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唐代金银器真的普通吗
在外来工艺中,对中国金银器影响最 大的是捶揲工艺。捶揲工艺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西亚、中东地区,并大量用于金银器的成型制作。随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规模展开,西亚、中亚等地的商人、工匠纷纷来唐,他们在带来大量国外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金银器制造在内的不少工艺技术。由于金银均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捶揲成型更能体现金银制品的特质和美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考古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绝大部分都是捶揲成型,足见其影响之大。
在金属中,黄金和白银延展性非常好,相对比较柔软,容易做出非常精美的器物。所以精美的工艺作品很多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的。在汉朝之前,我们发现的金银器的制作技术和铜器没什么区别,也是铸造技术。这种方法对金银器来说并不合适,并不能体现金银的特性。汉代在金银制作上,就出现了打制、锻造技术。锻造技术制作的金银器棱线分明,光亮如新,精致异常。在汉墓里还发现有在金银器上掐丝焊缀金珠的工艺,相当成熟和先进。而到了唐代,中国的金银器水平就成为世界一流了。
唐代的贵 族十分乐意用金银来装点他们的生活,只要能够以金银为材料的器物,他们就不惜用金银来进行制作,以此来彰显他们的财富与审美。
唐代金银器的器型、纹样往往是从现实抽象出来的。例如,缠枝花、团花,并非实际存在的某种花。宋代器物上的元素则往往与现实中的意向直接对应,可以命以具体的名字。其次,“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宋代金银器的装饰与造型往往体现了一定的观念与意蕴,对后代影响深远。如托意“年年有余”的双鱼纹、象征文人气节的水月梅花图。山水画也大量出现在金银器的纹饰中,《赤壁赋》等作品由文入画。
国外收藏的唐代金银器虽无精确统计,但大约接近国内数量。除了许多私人收藏家外,美国的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术馆、旧金山美术博物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瑞典远东艺术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展览馆、日本正仓院、东大寺、白鹤美术馆、大阪市立美术馆、大和文华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处,均藏有重要的唐代金银器。
唐朝后期,随着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解体,徭役上捐钱代役的现象更为普遍官府作坊的工匠身份相对自 由,致使金银器手工业领域开始突破中 央政 府的垄断,出现了地方政 府甚至私人经营的作坊。
在当时,儒释道为主的思想派别开始融合。唐高祖确立了道教优先发展的政策,其次是儒教,再次是佛教。正因为道教中有对炼丹球的长寿的思想,推进了金银冶炼的发展,而道教也规定礼仪中对香的使用和贵伐,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虽然佛教没有受到官方重视,甚至出现过“扬道灭佛”的政策,但佛教却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和推动,成为当时的主流宗教之一。佛教来源印度,随佛教一同传入中原的印度审美思想,如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银香炉,体现了当时文化开放与融合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