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补心汤
安神补心汤
方名:安神补心汤
组成:当归、生地、茯神、黄岑、川穹、白芍、白术、酸枣仁、远志、麦冬、玄参、甘草
功效:滋阴清热,安神养心
主治:阴虚不足造成的心烦失眠、精神衰弱等问题。
方解:酸枣仁、远志可安神养心;生地、麦冬、当归、川芎、白芍、玄参能够滋阴养血;白术补气益气;黄芩、生地、玄参可凉血清热;再用甘草调和诸药。合成此方,有补心养血,滋阴清热,宁心安神之效。
禁忌:脾胃虚寒,内有痰湿者不宜服用
天王补心丹, 养血养心, 治心悸心烦失眠, 和酸枣仁汤有什么区别?
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心中烦闷,睡不着,或者睡着了也睡不沉,梦也多,老是感觉有个事,闷闷不乐,这是心出问题了,有的是心火旺引起,有的是心虚,得不到滋阴。
今天就介绍一个治疗心血虚,虚寒旺的情况的方子,天王补心丹。
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的功效。
方中使用大量的生地入心肾经,滋阴清热,水养起来了,火自然就灭了。
玄参、天冬、麦冬助生地滋阴清热。
其中玄参、天冬入肾经,壮水制火,使肾水上升滋养心脏,心火就不会亢盛。
麦冬入心经,甘寒清润,滋心阴,清心热。
当归补血活血润燥,丹参养血活血清热,使心血充足,心血运行通畅,心神自安。
血生于气,人参、茯苓益心气,气旺则血自生。
酸枣仁、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尤其远志通肾气上达于心,有交通心肾之妙。
五味子酸温,以敛心气之耗散。
桔梗载药上行,使药力作用于胸膈之上,不使速下。
全部药物环环相扣,组合起来疗效相互促进,副作用相互抵消。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如果思虑太过,耗伤心之阴血,心失所养,不能藏神,故心悸怔忡,睡眠不安,神疲健忘。
心主血,血主濡养,血少津枯,故大便干燥。
舌为心之苗,心阴亏损,虚火上炎,故口舌生疮,舌红苔少。
脉细而数,也是阴亏血少的表现。
酸枣仁汤由酸枣仁,白芍,茯苓,甘草,川芎组成。
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合白芍,川芎调气疏肝,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偏重于养。
很明显的天王补心汤重用生地,麦冬,天冬等滋阴药,说明特别适合阴血虚的情况,给它补,有点补充血容量的意思。主治阴亏血少,心火上扰,心烦失眠,见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偏重于补。
失眠比较严重的,可酌加龙骨、磁石等以重镇安神。
心惊怔忡明显的,可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增强养心安神的作用。
遗精者,可加金樱子、煅牡蛎以固肾涩精。
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这边补充说一下,天王补心丹也是用朱砂为衣的,也就是,药丸做好后,在朱砂粉上滚一下,沾点朱砂。
酸枣仁的功效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心、肝、胆、脾经。
【功效】养心安神,敛阴止汗。
【功效作用】
1.养心安神 ①用于心血不足,症见头晕,心悸,倦怠无力,面色无华,与元肉、当归、白芍补血养心之品同用。②用于心肾不交,症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与生地、枸杞子、山茱萸、知母黄连肉桂等同用。⑧用于心胆气虚,症见失眠多梦,胆怯心悸,遇事易惊,与茯苓、菖蒲、郁金、远志、珍珠母等同用。
2.敛阴止汗:用于阴虚多汗,可与人参、茯苓为末,米汤送服,或与生地、白芍、麦冬、五味子、元肉等同用。
【鉴别应用】
1.黄连与酸枣仁,均治心烦不眠,前者泻心火以安神,后者养肝血以安神。
2.酸枣仁有生、炒之分,虽均能安神,但炒酸枣仁养肝血以安神,生酸枣仁泻肝胆之热以安神。
【配伍应用】
1.配甘草:酸枣仁炒者补养肝血以安神,生者清泻肝热以安神;甘草味甘能补,故能补脾胃虚弱,资气血生化之源,甘能缓急,最善调理,制约肝脏刚烈之性,除烦止躁以安神。二者棚伍,一肝一脾,补中有泻,泻中有补,共奏养肝血、清肝热、安心神之功。
2.配远志:远志温心阳,益心气,又能使肾气上交于心。所以有安神益智之效;酸枣仁色赤人心,功专收敛安神。二药相伍,共奏养心益智安神之功。
3.配生地:生地养血滋阴,生津止渴,酸枣仁敛汗生津.二者合用,可以加强敛阴止汗牛津之功效。
4.配浮小麦:酸枣仁既能养心【缸而宁心神,又能敛心液而止汗;浮小麦枯浮体轻,善走表止汗,可除虚热骨蒸。二药相伍,养心敛汗之功更著,临床多用于心阴心血不足,或虚热内生、心液外泄所致的虚烦失眠、自汗盗汗等证。
5.配柏子仁:酸枣仁善补肝胆之气,偏治肝胆不足、心烦肿怯不得眠;柏子仁不寒不燥,甘补辛润,能补心气、养心血,善治思虑过度、心脾两虚之心烦失眠。二药常相须为用,以加强养心益肝、安神定志之效,且有敛阴润燥之功,可用于阴血亏损、心肝失养,症见惊悸怔忡,虚烦不眠,盗汗,大便秘结等。
