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说“套马的汉子”,而不说“套马的男人”?

本 文 约 6080 字
阅 读 需 要 16 min

套马杆 乌兰图雅 - 凤凰飞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奔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

最近,这首自带大草原的辽阔与豪迈的《套马杆》再次火上热搜。每当那声“汉子”伴随旋律一同响起,大伙儿的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一幅画面——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英俊威武的蒙古汉子驰马奔腾,阳光洒在古铜色的皮肤上,马蹄划过青草边,手里的马鞭高高扬起……

这些,好像是对“汉子”最好的注解。甚至,只要有这么一个称谓,瞬间便能染上些英武气,比如“康巴汉子”“中国汉子”“男子汉”……

这一切,又该从何说起呢?

巧妙组合:从英武儿郎到神奇意指

真要说起“汉子”的故事,怕是得把目光拉回到两千多年前。

那时,中原王朝虽然颇为强大,却不得不为北面一个同样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头疼,甚至为了让对方少闹腾,选择了和亲联姻。

局面在一位少年天子手中得到了彻底逆转。天子亲政后不久,下定决心得解决掉北方威胁,调兵遣将、保疆卫土不说,甚至还御驾亲征,用了整整十四年,在将士们一场场勇猛无畏的战斗中,终于令边疆稳定。

西汉反击匈奴示意图。来源/网络
故事的主角不难猜,一个是匈奴,一位是汉武帝刘彻。狼烟四起,金戈铁马,一场场激烈战斗中,汉军的勇猛善战不仅换回一次又一次胜利,更博来匈奴士兵的震慑与拜服。自此,在匈奴士兵眼里,汉军成了一种特别的存在,也有了别样的称谓——“汉儿”和“好汉”。
不久后,匈奴一分为二,这个跨越千年的故事也算画上句号,“汉儿”,却作为故事中的小插曲,带着沙场厮杀的英武气,驻足于历史长河中,等待着新的叙写。
新的故事开始于南北朝时期。这时,“汉子”的说法渐渐流行起来,不过不同于“汉儿”或“好汉”自带的赞誉和光环,这时谁要被称为汉子,可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滋味,北齐名臣魏兰根的堂弟魏恺就曾尝过。史书记载,魏恺从小就为人正直,颇具才干,自是一路高升,很快成了尚书郎、齐州长史。北齐天保年间,更在出使任务中立下功劳。后来,朝廷让其改任青州长史,魏恺不大乐意,坚决推辞,这事很快传到了显祖文宣帝的耳朵里。给官都不做?宣帝着实气个够呛,越想越不对味,干脆拍桌大骂了一句——
“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
——《北齐书·魏兰根传》
别看这里宣帝说得激昂,照现在的语气,颇有点“你算个什么东西”的鄙夷味道。于是,宣帝这一怒被记载进史书,更让“汉子”这个称谓生出些轻视、鄙薄的色彩。几百年后,南宋诗人陆游听到这个故事,倒是丝毫没关注宣帝的怒气,反而挥笔给“汉子”一词下了注解——
“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盖始于五胡乱华时。…… 宣帝大怒,曰:'何物汉子,与官不授!’此其证也。”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按照他的解释,此时的“汉子”基本脱去了豪迈英武气,落于普通男子之用不说,还被赋予了等级意义,能被称为“汉子”的,多半是身份低下的普通男子。
也正是在唐宋时期,“汉子”成了农民或市民相互的称谓,在普通民众间,出现妻子将丈夫称为“汉子”的用法,还有以“汉”代替“汉子”的表达方式。比方说,唐初的白话诗僧王梵志就写过一首《贫穷田舍汉》,其间一句——“贫穷田舍汉,庵子极孤凄”,将普通农夫的凄凉生活描绘个七七八八。唐人段成式的小说《庐陵官下记》中也有了“则公便自研朱汉子也”的说法。
到了明代,许是随着民众反抗和起义的盛行,“好汉”一词再度兴起,专门用于称誉江湖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英雄人物。最典型的是成文于此时的《水浒传》,除去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字里行间的“好汉”更是不胜枚举,几乎成了行走江湖表达赞誉的“通用词”。有趣的是,如果细细读一读《水浒传》便能发现,此时“汉子”的意涵也有了不同说头。泛指普通男子自能用上,比方说形容赌坊坊主柳世权——
“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意为不清不楚)汉子。”
——《水浒传》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用来称呼自己,也能说得过去。倒拔过垂杨柳的鲁智深就蛮喜欢这个用法——
鲁达道:“洒家是个粗卤汉子,又犯了该死的罪过,若蒙员外不弃贫贱,结为相识,但有用洒家处,便与你去。”
——《水浒传》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还可以用来做打招呼的开场语。鲁智深路遇挑酒人,上来便是这么一句——
“智深道:'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
——《水浒传》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人物插图(节选)。来源/网络
在差不多同时期成文的《西游记》中,“汉子”的用法便更显灵活,“汉子”和“好汉”还有了神奇的组合,意味也更丰富——
“你这个孽畜,教做汉子?好汉子,半日儿就要吃饭?”
——《西游记》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黑熊怪
到了清代,“汉子”的使用更加稀松平常,被用来意指丈夫乃至情郎的用法也颇为常见,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能看见“汉子”与“妇人”“婚嫁”等表达共同出现,倒给“汉子”一词涂上了些家长里短的日常、烟火气儿——
“到了次日天明,叫丝客人拿一个包袱,包了那妇人通身上下的衣裳,走回十多里路找着他的汉子。”
——《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  少妇人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薛蟠道:“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怎么不伤心呢!”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不久后,盘亘两百余年的清廷覆灭,新式思潮不断涌入,将民间的习俗文化乃至日常生活再度搅动起来,新旧更替中,老百姓也有了更丰富和自由的表达方式。蓬勃生长的文化环境里,“汉子”倒也成了灵活的砖石,被更随性地砌在不同语境中,拓展出更多元的意涵空间。比方说,鲁迅先生的《呐喊》里,有着“从草从中一跃而起”的“汉子”,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里,有了“长于技巧和小手段,钻乱钻去、耗子式的汉子”,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里,更有了“偷汉子”的“妻子”……
千年前的匈奴兵将们要是有幸一观今时诸本书籍里的表达,怕是当场就能被惊掉下巴——原本对汉军的溢美之词,怎么就生出百般神奇变化,就这么“飞入寻常百姓家?”细想之,也不必太过诧异,多彩的日常生活与华夏民族奇迹般的创造力之下,诸多的文化妙旅,这也只是其中一景。

