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散人‖中国简牍文化研究第三个高峰的标志 ——记简牍学者、书法家刘俊坡

学富经纶诗满巾

下笔尚古取先秦

俊美如坡九歌心

简牍一墨惊翰林‍

简牍,《辞源》注:书牍,古时无纸,书于与木片曰牍,书于竹板曰简。就书籍而言,纸书之前只有竹书和帛书两种。甲骨文、金文、陶文、石刻等不被归入书写的范畴。帛又比较珍贵,所以竹简才是古代最常用的书写材料。今天的简牍,最早为战国楚简,最晚为晋代木简。

从1907年第一批简牍在甘肃敦煌出土面世,至今已有百年之多。在这百余年,有文人、学者、史学家、书法家等,从不同的领域、层面和角度,对简牍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书法家们,从简牍墨书中汲取营养,在其创作中添加、融入简牍帛书的一些元素,成绩斐然。

纵观这百年简牍文化研究的历史,大致出现过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30年由罗振玉、王国维合作编写的《流沙坠简》,该书为世人了解汉简打开了眼界;第二个高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书法家们以创作形态呈现于世人,沈增植融入简牍的行草,钱君陶独树一帜的汉隶简书等;第三个高峰是本世纪近十多年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刘俊坡的《中国简书源流典集》(十卷)和《中国简牍知识辞典》为这个高峰的标志。

一、刘俊坡其人‍

刘俊坡,简牍文化学者,书法家,诗人,词作家,1967年出生,河北南大港人。著有学术专著:《中国简书源流典集》(十卷)、《中国简牍知识辞典》、《秦简书法入门指南》、《中国简牍书法文化》和《中国简牍美学欣赏指南》。书法创作:《刘俊坡简牍书法字帖》、《刘俊坡隶书字帖》、《简牍笺韵》。诗集《芷兰之约》。

刘俊坡,我高中的同班同学,上学时我俩属于君子淡如水、心有灵犀通的那种,现在也是。他出版的书都要赠送我一本,我也都是一本一本的认真地读过。《中国简牍书法文化》和《中国简牍美学欣赏指南》这两本书我读过不止一遍。

刘俊坡的书法是童子功,儿时便喜执笔弄墨,中学时隶书已相当不俗。至于后来迷上简牍并全心全意的投入研究,直至成为一位中国简牍书法文化的践行者与弘扬者,我俩就此进行过几次的畅谈。

有些事情是天意,是命中注定的。也许你不信,但它就在冥冥之中。刘俊坡自己也不曾想到自己会和简牍结缘、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1995年的一天,刘俊坡在一处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的影印本,见之如见心仪女子,从此对中国古代简牍文字钟情不移,就像一个一见钟情的痴情汉。

刘俊坡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在所有的科目中最有兴趣的是中国法制史,其中又钟爱秦律。他或有心或无意地去广泛且深入了解认知那些别人看了就头疼的古代的律、令、科、品,于无形中日积月累,怀具五车却不自知。

他说整个大学生活让他受益最大的还是图书馆。他就像一只河里的小鱼,终于游进了大海,只要有时间他就待在图书室里,拼命地呼吸,拼命地畅游。所有有关书法、绘画的书籍都被他认认真真地读过,还记了大量的笔记。他对书法、绘画的理论性的体系、都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他每次说道在图书馆读书时,都是兴奋,然后是沉醉。

对于古代秦律的了解和书法知识的认知,这使得他在后来直面秦简上的文字时,能直会其意、一目了然。这篇是书檄类、那篇是律令类,这段符劵类、那段是录课类;这字逆锋起笔、那字裹锋收笔;这片庄重规整,那片灵动别致。识别起来轻松如意,毫无隔墙隔山之感。这使得他对简牍的研究比别的专家入手快且领真意。他的大学好像就是为了后来研究简牍而准备的。如果当年不是读的法律专业、不是有那么一个图书馆,可能就没有后来的简牍学者和简牍体书法家刘俊坡了。

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刘俊坡到全国各地搜集出土的简牍墨书文字,查阅各种有关简牍的资料和著述,分文别类,梳理研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倾注了满腔的心血,终于实现了自己对自己的那个承诺或要求:一个成功的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位有文化贡献的学者!

