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与贵州地区划调整,当年5个县,为何划入了贵州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四川省与重庆市之间的分分合合。今天,我们聊聊贵州省与邻居四川省之间的区划调整,关键就是遵义地区。当时,四川省把遵义地区总计5个县,划入了贵州省管理。直接加强了贵州省的整体实力,贵州省拥有了著名的黔北粮仓。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贵州省的历史。贵州省属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生活着很多民族。在古代历史上,由于交通、通讯条件不好,对于各个地区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西南地区的各个部落和民族,中原王朝一般以册封和安抚为主。在唐朝统治时期,还设立了一系列的羁縻州,就是出于安抚西南各个部落和土司的原因。

其实,四川、贵州交界地区的播州土司,早在唐朝统治的末期就已经形成了。杨氏土司盘踞播州地区长达几百年,关系网错综复杂,历经宋元等政权,仍然纹丝不动。即便是当年不可一世的元帝国,也对西南土司们,没有任何办法。在元朝统治时期,由于疆域面积空前辽阔,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满足元朝的管理需要。

因此,元朝在金国行尚书台的基础上,建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不过,当时并没有贵州省。14世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各个省份,形成了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此时,贵州省已经建立。但是,当年的区划和现在的贵州省差异很大。

当年的贵州省土地贫瘠,而且各地的土司很难管理,很多地方官员不愿意去上任。土司们在名义上效忠中原王朝,但自己管理当地的人口和耕地,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对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朝廷其实并不清楚。在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时期,爆发了著名的播州之乱。杨氏土司大规模叛乱,明朝调集各路精锐镇压。虽然最终成功镇压了叛乱,但也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其实从唐朝到明朝,朝廷一直想削弱西南土司势力。但朝廷一直面临北方草原政权的巨大威胁,根本腾不出手来。明朝镇压了播州之乱以后,随后就开始面对东北后金政权的直接威胁。17世纪,清朝历经1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一系列的外部威胁,基本上全部消除了。

虽说西北准噶尔部,仍然野性难驯,时常进攻清朝西北地区。但根本不可能撼动清朝的统治,清朝拥有战略主动权。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上台。雍正皇帝首先平定了青海的叛乱,并且稳定了朝局。随后,开始转入治理内政的工作。例如提出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一系列政策,减轻了劳苦大众的压力和负担。

另一方面,雍正皇帝开始腾出手来,除了西南各省的土司问题。鉴于西南土司问题十分复杂,雍正皇帝任命自己的宠臣鄂尔泰,担任了云贵桂三省总督。全权处理云南、贵州、广西三地的事务,很多事情能够特批特办。鄂尔泰调任以后,严格执行雍正皇帝的“改土归流”政策。

采用了恩威并施的办法,对于那些愿意接受的土司们,赏赐官爵和财物。一部分土司子弟,才能到京城上任。对于那些不肯接受的土司,鄂尔泰调集各路官军,大规模围剿。最终,西南地区的土司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当然并没有彻底解决,彻底解决西南土司问题这是20世纪的事情。

鄂尔泰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四川省的遵义府地区地质结构复杂,从四川其他州府进入遵义府很困难,但从贵州省各州府进入,则相对方便。其次,遵义府周围的土司也需要记忆布管理。第三,遵义府粮食产量丰富,属于比较发达的农耕地区。鄂尔泰认为,如果把遵义府划入贵州省,对于贵州省的发展,肯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过,遵义府隶属于四川省管理,不在鄂尔泰的工作范围之内。因此,1727年,鄂尔泰上奏雍正皇帝,请求把遵义府下辖的5个县,全部划入贵州省管理。鄂尔泰的上奏,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鄂尔泰的“无理要求,”以四川官员为核心的群体,强烈反对。

但是,鄂尔泰是雍正皇帝的几个心腹重臣之一,重要性堪比田文镜。最终,雍正皇帝一锤定音,批准了鄂尔泰的请求。按照《大清世宗实录》中的记载:“雍正五年,改四川遵义、桐梓、绥阳、仁怀四县,正安一州及遵义协官兵,俱隶贵州管辖,从云贵总督鄂尔泰请也。”

遵义府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贵州省的整体实力。根据计算,遵义府的粮食产量,占了贵州省的40%左右,因此被称为“黔北粮仓。”对于这一点,贵州省的各种历史文献中,评价都非常高。《贵州通志》中记载:“今者割入黔疆,而北藩之形勢始壯,其封域南邻貴陽,東接思南,西連大定,北至重慶”。《遵义府志》中则说:“我朝雍正五年,割入黔疆北藩,始壮幅员,广袤二千里,田赋关税半全黔。”

至于遵义府的赋税钱粮,几乎让贵州省增加了50%。遵义划入贵州省以后,迅速成为了仅次于省会贵阳的第二大城市。作者曾经去过遵义,对于遵义的印象非常好。截至目前,遵义市仍是贵州第二大城市。关于我国各省区划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