摊薄,用人单位无法辨识大学生的实际水平,于是“211”、“985”工程成为选拔人才的一个可量化标准,无论如何只要能够进入这类院校,就说明高考成绩在同龄人中是有优势的。

2003年,大学生就业难初露端倪并迅速蔓延。考上重点大学成为逃离找不到工作窘境的唯一法宝。

高考成绩好说明孩子优秀,父母教子成功,教师教学水平不错……成绩不理想,所有相关人都会受牵连。

至此,高考焦虑风在全社会范围内弥散。

从横向上看,高考焦虑的考生比例逐年递增,父母因焦虑而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亲子矛盾激化;

教师由于高考焦虑对学生实施冷暴力、同侪间恶性竞争;

从纵向上看,每个学生都难逃高考魔咒,预支了高考的压力—“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你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完了,没出路了……”

在这股焦虑风的弥散中,每年随着中高考时间的逼近,不少同学很紧张,造成记忆力下降、思维灵敏度降低、能解的题目往往解不出。明明知道紧张不好,而又无法克服。

从历年的情况看,总有许多水平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中高考失败或成绩不理想。

于此同时,一些发生在校园里的恶性事件也引发了大家对中考考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据资料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15~34岁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为此对某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进行监测,了解高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对自杀行为进行干预提供依据。

主要结果为:在调查前的1年中,学生产生过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11.79﹪、7.3﹪、2.78﹪,女生、重组家庭、学习成绩差自杀意念明显高于其他同学。

就其自杀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得出学生在自杀前遭遇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是诱发学生自杀的主要因素,而在面临中高考前,学生更容易产生这种压力。

自杀这种偏差行为不仅会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不良影响,对自杀青少年家庭带来无法承受的打击,而且对社会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

03  高考前的心理动员

通过对在中高考前的学生进行压力管理,缓解压力,不仅可以降低学校的危机事件,还可以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呵护中高考考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迫在眉睫。

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生考取理想成绩的硬件的话,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中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态的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

那么这个时候心理动员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

何为心理动员呢?

形象来说,当人们即将面对一件事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其做些准备,

有些是行为准备,而这些行为的发出是心理的反映,

是潜意识的准备,

我们把这些意识层次的及潜意识层次的准备叫做心理动员。

心理动员的目的是让自己有一个更加积极的状态来确保即将要发生的事情能顺利完成。

如果把中高考比作是一场战役,那么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一场智力的大比拼,更是一场军心民心的对抗,心理因素对战争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战役中,必将对心理动员都给予以相当的重视。

古时,战前祭祀、誓师、战斗中擂鼓助阵均是心理动员的雏形。

而在现代战役中,心理战役使用更为频繁。心理动员最初从战争中演绎过来,它并不是一个心理术语,但是这种在考前全方面的积极准备状态却是十分迫切和必要。

对应到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上,心理动员又叫做适应。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它既可以是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

在适应的过程中,积极的适应是为了征服,而消极的适应则止步于同化,人就是在不断变化汇总与环境取得平衡的。

那么在心理动员中,既包括压力也包括动力积极反映表现为更加珍惜时间,消极的是负面的心理反应,因为压力过大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积极的心理动员类型有:

危急发生前(干预前)的心理动员;

危机发生后的心理动员以及执行任务前的心理动员;

对此我们要做些积极有效的心理动员,父母、教师及考生齐心协力,心理总动员。

在这场心理总动员里,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智囊团,给孩子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引领;

老师则要成为学生的同盟军,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生收集各种大学、专业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资讯,披荆斩棘;

同时他们都要成为考生的知心人,抚慰他们的心灵,给他们输送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

小明语录

真正的教育需要根据孩子大脑发育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来确定教育内容。

小明老师微信号

zhaoxiaoming3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原创作者:赵小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