期间,得何香久先生多方面的启示,得王振德先生的正确引领。他说没有两位恩师他会走很多弯路、甚至会误入歧途。“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刘俊坡幸矣。

刘俊坡还幸运地得到了两枚汉简原件,每枚二十余字,两枚共四十余字。宽不到一厘米,长有二十多厘米。拿在手里薄薄的、轻轻的。在他的心里一定是厚厚的、重重的。

二、刘俊坡其著

2011年6月,新华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刘俊坡编撰的百余万字的皇皇大著《中国简书源流典集》。此书分为十卷,将简牍书法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乃至近现代名家书法,一一进行比较,每字注明出处,使古今源流和书写笔画赫然在目,使读者耳目一新,了然收益。刘俊坡做为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的一名文化书法研究员,此书便成为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院丛书之一。

2013年2月,《中国简牍书法文化》出版。此书从汉字创制的源头与形成过程论起,到简牍墨书的文脉传承,到秦汉简牍的时代特征,到简牍墨书与后世诸多书体的血肉关联,以及简牍帛书的理法概述等课题。从文字生成学、书写材料之演变、文书行政史、书法美学等多角度辨析源流,论述简牍文化形成并发展的轨迹。

此书首次提出了“简牍墨书是有别于官方政令的流通于人与人之间的俗体(或体)文字”、“简牍墨书是后世诸体书法的母体”的学术观点。可谓真知灼见。此外,这部著作对简牍书法进行的概念分类及书法技法的概括和总结,令人心悦诚服,使读者扩展了对简牍书法的文化视野和审美境界。

2015年6月,《中国简牍知识辞典》出版。这是一部学习和研究简牍文化的专用辞典。全书共收录辞目1384条,典型图片113张,近三十万字。全书辞目按照拼音顺序排序,编排顺序参考了新华字典、辞海,同时配有辞目分类检索目录。书后附有58种参考著述和近百年来88处简牍出土的地点、时间和数量。每条辞目的阐释都力求准确、简明、扼要、有据、可信。

辞典将1384条辞目分为简牍典型内容、简牍墨迹知识和简牍常识三大类。具体包括:历代简牍经典文献及代表作,历代简牍的制作材料及书写工具,简牍墨书的重要内容、题记及学术名词术语,简牍字体结构及笔画特征,简牍书法的分类、形制及符号,从上世纪初至2014年简牍出土的地点、时间及数量,当今研究简牍的组织机构或馆所场地,已经出版行世的研究简牍的重要著作及文章,等等。“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为简牍文化构建了一座多维立体的文艺殿堂,足够简牍爱好者徜徉其间,在观摩欣赏的同时,亲近古圣先贤,发思古人幽情,进而从哲理思趣与书法中各取所需并获得营养与启迪”(王振德:《中国简牍知识辞典》序言)

2020年9月,《中国简牍美学欣赏指南》出版。此书主要是从简牍书法角度去写就的。作者从出土简牍墨迹书写的状态中,归纳出“简牍八法”,即柳叶法、飘带法、玉箸法、蝌蚪法、折股法、垂露法、勒麟法及触笔法,并一一详解,尽量让读者对简牍墨迹之美有一个了解,有一个欣赏简牍的思路。

此书侧重楚简的审美。对楚简的演变、墨迹特征及书法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讲解,对楚人巫学、道学、骚学三位一体的艺术思想、楚人的浪漫主义美学进行了梳理论述。浓墨重笔占书九章,全书十三章,可见分量之重。作者认为楚人是早期对汉字进行美化的重要代表,楚人对汉字美化的自觉让后人惊赞。

