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与交往
礼貌与交往
读《荀子》第二十六章 《大略》41——
(峻岫)
(原文)
41、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古人说的“礼”,不是指礼貌,也是指法统、制度。因此“礼”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天平,能够衡量轻重;又像是准绳一样,也能度量曲直。因此说,社会没有“礼”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没有礼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国家没有礼仪,就不得安宁。
42、 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出。
“鸾”指车铃。“和鸾之声”就是车铃铛的声音。车铃铛的声音,在车子慢性的时候,要符合《韶》、《护》的节奏。《韶》是《韶乐》,“有虞氏舜作《大韶》之乐。”[《竹书纪年》]《护》也是古代宫廷音乐。他们的特点就是中规中律,从容和雅,因此君子坐在车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着从容和雅的音乐以涵养德行。
43、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十日一御。
这一条很有意思。古人娶妻一般都在秋季,到春天河里化冻的时候,就不再举办婚姻了。一般夫妻十天就要同一次房。为什么要秋天娶妻?为什么春天就不能办理结婚事宜了呢?古人把人的生命节律与一年四季结合起来,该生就要生,该养就要养。秋天结婚,十月怀胎,生育子女就在来年的七、八月份,那是坐月子的好时候。至于夫妻多久同一次房,这里说的是最少十日一次。
44、 坐视膝,立视足,应对言语视面。立视前六尺而大之,六六三十六,三丈六尺。
人与人对面而立,也有一个安全的合理的心理距离。如果对方坐着,你就要注视他的膝部;如果对方站着,你就要注视他的脚。眼睛不要四处漂移,那样最不礼貌。在回答问话的时候,你要注视对方的脸,堂堂正正地直视对方的目光。对方站着的时候,你在他前面六尺处注视着他,而最远的距离,就是在三丈六尺之外注视他。
45、 文貌情用,相为内外表里。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礼貌和仪容与感情相互作用,就能够成表里如一的仪态。适中的礼就是要善于思索。也就是说,你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在专注对方,你在重视对方。
46、 礼者,本末相顺,终始相应。
礼制,它的根本原则是相互不抵触的。人生终结的仪式与人生开始的仪式互相应合。生的礼节与死去的礼节,是一致的,体现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无价。
47 、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
“礼”不仅仅是恭恭敬敬地站着,表示敬意还要用礼物。礼物不在重,只在于可人心,让对方感觉适宜。也要分清贵贱,注意分寸,合乎礼制,不破坏规矩,多少也要适当。礼物太重不好,太重的礼物,显然是表示自己有所求;太轻的礼,则对人不礼貌,则不如不送。除非双方心照不宣,心领神会。
48 、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下臣是用财务来向君王送礼;中等的臣子是用生命来侍奉君主;上等的臣子,则是用推荐人才来侍奉君主。以财物送礼,是最底层;用生命来送礼,则是报答恩情。推荐人才则是最好的“送礼”。得人才比得财物,比亲自送掉自己性命都要宝贵。
49、《易》曰:“复自道,何其咎?”春秋贤穆公,以为能变也。
《易经》说:“回到自己的道路,有什么过错?”《易经·小畜卦·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这一卦的意思是,回到自己走过的路上,没有什么过错。人要尝试新路,但是在新路暂时走不通的时候,不妨在老路上暂做徘徊,所以说没有错。但是变化是主要的,穿新鞋走老路是不行的,总在老路上徘徊也不行。变革是最要紧的。《春秋》就赞扬秦穆公通过变革成为“西方诸候之伯”的精神。
50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蔽公者谓之昧,隐贤者谓之妒,奉妒昧者谓之交谲。交谲之人,妒昧之臣,国之薉孽也。
士人不要嫉妒,如果自己有嫉妒的朋友,在与其他的贤人交往时就就不会亲密了。如果君主有了妒忌的臣子,那么贤人也就不会来了。埋没了公正的人才就叫做欺昧;埋没了贤良的人才,就叫做妒忌;那种喜欢奉承、妒忌、欺瞒的人就叫做狡猾诡诈。凡是狡猾诡诈的人,就是小人。妒忌欺瞒的臣子,就是国家的垃圾和妖孽。(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