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国军将领之女,前途无量为何要革命?又因何成为新中国副总理

她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女,家世显赫前途无量却毅然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她又是八路军首位女参谋,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给军旅生活带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建国后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她,更是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第一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军装”,相信说到这里,很多观众朋友应该已经猜到了,没错今天将要为大家介绍的人物正是我党历史中的奇女子——陈慕华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腐朽的封建思想在千百年间,可谓是束缚了无数有梦想的华夏女子,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能学习不能从政仿佛正是人们对女性打上的标签,而直到近代这种冥顽不化的思想才终于出现了裂痕。

十九世纪末,中国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割地赔款仿佛成了我们当时的代名词,不过不得不承认,虽然这段历史让华夏儿女饱受磨难,但随之涌入的先进思想还是改变了无数国人的命运,而今天我们的主角陈慕华的父母正是受到西方思想冲击的第一批人。

作为江南地区的大户人家,陈慕华的父亲陈栖霞本可以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但他正是受先进思想洗礼,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家庭条件选择参加革命,这样一位思想进步的英雄人物,自然对女儿教育十分看重。

于是自1921年6月21日陈慕华出生以来,他便一直对女儿言传身教,对其传授先进的革命思想,在这般环境的熏陶下,陈慕华自然与寻常热衷琴棋书画、女红刺绣的女子截然不同。

她喜欢历史、喜欢阅读革命书籍、喜欢了解国际时事,再加上其父这时已经在国民党内部担任高级军官,经常在饭桌上讨论一些国家大事,所以此时刚刚上小学的陈慕华对国家大事也十分关心,尤其是对刚刚成立不久,便遭受国民党反动派打击的中国共产党,她更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仰慕之情,而这种感情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就更加浓厚了。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我中原大地,中华民族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此时作为国家领袖的蒋介石在此等危急关头,竟然选择施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不仅对侵华日军进行消极抵抗,使得满腔热血的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还将为数不多的精锐部队布防在我党边区政府周遭,令世人寒心。

对于蒋介石的这种行为,就连普通百姓都表示愤慨,更不用说深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陈慕华了。此时正在南京就读中学的陈慕华,在得知日寇入侵华夏,国民政府消极抗日之际,心中的愤怒无以言表,在与同学怒斥蒋介石的同时,她甚至将怒火也牵连到了同为国民党将领的父亲身上。

不过陈慕华显然是误会父亲了,陈栖霞作为一位很早便参加革命的军人,他对蒋介石政府的政策也是恨之入骨,要不是“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他早就不管不顾地带领将士们赶赴战场了,可陈栖霞埋藏在心中的痛苦,陈慕华无从得知,所以面对沉默不语的父亲,恼怒的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陈慕华去了哪里?可想而知,自然是去了真正抗日的中国共产党那里。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为了真正为祖国贡献力量,从南京到延安的这一路上,陈慕华不惜跋山涉水,不惜乘坐牛车,不惜衣衫褴褛,也要坚持寻找我党部队,而对于这位国民党将领之女,中国共产党当然是热烈欢迎,不过担心在艰苦的环境下陈慕华半途而废,党中央还是认为先让她走一走看一看在决定是否留下来。

可党中央显然是多虑了,这与家乡完全不同的革命圣地,这不存在贪官污吏、地主劣绅的“世外桃源”,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但凡是一个有见识的青年人都不得不为之惊叹,更不用说从小便深受父亲洗礼的陈慕华了,这趟观光让她耳目一新,从而更加坚定了留在这里的决心。

在延安,加入了共产党的陈慕华没有选择直接上战场,她进入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倒不是因为畏惧,毕竟人有分工,从未摸过枪的陈慕华也确实不适合上阵杀敌,而且后方同志的任务也不见得比前线战士要轻松,团结工农群众、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调节战士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吸纳新同志加入,这些随便拿出来一项,都绝不比在前线的作用小。

从抗大毕业后,陈慕华也一直在延安开展革命工作,这期间虽然她完成了许许多多党交给她的文职任务,但自小爱国热情就极强的她哪里会甘愿一直摸“笔杆子”而不摸“枪杆子”,所以在陈慕华担任抗大分校军事佐理员不久后,她便亲自找到了毛主席,向其表述了自己想担任前线部队参谋的期望。

毛主席对于这位“不爱红妆爱军装”的国民党将军之女早有耳闻,他知道陈慕华从事的文职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上前线对于一个弱女子来说还是太过危险了,毛主席本想拒绝,可革命同志的战斗热情又不能辜负,所以他便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让陈慕华去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五团的教育参谋。

警备团作为守护党中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可谓是不小,不过以当时的抗日形势来说,这道防线出问题的概率微乎其微,让陈慕华担任这里的教育参谋,既没有危险还满足了她对军旅生涯的渴望,毛主席也真是用心良苦了。

陈慕华自此成为了八路军的首位女参谋,虽然没上前线杀敌,但她在部队中尽职尽责的教育战士们,俨然也是给军旅生涯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风采。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慕华来到了国共局势最为紧张的东北地区,在这里扛起了一片天,她先后担任过穆棱煤矿工会特派员、东北铁路保育院院长、中长铁路中央医院副院长等职位。在东北陈慕华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她的任务,还“抽空”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为东北三省的解放贡献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绵薄之力,要知道此时的陈慕华才二十多岁,能有这般成就也就意味着她今后的道路还要更加广阔。

果不其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功勋卓著的陈慕华便在东北担任起了政治宣传的工作,而且通过时间的积累,到了1971年之际,陈慕华俨然成为了对外经济联络部的副部长,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新中国对外经济援助与吸纳外部资金的任务,还为后续的改革开放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认真踏实、对外政策灵活、金融知识丰富,这样一位巾帼英雄谁人不爱?

党中央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看中了陈慕华丰富的革命履历与为国为党牺牲的伟大精神,所以在1980年国家副总理一职空缺之际,党中央当即就想到了陈慕华,并邀请她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国家交予的任务,陈慕华当然欣然接受,不过当时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确实也难坏了她。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中美之间正处于友好互利的“蜜月期”,中国必须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跟上迅猛发展的国际形势,而改革开放政策正是源自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改革开放顾名思义,改革与开放这两个词便是关键所在,改革指的是转变经济发展形势,开放意味着中国要将本国的商品送出国门,将外国的资本吸纳进来,这两个问题的难度可谓是相当之大,新中国又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所以也难怪连陈慕华都感到任务的艰巨了。

可如果困难能将她打倒,她也就不叫陈慕华了,改革难改便抓典型慢慢改,开放难开就与银行合作(后来党中央任命她为人民银行行长主持工作),完善信贷资金业务,让人民群众成为开放市场的中流砥柱,在陈慕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下,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稳步发展,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呈直线上升。

可以说中国能在2011年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于现在还在稳步增长,与陈慕华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正因如此她也有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那就是中国金融改革第一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