称“霸”古今:多彩的“汉子”们

从最初的善战儿郎,到后来的丰富意指,再到现今的稀松平常。渐渐地,“汉子”成了人们话里话外、字里行间最熟悉的称谓之一。看似褪去了特别的外衣,但真要论起来,各式各样“汉子”们的横空出世还悄然间构筑起一个小小的江湖,更以不同的个人魅力书写出一个个传奇故事。
先前提到的惹下北齐文宣帝雷霆大怒的魏恺,却能面对盛怒的天子不卑不亢,不仅极为难得地在以暴戾闻名的宣帝面前保住了小命,更不卑不亢地直言自己拒官缘由,后来再被重用,一生鞠躬尽瘁,“在职有治方,为边民悦服”。
无独有偶,几百年后的大唐王朝,也出了这么一位“汉子”,连大文豪苏轼也曾被其事迹打动,大赞道:“人间二好汉,谁似张长史。”不是苏轼谬赞,用今天的话说,这张长史活脱脱就是老年奋斗励志“偶像”。
张长史名为张柬之,襄阳(今湖北裹樊)人,年轻时广泛涉猎,补缺为太学生,曾被视为奇才,和当时诸多士子不同,别人读书中举那叫一个意气风发、青春正茂,可张柬之考中进士时已年近古稀。虽然年纪一把,张柬之身上还真见不到半分老态龙钟的影子,反而靠着一腔热血继续发光发热,先任监察御史,后调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长史。张柬之多次深入民间,解民忧、通交通、平民患,在哪都能做得政绩昭著。即便掩于深海沙砾中,明珠仍然会是明珠,迟早会被捞珠人发现,得以重见天日。
名臣狄仁杰便是这位捞珠人。武周长安年间,武则天问狄仁杰,能否找来一位奇士为朝廷所用。狄仁杰自然捕捉到了武皇心中所愿,直言道:“陛下若求文章、资历,现宰相李峤、苏味道足够了。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不足以共成天下大业吗?”武则天连忙称是。见此,狄仁杰认真地向武则天推荐了自己心中的人选——“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 不过面对狄公此次进言,武则天也就听了个大概,随手给张柬之提拔了一个洛州司马。不久之后,武皇又向狄仁杰寻求人才,狄仁杰纳闷了——前不久不是才给您推荐过一位吗,怎么您没重用他?武皇也“委屈”,这不是给张柬之升官了吗?狄仁杰又真诚谏言说,张柬之是真的有宰相之才,您让他当个司马,这不算是任用人才。这次,武则天听取了建议,让张柬之出任司刑少卿,后来又升任秋官侍郎。不久后,姚崇再度向武则天举荐起张柬之,说“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能得多人推荐,张柬之这下也博得了武皇的青眼,终于以八十岁高龄成为宰相。
能得这么多名臣真心实意的认可和举荐,张柬之身上的才干自是没话说,更令人唏嘘的是,八十岁为相,张柬之不改心中热血,更是铁了心要恢复李唐江山。后来,趁武则天病重,张柬之为首的一行人发动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再登上帝位。世人大多知道一场神龙政变让短暂的武周覆灭,却不知这搅动一朝风雨的“领军人物”,只是一位耄耋之纪、垂垂老矣的“张相”。风云事迹,怪不得让苏轼大笔一挥,赞其“好汉”。

