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侬书古人学书金句十二竖幅(附点评)
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金侬点评:
“始于戒律”,即是遵守书法之法,“入法”后方可求“出法”。未闻不守法、不知法、从未入法者而能出法成大家。不守法,不知法,所写不成书法,却高语书法,实乃挂羊头卖狗肉。余不耻。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金侬点评:
譬如穿针者,乃强调细节之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于书法亦为至理。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金侬点评:
草书,必须一气贯之,气韵生动,方得神采。若断断续续、停停顿顿,刻意求高古沧桑之意,便了无生意,所书死矣。书法仍室内风水,断无求死拒活之理。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便能如人意。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金侬点评:
未到功夫,心手笔三者连动,恰如登天!
时下书未熟而专事离奇者,举目皆是,美其名曰:追求个性。实乃笑谈!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无垂不缩,欲往仍留。《兰亭》之妙,尽乎此矣。
金侬点评:
作文须理气、顺气、振气,书亦然。
《兰亭》之妙,尚不仅在此。
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到(善),遑言笔妙。
初学,但求间架森严,点画清朗,断勿高语神妙。
金侬点评:
间架即结字,亦称结构。
清朗,乃干净利索也。所书干净利索,即为一美。
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工夫深,虽枯亦润;精神足,虽瘦亦肥。
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
金侬点评:
书法为什么要练?练的就是功夫。
书法的功夫是什么?是让手听大脑的话,笔听手的话,由此,墨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才是“有意味的形式”。
从某个角度来讲,书法的价值与功夫是成正比的。古人所谓“池水尽黑”——练字练得把一池水都写黑了,讲的就是下功夫。
当然,功夫也有下得对与不对,当与不当之分。假如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下功夫就能练得好书法,那书法也太容易了。功夫下得不对或者不当,即使功夫下死,也不可能有成效。所以,学书法方法要对,路子要对,这很关键。
怎么做到方法对,路子对?这就需要学书者要有识见,起码要有鉴别、识别、甄别的本领,知道什么可以学,什么不可以学,什么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何人应该为师,何人不可为师。
识见怎样才能具备?这需要文化、知识、修养和智慧。一个大字识不得几个,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我可以断定,他就是手不离笔地一辈子苦练书法,也很难练出什么名堂——书法的字外功夫比字内功夫其实更重要。
学书无他道,静坐以收其心,读书以养其气,明窗净几以养其神。
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金侬点评:
习书是养生,这是大家公认的。
习书何以养生?习书首先是养心,而养生之要在于养心,所以,习书可以养生。
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讲,心养好了,才可能坐得下来,静得下心,从而习好书,练好字。
经常有许多学生家长问我,我的孩子老坐不住,让他学书法好吗?
我说,好呀,当然好的。不管您的孩子最终能不能坐得住,通过学习书法,能够促使孩子静心,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我常说,学习书法,不要太功利,不要把眼睛就放在考试、考级、当书法家上,学习书法如果能达到养心修身,这难道不是大用吗?这是于一生都真正有大用的修为!
文则数语,方见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金侬点评: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怎样通过文才能观其人?至少要通过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吧。然而,字如其人,则只要看一个人写一个字就可以了——字是心画。
古人以字喻人,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于是,字具备了人性,具备了生命的一切特征,字的最高境界,便是生命的境界。
生命需要生气,需要灵动,需要力度,需要雄健,需要刚毅,需要柔韧,需要从容,需要沧桑,需要趣味、需要美妙,需要大度和大气,需要情感和理性,需要激情和规矩,需要真、善、美,需要境界……所以,字也不能背离这一切。如果字写得鬼鬼祟祟,肮脏丑恶,小气局促,乱七八糟,随心所欲,忘乎所以,无法无天,无力、无心、无情、无理、无趣……那就完全没有进入到人的境界,而是在鬼域横行,如此“书法”,是对生命的摧残、蹂躏、践踏和戕害。
临书,易得意,难得体;
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学一家字,知其好不知其恶;
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金侬点评:
现在,“临摹”二字经常一起用。其实,这两个字区别很大。
临是对照着范字的样子写,摹是更进一层,把范字放在透明纸下面,一笔一画在透明纸上描着范字写。
临,经常有人临得不像,用笔不像,结字也不像,原因是有人临着临着,就不对照范字写了,而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写起来。
这其实不是临。真正的临,是必须追随范字的意思,尽量写得接近范字。
而摹则没有办法随心所欲,必须一笔一笔完全照着范字写。因为完全把关注度放在了写像上,便极有可能忽略了范字的意韵。所以,“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经常有人问我,你写的书法是什么体?