6.配龙眼肉:龙眼肉既可补脾养心,又可补血宁心以安神,是常用的扶正补虚佳品;酸枣仁能补养阴血而宁心安神,是一味具有滋养作用的安神药。二药相使为用,能增强补益心脾、养血和营、安神益智之功,常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症见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易惊等。
【应用注意事项】有郁火及滑泄症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9~15克,入煎剂,或入丸散。
【功效特点】本品富含脂液,酸收甘补,功能补益肝胆,滋养心脾,为治疗虚烦惊悸不眠的良药,并能敛汗固虚,治体虚多汗之证。
方剂制剂:
1.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用治由肝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的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燥,脉细弦的阴虚阳浮之证。《金匮要略》曰:“虚劳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2.归脾汤(《济生方》) 白术、茯神、黄苠、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所致,心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吾质淡,苔薄白,脉细等证。②脾不统血所致证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等证。
3.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 真珠母、当归、熟地、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剂型:蜜丸。每丸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银、薄荷汤下,日午、夜卧服。功效作用:滋阴养血,镇心安神。主治阴血不足,肝阳偏亢所致的神志不宁,入夜少寐,时而惊悸,头目眩晕,脉细弦等。
4.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生地黄、人参、丹参、元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门冬、桕子仁、酸枣仁。剂型: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三、五钱为衣,空心白滚汤下三钱,或圆眼汤佳。功效作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治阴亏血少引起的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惊悸;
惊悸及怔忡都是一种自觉心动悸、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症状。惊悸多由外因而引发,如惊恐、恼怒等,病轻证浅;而怔忡常由内因而成,外无所惊,病重证深。两者密切相连,惊悸日久可成怔忡,即“怔忡因惊悸日久而成”。
【病因病机】惊悸、怔忡的成因为精神因素、心血虚、心阳弱、痰饮、瘀血等。《医学正传》说:“惊悸、怔忡之候,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惊气入胆,母能令子虚,因而心血为之不足,又或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主亦为之不宁,故神明不安而怔忡惊悸之证作矣。”《医宗金鉴》说:“惊自外至,惊则气乱,故脉动而不宁;悸自内惕,悸因中虚,故脉弱无力。”其成因有五:一是素有心虚胆怯,偶遇外惊(目视异物、耳闻怪声、身处险境),致使心动神摇,不能自主,渐成惊悸、怔忡。暴怒伤肝,则气逆,惊恐伤肾,则精却,故阴虚于下,火逆于上,撼动心神而发惊悸。二是由于思虑劳伤,耗损心血,或失血久病,而因心血不足,心失血养,不能藏神,而成神志不宁。《丹溪心法》指出本病的成因“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三是由于心阳不足、水饮上逆引发惊悸。脾肾阳虚,水液不化,停聚成饮,饮邪上逆,水乘火位而为惊悸;或“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伤寒明理论》)。四是房室无度,久病耗血,肾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而成惊悸。《景岳全书》说:“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五是因为心阳不振,血流不畅,或风寒湿邪,滞恋血脉,心血瘀阻,而成惊悸。
临床症见心悸不安。病因各异,症状有别。
【辨证用药】本病病因必有内虚、外受惊恐。治疗除镇心安神外,亦当着重补益。
1.心胆气虚症见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少食。治以镇惊安神,补心养血。方用平肝镇心丹加减。
处方:酸枣仁、五味子、生地黄、远志、人参、茯神、茯苓、龙齿、牡蛎、磁石、朱砂。
方中酸枣仁、五味子养肝血,敛心气,安心神;人参、茯苓、茯神、远志补气宁心安神;生地黄滋肾水补阴以制火,养血润燥;朱砂重镇安心神,并胜热以制浮火;磁石、龙齿、牡蛎益阴潜阳,重镇安神。诸药合用,能补益气血,重镇安神。
