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虚是怎么回事?

【黄帝内经】阴虚是怎么回事?

原创 汶东内经讲堂 汶东内经讲堂 今天

讲阴阳,论五行,说世间百病。听得懂,学得会,且听汶东讲述《黄帝内经》。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阴虚是怎么回事?阴虚,是中医特有的专业术语,这个你和西医去聊阴虚,他们是听不懂的。了解中医的朋友都很熟悉阴虚这个词,但是阴虚在很多人心里都很模糊的一个概念,虚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虚就是不足嘛,那么阴,指的是什么呢?

中医所说的阴,指的是人体的体液。那么体液指的又是什么呢?就比如口腔分泌的唾液,肺脏内的肺液,心脏和心包之间有心包液等等,人体的五脏六腑中都有体液。人体分泌的体液可以使脏腑之间分隔开,不至于粘连,体液有营养脏腑的作用和维系正常体温的作用。

另外,五脏所化生的液体还有降低体温,反应生理功能的作用。《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因此,五脏化生的五液为:汗、涕、泪、涎、唾。下面我们就把五脏和五液之间的关系,以及五脏阴虚的情况介绍给大家。

《黄帝内经》说:心主血脉,又说汗为心之液。如果一个人汗出过多,就会造成心阴虚弱。说道这里呢,我们解释一下汗液是怎么产生的,《黄帝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我们举个例子,一壶水放在地上怎么着都不会产生水蒸气,而放在火炉上一会就会产生水蒸气。在我们人体的汗液就相当于水蒸气。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蒸腾人体的阴液就会产生汗液。

一般正常情况下,出汗都需要运动,如果一个人不做任何运动,坐那就出汗,除去因为环境温度高这个原因之外,其他都是病态。这个病态就说明人体的阳气在不断蒸腾体内的阴液,造成一个人的流汗不止。这在中医看来,有两个解释,一种是肌体感受风邪导致的毛孔不闭,属于气虚的表现,这个需要关闭毛孔。另外,一种属于阳亢的表现,也就是体内阳气过于亢盛,不断蒸腾体内水分的蒸发。这个需要清内热以治汗。

在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体出汗,都需要适量的运动。我们都知道,适量的运动可以造成心跳加速,血液流动加快。血液流动加快就会造成体温升高。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一个控制体温的办法,就打开汗液的阀门,这个阀门就是毛孔,通过排汗的方式降低人体温度。

那么,我们的汗液储存在哪里呢?

中医认为,人体的汗液就储存在我们的淋巴系统内,这个淋巴系统中医称之为三焦。《黄帝内经》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就是疏通水道的意思。人体的淋巴系统遍布于人体全身既有免疫的作用,也有运输体液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维系人体正常体温的作用。

而一旦淋巴系统中出现缺水的状况,就会无法维系人体的正常体温,这在中医看来就是阴虚证。一般阴虚证的患者都有一个体验,就是体温偏高,有很多阴虚患者都觉得身体热,但是你量体温还是正常的。这就是阴虚证的初期反应。而一旦进入严重期,患者就真的得会发低烧,长期不退。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人会出现心阴虚的表现呢?

就比如夏天出现的中暑,过度锻炼导致大汗淋漓,温热病导致的过度出汗。这些都有可能会引发心阴虚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在特殊季节的过度出汗,也同样会引发心阴虚的问题。这个季节就是冬季。我们都知道,冬季主封藏。所谓封藏,封藏的是什么呢?封藏的主要是人体的精气。而气是无形的必须以精的形式存在。因此,冬季的过度出汗,同样会造成精气的流失,这同样会造成心阴虚的问题。

那么,心阴虚的患者会有什么表现呢?