我开玩笑地说,是金侬体。
金侬体是我完全自创的吗?也是,也不是。
说是,确实没一个人写这样的字。
它很追求唯美,它很注重线条,它很讲究精致,它很注重每一个字都无瑕疵,这样的字,其他人不这样写,有的人也写不出,它是独一无二的,于是,它就成了我金侬的风格——“风格即人”,这便是金侬书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说不是,便是我的字里有许多人的影子。
怀素的影子有吗?有!
欧阳询的影子有吗?有!
智永的影子有吗?有!
张旭的影子有吗?有!
孙过庭的影子有吗?有!
赵孟頫的影子有吗?有!
董其昌的影子有吗?有!
于右任的影子有吗?有!
为什么会有他们的影子?是因为我学过他们。我原来学欧阳询一家字,学着学着不满足了,便开始学诸家字,同时比较鉴别,像蜜蜂一样采集其精华,便形成了“金侬体”。于是,金侬体成了“似与非似”。
我认为,似与非似,才是真正的创新。
一方面,有“似”,这是传承,因为所有的创新都不可能从天而降,破空而出,而必须有渊源,有根基,这个“似”,便是对渊源和根基的传存与追寻;
另一方面,有不似,这个不似,便是自己的推陈出新。因为新,旧的里头没有,所以才不似。
完全的似,那是临摹,只有继承,没有创新;
完全的不似,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新毫无价值。
似与非似,当是我一生的书法追求。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金侬点评:
学书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玩味”二字确实值得好好玩味。
我经常说,站着比较文学和比较艺术的角度来看,文学与书法有许多相通之处。
比如这句里说的“意”。做文章,这个“意”很重要。“意”就是主题,就是“文眼”,“意”要乱了,文章就乱了。
书法也是如此。我认为,书法的每一笔,每一字,每一行,每一幅,都要讲究“意”。所有的“意”都到了,才是好书法。不但明里的“意”到了,暗里的“意”还要到,那就是美妙的书法。
因此,书法的每一笔,每一字,每一行,都要有“意”,而这“意”又要在不经意中表现出来,这才是书法的妙境,是我一生都要努力追求的东西。
书法是文化的结晶,它其实是果,不是因。
这一点古人看得很明白,所以,在古人的眼里,“书”是小道。
在古人眼里,好的书法不是因为仅仅书法写得好,而是因为书写者是一个大写的人,书写者的学识、修养、素质、品行、道德——其“大道”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其“小道”书法,才自然有品,可得永传。
我常说,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排第一,难道苏东坡的字真就比米、黄好吗?
未见得!我看黄庭坚的草书就远非东坡所及,米字其实也比苏字强。
苏所以排第一,那是因为他的文化、学识、修养、素质、品行、道德,是有宋一代的楷模和领袖,直到今天都为人称道,受人景仰,至少米芾与之相比,就“小道”得多。
可惜,当下,很多人恰恰把这一层因果关系弄反了。
关于金侬:
本名张扬,书法落款名金侬,常用笔名废墨。
著名书法家,知名影评人、记者,资深媒体人,小说家,编剧。
中国文联编审,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电影节评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民盟书画院会员,中国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书画院会员,清华附中特聘专家级书法教师,文化部老年大学特聘书法教授,原《大众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更多资讯,可搜寻互动百科金侬词条,百度一下金侬书法,或可关注金侬头条号——金侬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