2.心血虚 症见心悸不安,面白头晕目眩。治则宜补心养血,健脾益气。方用归脾汤。
处方: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茯神、炒酸枣仁、远志、木香。
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补脾益气;当归养肝生血;茯神、炒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诸药合用,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3.阴虚内热 症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耳鸣。治以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
处方:生地黄、人参、丹参、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黄连、朱砂。
方中生地黄养血润燥;人参、茯苓益气宁心;丹参、当归养血补血;天冬、麦冬甘寒滋润以清虚火;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黄连清心泻火。诸药合用,则滋阴补血以治其本,清热泻火、宁心安神以治其标,标本兼治以愈主证。
4.心阳虚症见心悸头晕,倦怠乏力,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治以温阳补心,健脾利湿。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处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附子、干姜、紫石英。
方中茯苓健脾利湿宁心;桂枝温阳以化饮,化气以利水,与茯苓相伍,一利一温,有温化渗利之功;白术健脾利湿;甘草益气和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以行阴水停滞;干姜温阳散寒;紫石英镇心安神定惊除寒。诸药合用,则温阳化气,补心健脾,镇心安神。《金匮要略》中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即苓桂术甘汤;干姜易桂枝,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著汤,有暖土胜湿之功,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病。
5.瘀血内阻 症见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形寒善恐,舌紫暗,脉涩。治以活血化瘀。方用活络效灵丹合失笑散。
处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紫石英。
方中当归活血养血,丹参加大活血祛瘀之力。当归补血大于活血力量,丹参祛瘀力量大于补血,还能祛瘀生新。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乳香行气以活血,兼能伸筋通经疏络(偏于气),没药散血瘀而活血消肿止痛(偏于血),合用则相得益彰。蒲黄、五灵脂相须为用,通利血脉,祛瘀止痛。紫石英镇心安神定惊。诸药共用,能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安神定惊。
【典型医案】洪某,女,12岁,学生。主诉因受惊吓后心悸、少寐、少食、怕声、怕人、口中常自语某句话,时已2个月,经用镇静药不效。求治中医。
症见心悸不宁,少食少寐,怕声怕人,口中自语(重复)一句话,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数。
证属瘦小体弱,平素胆怯,复受惊吓,致使心惊神摇。《素问'举痛论》日:惊则神无所依,心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治以镇惊安神,理气化痰,补血养心。方用温胆汤加减。
处方:茯苓15克,陈皮l0克,半夏l0克,竹茹l0克,胆南星10克,龙骨l5克(先煎),牡蛎15克(先煎),紫石英l5克(先煎),莲子心10克,炒酸枣仁l0克,柏子仁10克,合欢l0克,百合l0克。水煎服。
服药7剂后已能睡觉,口中已不再自语。前方加首乌藤15克,继服7剂,诸症已消,基本治愈。再服上方l周巩固疗效。
【附方】
平肝镇心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酸枣仁、五味子、天冬、麦冬、熟地黄、远志、人参、山药、肉桂、龙齿、朱砂、茯神、茯苓、车前子。功用:补气益血,养心安神。主治:惊悸怔忡,心神不宁。
归脾汤(《济生方》) 见“便血”。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见“不寐”。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见“咳喘”。
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心腹疼痛。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蒲黄。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心腹剧痛。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方论》) 见“炙脔”。