影视剧中的张柬之。来源/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截图

下一位主人公更传奇,朱笔一提,自己给自己安上了“汉子”之名。这位汉子不是别人,正是雍正帝胤禛。雍正曾起用大臣田文镜。田文镜也没辜负厚望,认真访查民情上报皇帝,很快又被任命为河南巡抚。许是见不得田文镜一路平步青云,又或是田文镜为官过于严厉治下,一点缝隙都不给其他人留,惹得不少官员不满,渐渐地,越来越多人费尽心机要打田文镜的“小报告”。
不过,雍正力排众议,坚持重用田文镜。天子信任如斯,田文镜更是感恩戴德,铆足了劲儿为朝廷效力。也算二人对上了性子,面对臣子的真诚和认真,雍正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在给田文镜朱批时,上来就是一句——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咱就这么个人,你对我好,我对你也绝对不会差。如此真情实感,也间接封住了官员们的嘴巴。自此,田文镜再怎么严厉执政,也没有官员敢置喙,几年下来,田文镜为政一方,上办庸官,下抚百姓,换得个“清厘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一新”。
朱批原文。来源/《守墓笔记·雍正帝陵卷》
与田文镜政绩一通流传的,还有雍正帝的豪言壮语。他的大笔一挥,瞬时让“汉子江湖”充盈起来。
上至古书典籍,下至民间传说,各式各样的汉子故事还在书写。不夸张地说,流转的千年岁月,铁打的风云汉子。
“这是条汉子!”现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表述,人们怕也难再将其视为简单平凡的日常语言。毕竟,跨越时光的长河,一路延续至今,“汉子”一词早已在古今的故事里,在斑斓的历史瀚洋里,在厅堂庙宇,在田间地头,染上了多种颜色。

“跳”出传统:“汉子”的多元打开方式

炊烟袅袅,车流不止,高楼林立,带着一身智慧与闯劲,人们构筑起更加丰富多彩的现代岁月。随性闲适的日常生活为语言延伸出灵活而多彩的表达和内涵,“汉子”也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
有时候,奇妙的“汉子”与各地水土风情的邂逅,诞生了“康巴汉子”“北方汉子”等表述,自古而来的豪迈气儿被注入了现代男性的骨血,焕发出更深层的意味。于是,人们哼起“套马的汉子”,描摹飞驰扬杆、意气风发的草原儿郎,唱出“做个真的汉子,承担起苦痛跟失”注解“汉子”的人生活法……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套马的汉子。摄影/老山货
也有时候,“汉子”勾连起中外的文学语言,建起桥梁,在翻译家的手中绘制出诸多情节与人物的生动图景。李健吾先生译《包法利夫人》时,一句“放放血,算得了什么!好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便描摹出药剂师对学徒的不满与苛责。刘辽逸先生的笔下的《战争与和平》译本中,二十七岁的巴加拉也成了褐发红脸、脖子红粗的汉子。
2013年,一个名为#女汉子的自我修养#的微博话题悄然出现,迅速引起社会热议,“汉子”首度跨越性别藩篱,被注入女性的生活经验与特别气质。同年年底,“女汉子”一词凭借超高热度获评为当年十大流行语。此番加权,人们不仅找到了“汉子”的新用法,更打开了认识和理解女性的新向度。
郑毓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她不仅参与组织留学生和法国华侨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游行请愿、设法通过媒体呼吁公道,还曾“以玫瑰为枪”,迫使陆征祥放弃参加凡尔赛宫的签字仪式,间接促成了中国代表团拒绝巴黎和约,提前退出巴黎和会。巾帼故事传续百年,当现代作家施立松在《民国风度》中重访历史,再视先辈的勇敢与智慧时,盛赞这位果敢不屈的英雄为“民国女汉子”。
民国时期著名社会活动家郑毓秀。来源/《民国风度》插图
也曾有网友这么为女汉子注解——
“我们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我们性格开朗直爽,我们心态乐观,我们能扛起责任,我们在生活中比较有气场,我们得体大方优雅,我们不失温柔细心体贴,在工作中我们果断、冷静、逻辑清楚,跟男人一样去战斗…… ”
英武、豪迈、洒脱、随性?还是果敢、顽强、忠贞、坚毅?
“汉子”究竟代表什么,人们今时恐怕难以说个明白。只是跨越古今,“汉子”的故事还在不断被书写、衍变、丰富。
同多彩而深邃的华夏故事一样。

参考文献:

1.(元)陶宗仪撰;李梦生校点.南村辍耕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河北省东光县政协教科文史委员会编.红色堡垒[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

3.张林编著.新乡历史名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4.靳文华编著.趣味历史故事[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

5.施立松著.民国风度 黑暗处的明灯[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6.徐鑫著.守墓笔记 雍正帝陵卷[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8.

7.杨公骥著.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

8.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9.(明)吴承恩著.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0.(清)曹雪芹,高鄂著;红楼梦上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11.(清)吴敬梓著.儒林外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8.

12. (俄)列夫托尔斯泰.刘辽逸译.战争与和平 上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13.(法)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

END
者丨念缓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臧晓彤、李栋、古月
排版 | 薛梦缘
封面 | 电影《狼图腾》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