心阴虚的患者就会出现:心悸、心慌、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症状。另外,心阴虚还会引发神经官能症、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等证候与疾病。

如果心阴亏损,不能制衡阳气,就会引发阴虚阳盛,人体就会发生阴虚内热甚至阴虚火旺的症状,阴虚火旺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渴咽干、面红升火、舌红、脉细数等为特征。更严重的心阴虚则阴不制阳,就会造成心阳偏亢,心阳亢盛就会影响到心神,反应的症状就是心中烦热、神志不宁,或者虚烦不得睡眠。因此,很多失眠患者都有这个表现。而中医看到这个表现,就基本可以判断为心阴虚而导致的心阳亢盛的症状。

听到这里有的朋友就会问了,吃点什么药呢?我这里先声明一下,如果确诊是这个病,放在中医师手里并不难治疗,一般前期吃一点朱砂安神丸清一下心火,后期用一点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就基本可以治疗。但是很多患者身体的状况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很少有患者单纯的只得这一种病,所以建议不具备辩证能力的朋友不要擅自用药,中药虽然副作用小,但是如果用错了药,后面还是很麻烦的。关于这一点是老生常谈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下面讲涕,涕指的是鼻涕,涕为呼吸道中的体液,有润滑呼吸道和抵抗有害病菌侵蚀气管和肺脏的作用,涕液出自于肺脏,因此《黄帝内经》说:涕为肺之液。一个人一旦出现肺阴虚的症状,就会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燥咽干,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

造成肺阴虚症的原因一般主要为温燥邪所伤,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主气,因此说秋燥。我们都知道,每年夏末的时候都是暑湿季节,这个时候天气酷热,又湿又粘,这就是湿邪的特点。而立秋一过,我们立刻就会产生秋高气爽的感觉,空气中的水汽很快就被抽干了,这个时候天气凉爽,空气清新,身上的黏着感很快就消失了。

但舒服过后,我们并不知道,有一种邪气正在悄悄的随着秋风到来,我们怎么才能发现这股邪气呢?我们观察一下自然就会发现。秋分一过,我们就会发现,原本翠绿的树叶开始变的枯黄,树叶的水分逐步开始被抽走,以至于最终就出现了树叶的叶柄干枯,因而就引发无边落叶萧萧下的场景。这就是秋燥的作用,秋季的燥邪有抽走植物的水分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植物的水分一被抽走,就会造成植物枯萎,因此,秋草枯黄,树木凋零。这就是秋季的收敛作用,中医称这种抽走水分的作用为燥邪。

而秋季的燥邪最易伤肺。《黄帝内经》认为:肺为水之上源,又说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秋季为肺脏主令,因此肺脏很容易遭受燥邪的侵袭。燥邪的特点是耗伤人体的津液,形成人体体液亏损,表现出各种干涩和干燥的症状和体征,比如,口鼻的干燥。痰粘不易咳出,并因此使肺脏的宣发和速降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根据病情的寒热中医就会用到桑菊饮,桑杏汤或者杏苏散一类的方剂辩证治疗。

下面讲泪,《黄帝内经》认为肝开窍于目,因此说泪为肝之液。人的眼泪又保护眼睛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出现眼睛干涩的情况,很可能是肝阴虚导致的。肝阴虚又称肝阴不足。

那么,什么原因可以导致肝阴虚呢?

导致肝阴虚的病因很多,比如:指由情志不舒,气郁化火,或者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还有肾阴不足导致的水不养木,所导致的肝之阴液亏虚而内热上扰证候。

那么,水不养木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五行学说中,肾属水,肝属木,而水又能生木。那么,水靠什么生木呢?水能生木得无非就是水的本身而已。因此,肾的本身就是阴,这里的阴就是水。因此,一个人肝阴虚需要从肾阴来补。

中医有一句话:乙癸同源,这里的乙指的是肝,这里的癸指的是肾。乙癸同源的意思是说,肝与肾同源,这个同源又是什么意思呢?同源的意思是同一个源头,也就是说,肝阴和肾阴在一起。

那么,一个肝阴虚的患者有什么症状呢?