天王补心丹方解(心阴虚失眠)
本方证是由阴亏血少,心肾之阴不足所致。虚烦少寐,心悸神疲,皆由阴虚血少,阴虚阳亢而生。梦遗健忘,是由心动则神摇于上,精遗于下。血燥津枯,故大便不利,舌为心之外候,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本方重用生地,一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一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是为主药。玄参、天冬、麦冬有甘寒滋润以清虚火之效,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以上皆为滋阴、补血而设。方中人参、茯苓益气宁心,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收敛心气而安心神,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以上皆为补心气,宁心安神而设。两相配伍,一补阴血不足之本,一治虚烦少寐之标,标本并图,阴血不虚,则所生诸症,乃可自愈。方中桔便,一般为载药上行。
天王补心丹
【方剂名称】:天王补心丹
【方剂出处】:
《校注妇人良方》
【方剂歌诀】: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方解】:本方证是由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心失所养所致。心主血脉而藏神,肾主骨,生髓而藏精。只有精血充足,水火互济,才能使神志安宁。如思虑过度,心肾不足,阴虚血少,则虚火易动,扰乱心神,而致失眠心悸,梦遗健忘;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则口舌生疮,舌红少苔。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中以生地黄滋阴清热,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为主药;玄参、天冬、麦冬协助生地以加强滋阴清热之力,丹参、当归身补血养心,使心血足而神自安,党参、茯苓益心气而安心神,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更用五味子,酸枣仁之酸以敛心气的耗散,并能安神,以上诸药共为辅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亦取其入心以安神,均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安神之剂。
【配方组成】:生地黄120克、五味子、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各30克、人参、玄参、丹参、白茯苓、远志、桔梗各15克。
【使用方法】:
为末。炼密为小丸,朱砂为衣,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和作用】:
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临床应用】: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复发性口腔炎、荨麻疹等属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方内天、麦门冬、玄参、生地虽能降火,生血化痰,然其性沉寒,损伤脾胃,克伐生气,若人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者,不宜用;忌胡荽、大蒜、萝卜,鱼腥、烧酒。
食疗治疗失眠的方法
用食疗的方法治疗失眠是老百姓比较认同的方法,食疗没有药物的副作用,不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又可以有效的缓解失眠,可谓是“一举三得”。
制作:将百合脱瓣,清水浸泡一宿,待白沫出,去水,加清水与黄连、麦冬、柏子仁、远志、石决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半小时,冷却后,用纱布过滤,阿胶烊化后加入,再加入鸡子黄搅拌后略煮,调以白糖即成。
中医、食疗治疗失眠法大全
失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一个人在一生的历程中不发生一两次失眠那是不存在的,但如果经常性的失眠则是一种病态了,需要加以饮食调理甚至药物治疗。中医学认为失眠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不外乎阴血不足或邪气外扰,前者为虚,后者为实,两者又常相因,伤及诸脏,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形成失眠。
