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2 2024-07-29 00:26:09 【不好意思,昨天发错了,第二小节开头少了一段,今天重新补上】②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kōng】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qī 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译】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今湖北黄冈)坐船到临汝去,而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寺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的一两处敲打,硿硿地响。我本来就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乘着小船,到绝壁下。巨大的山石在一旁立着,有千尺之高,如同凶猛的野兽、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扑向人。而山上宿巢的隼,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的声音)。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自,从。适,往。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赴任、就职。硿硿焉: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硿硿焉,硿硿地响。至暮夜月明:暮夜,晚上。森然欲搏人:森然,阴森的样子。搏,扑。而山上栖鹘:宿巢的隼。鹘,隼的旧称。磔磔云霄间:磔磔,鸟鸣声。磔磔云霄间,即“(于)云霄间磔磔”。词类活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状语,坐船)大石侧立千尺(名词作状语,在一旁)状语后置句:咳且笑于山谷中(于:在)判断句: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hēng hóng】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kuǎn kǎn】镗鞳【tāng tà】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ì】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译】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像钟鼓声不断。船夫十分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就(发现)山下都是石穴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微波涌入其中,(波浪)激荡冲击而形成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对着水流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与清风、水波相互吞进去又吐出来,有窾坎镗鞳的声音,与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噌吰的声音,是周景王的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声音,是魏庄子的歌钟(的声音)。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余方心动欲还:方,正。噌吰如钟鼓不绝:噌吰,形容钟鼓的声音。绝,断、断绝。舟人大恐:舟人,船夫。徐而察之:徐,缓慢。而,连词,表修饰。山下皆石穴罅:罅,裂缝。涵澹澎湃而为此也:涵澹,水波动荡。涵澹澎湃,(波浪)激荡冲击。为,形成。此,指前文所说的“噌吰之声”。有大石当中流:当,对着、面对。中流,江河水流中央。空中而多窍:窍,窟窿。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向,过去、以前。之,放在时间词之后,凑足音节。向之,先前。有窾坎镗鞳之声: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汝识之乎:识,知道。苏教版和旧人教版均将“识”注音为“zhì”,新版删去了读音。周景王之无射也:无射,钟名。《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景王曾命铸造“无射”。魏庄子之歌钟也:歌钟,古乐器。《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鲁襄公十一年,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先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魏庄子,魏绛谥“庄”,故名。古今异义:余方心动欲还(内心惊恐)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状语后置句:大声发于水上(于:从)判断句: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 【分析】第二小节写实地考察石钟山,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点明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缘由——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第二层写访问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扣石发声,表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很大。但作者对此的态度是——余固笑而不信也。寺僧的做法既然不能使人满意,就有了作者月夜考察的行动。第三层写月夜考察游石钟山的经过。先交代探访石钟山的时间——至暮夜月明,同游者——独与迈,方式——乘小舟,地点——至绝壁下。然后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听到的是——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描绘出一幅阴森恐怖的石钟山夜景,所以,作者——余方心动欲还,但是——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接着写作者考察的经过。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查明了发出“噌吰”之声的原因。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作者对两处声音的考察,极为细致深入。最后写作者对苏迈的谈话。——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作者在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命名的缘由。 赞 (0) 相关推荐 行走九景衢之二:山不在高,有水则名 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但对这个地方来说,则是"山不在高,有水则名",山因水出名,水以山称誉,演绎了山水相依的千古佳话. 这座山,名为 ... 【觅苏记】九江石钟山:实证散文之典范(上) 石钟山太有名气了,有很多人是从课本中收录的苏轼所撰<石钟山记>中得知的该山大名,比如季羡林在<游石钟山记>中谈到他在幼年时就喜欢读东坡此文:"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4 明天放假,今明两天的内容就一起发送啦. 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完美地开始,完美地结束 一切的幸运都是留给最努力的你们 爱你们的心依旧 2021,我们继续在一起-- ③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3 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译]于是看到了自家的房屋,高兴地奔跑.僮仆迎接我,幼儿守候在门庭.院子里的小路已经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2 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背诵篇目之一.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1 [题解] 题目亦作<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辞,古代的一种文体,要求押韵. 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终于在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辞去彭泽令.这篇文章就是其回归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3(完结篇)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1 [题解]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径湖口县,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石钟山,在今江西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3(完结篇)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2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种树郭橐驼传》1 [题解]橐[tuó]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作者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陈旧最大,这篇寓言体的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