人体出现肝阴虚的症状主要有: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等。另外,人体肝的功能一但出现障碍,就会引发和脾胃的冲突,就是我们常说的肝胃不和。还有因为肝阴亏损导致的肝阳上亢引发高血压的问题。

《黄帝内经》说:肝主疏泄,除了主导筋脉的舒展,脾胃的排泄,肝还主情绪的疏解,一个人肝郁气滞的人除了身体会出现肝胃不和,两胁胀痛之外,还会易发脾气,如果肝气长期得不到疏解,就会有引发抑郁症的表现。关于肝气郁滞的问题我们在相关的课程中已经讲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里还是讲肝阴虚,遇到肝阴虚情况,给大家推荐一个成药,杞菊地黄丸。这个药就是用作补肝肾阴虚的。但是丸药的作用是有限的,缓慢的。中医认为丸者缓也,也就是不太着急的病,需要慢慢养的病用丸药。

下面讲唾与涎,唾与涎都是口腔分泌的液体,但是二者有一定区别。中医认为涎为脾精所化,出自两颊,也就牙齿的两侧,涎的质地较清稀,可以从口角流出;唾为肾精所生,出自舌下,质地较稠厚,多从口中唾出。因此,临床治疗口角流涎多从脾治,唾液比较多的从肾治。

举个例子,面瘫导致的口角流涎,这个都从脾论治。而一个人频繁吐出唾液,这个病需要从肾论治。

那么,脾阴虚有什么表现呢?

脾阴虚的主要表现有:不思饮食,食入不化,胃中嘈杂不适,隐痛,或干呕呃逆,口干咽燥,心烦消瘦,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黄或无苔,脉细数。另外,临床上脾阴虚的患者很少见,因为一般来说,脾为湿土,脾一虚湿就盛,所以很少见脾阴虚患者,因此,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肾阴虚,为肾脏阴液不足的症状,又称肾水不足或真阴不足。那么,为什么其他脏腑都是阴虚,到了肾藏这里就说真阴不足呢?这里的真阴是不是有所指呢?

对了,这里的真阴确实是有所指。《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中说:“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这段话的意思说:人体内阴液的根在肾阴,人体阳气的根在肾阳。因此肾中的阴被称之为真阴,肾中的阳被称之为真阳。肾阴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养和濡润的作用,与肾阳相互为用,共为人体生命之本。在《黄帝内经》中肾又被称之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因此,肾脏为人体一切阴阳二气的起点,从这一点来说,可见中医对肾脏功能的重视程度。

因此,为什么在古代的修行者要远离异性,就是要保护真阴真阳不被泄露,这经常被现代人调侃之为:下半身保卫战。而不管是佛家还是道家的修行,第一步就是要保证做到不漏之身,这里的不漏指的是肾精不外泄露的意思。只有做到精不漏,才可能进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真正修行。

因此,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人体的肾精的保护,如果一个人肾精充沛,就会头脑清晰,生命力旺盛,这是长寿的基本条件,否则,即使长寿也是病病歪歪,这样的生命质量,肯定不是我们大家所需要的。

而作为我们现代人做到这一步是很难的,举个例子:一个患者去看医生,问医生怎样才能长寿。医生说:你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好色。患者说,这些我都做到了就能长寿吗?医生说:如果你都做到了,你这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还就真有点意思。

那么,什么情况会造成肾阴虚呢?

肾阴虚是由久病耗伤,或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伤阴的药物。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更多的还是色欲所伤,这个我们就不多讲了,一切全屏自觉,多说也无益。

那么,肾虚患者会有什么症状呢?

如果肾阴不足,则津液分泌减少,表现为阴虚内热或者阴虚阳亢的表现,就比如会引发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等。

肾阴虚证,治疗一般以滋阴为主,常用的成药有六味地黄丸。若阴虚火旺,就需要养阴清热了,一般会用到大补阴丸或者知柏地黄丸。如果阴阳两虚就会用到金匮肾气丸。这些都是中医补肾的常用药,作用都很不错。但如果能用的好,用的对,还需要您具有辩证论治的能力,所以没有辩证能力的朋友还是要慎用。

好了,课程讲到这里,关于五脏阴虚的内容就讲解完了,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