正因为临床上失眠的原因有实和虚的区分,所以失眠的治疗也要针对病因,该补的补,该清的就清。然而在临床过程中,很多病人只知道一味地补,所以往往导致该病缠绵不愈。失眠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从临床来看,主要有四种方法,即补法、潜法、消法、清法等,不同症状的病人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
补法:
这类的病人表现为失眠,不易入睡或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食少腹胀或大便稀软,面色无华等症状。病人可以选用下列方法食疗。
龙眼肉粥
材料:龙眼肉15克,红枣5枚,苡仁30克,粳米60克。
制作:三味共煮成粥,将熟时,放入白糖或蜂蜜少许调味。每日一剂,可分两次服用。
小麦百合生地汤
材料:小麦30克,百合15克,生地15克,生龙齿15克,白芍12克,酸枣仁10克,山药15克。
制作:小麦布包与余药共煎饮汤。
蛤肉百合玉竹汤
材料:蛤蜊肉50克,百合30克,玉竹20克,远志10克,白术15克。
制作:以上材料共煮汤饮用。
竹精羊心汤
材料:羊心300克,玉竹15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酸枣仁10克,茯苓30克,胡椒粉、羊肉汤适量。
制作:将羊心、玉竹、黄精、枸杞子、酸枣仁、茯苓洗净,加羊肉汤适量,共煮,羊心熟烂后,用胡椒粉调味即成。
潜法:
这类病人主要表现为心肾不交的症状,如心烦不寐,入睡困难,睡梦纷纭,心悸不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发热,面部烘热,夜晚睡觉时出冷汗等,可以选用下列食疗方:
龟板驴肉汤
材料:驴肉500克,豆豉3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白芍30克,夜交藤15克,葱、姜、精盐适量。
制作:将龟板先煎半小时,然后加入生地、沙参、麦冬、当归、白芍、夜交藤,文火煎1小时左右,冷却后过滤,与驴肉共煮。烂后加入葱、姜、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百合黄连鸡子黄汤
材料:百合250克,鸡子黄3个,白糖适量、阿胶15克,黄连10元、麦冬15克,柏子仁10克,远志10克,石决明30克。
制作:将百合脱瓣,清水浸泡一宿,待白沫出,去水,加清水与黄连、麦冬、柏子仁、远志、石决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半小时,冷却后,用纱布过滤,阿胶烊化后加入,再加入鸡子黄搅拌后略煮,调以白糖即成。
消法:
这类病人表现为胃气不和的症状,如睡卧不安,胃脘不适,嗳气,腹胀肠鸣,大便不爽或便秘。正所谓 “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饱了撑的。
秫米半夏粥
材料:秫米30克,制半夏10克,麦芽30克。
制作:先将制半夏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后的秫米一同用旺火烧开,再放入麦芽,改用文火熬煮成稀粥食用。
三仙焦
材料:神曲10克,莱菔子10克,山楂10克,谷芽15克,厚朴10克。
制作:以上各药共煮,煮沸后饮用。
不过,这类病人还应该慎食肥甘厚味,以免助邪,暴饮暴食者,应节制饮食。
清法:
这类病人表现为痰热等实邪内扰的症状,其中痰热内扰的病人表现为失眠多梦易醒,痰多胸闷,没有精神,只想睡觉,但又睡不着,晚上闭眼既梦、口干恶食、嗳气吞酸等症状。可选用下列方法食疗:
茯苓赤小豆汤
材料:太子参 15克,生山药15克,生苡仁30克,石决明30克,茯苓10克,赤小豆15,陈皮10克,柏子仁15克。
制作:以上各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共煮,每剂煎煮两次,分次服完,日一剂。
温胆汤
材料: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丹参15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
制作:以上各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共煮,每剂煎两次,分次服完,日一剂。
也有些病人表现为肝郁化火的症状,如心烦不寐、性情烦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小便黄、大便闭结等症状,病人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材料:龙胆草10克,木通5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
制作:以上各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共煮,每剂煎两次,分次服完,日一剂。
当然,失眠只是一个症状,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失眠,所以在治疗前一定要确诊,特别是失眠,用安神养血等方法治之不效者,可以采用活血化淤的方法治疗。另外,失眠患者应该解除思想负担,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觉前不要喝咖啡、浓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