三、刘俊坡其书

自上世纪初,简牍墨书文字在敦煌面世的百余年来,许多书法名家都从简牍墨写中汲取营养,并进行了各种的成功的创作,如罗振玉、王国维、沈曾植、邓散木、钱君匋、赵伯光等人。但他们的书法创作均是在其原先擅长的书体中,添加了简牍帛书的一些元素,而刘俊坡却是完全意义上的简书创作。他从简牍典册文献中体味笔法、结体、风格,从全国各地出土的简牍文字的对比中进行遴选与组创,进而归纳总结出“简牍八法”,并应用于创作中。这与简单模仿简牍文字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是一个质的飞跃。

诗人、作家、编剧何香久先生评价其:“他对简牍书体笔法的研究之精细深入,是当代书法家中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化众简为我用,再以我法而化众简,从而形成了他那种活泼率意的简书风格。他的简牍书法用笔强而具文韵,务于简易而富于变化,结字厚朴而不失灵动。他习惯用中锋,以锋摄墨,以墨裹锋,意多于法,既保持了简书特有的拙朴,又开张有致,显得天真烂漫,古朴自然。”

画家、评论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振德先生评价其:“其气象若出水芙蓉、长空皓月、幽云出谷、清风拂窗,而无矫揉造作的媚俗之弊。其笔力似壮士之臂,力举千钧,钢筋铁骨,挥舞裕如,毫无软弱轻浮之态。其韵度宛如苏轼所说'端正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跌宕有致且风情万种。其境界亚赛李白所说'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开阔疏朗而又幽静诡奇。”

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评价其:“书法极具才情,有灵气,整体形式感好,具有金文汉隶情趣。悟性高,有潜力,在年轻人中是不多见的。”

这些评价可谓颇高。为他自豪。

我始终固执地认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层面是境界,这个境界虽然基于技艺的纯熟,但它取决于书家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情感。那种最朴素、最真实、最原始状态的情感。这个境界由书法家孕育,由鉴赏者生成。

2016年的初夏,我和刘俊坡去石家庄,那里有我们三十年未见面的老同学庆艳、洪欣。陈年就是一坛封藏的酒,泥封一旦开启,只有畅饮。几天里都是一种微醺,回来时还觉意犹未尽,也有些不舍。天空也随之飘起了小雨,似要挽留。在路上收到了洪欣的感慨;三十年音信杳然/三十年各自苦欢/三十年相见恨短/离别时/雨漫天

把刘俊坡送到家后,他拉我直接进到书房,拿过宣纸也不叠格,直接铺在桌面上,提笔泼墨一气写就:三十年音信杳然三十年各自苦欢/三十年相见恨短离别时雨漫天

两个“三十年”并肩而立,直入眼帘,直指人心。三十年呀,人生一晃就过去了三十年,三十年的苦与乐能与谁说?人生又有几个三十年啊。望着这幅字,望着那并排的“三十年”,我俩两两无言,如醉今日夏雨,如醉那年春风。

这幅字被我珍藏在书柜里。后来刘俊坡又写了同样一副给我看,我觉得光彩依旧,只是失了当时的神韵。我想,可能是当时的那种情感已不足、或是已不在了的缘故吧。

书法中有种境界叫“神异”,非常有,可遇而不可求。《兰亭序》是之,《自叙贴》是之,刘俊坡的《三十年》是之。

四、刘俊坡给我的思考:何为书法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书法热,到现在的乱象丛生,只得一笑而已,从没去思考什么,这也许因为我不是什么书法家、只是一个看客的缘故吧。

和刘俊坡的一次畅谈,他说:“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学问,并且涉及的学问丰富而深刻。”,“点画线条,字形结构,笔画情趣是第一位的,文艺、诗意、书境三位一体,自然融合,方成佳作。”这让我不自觉地去思考一个问题:何为书法家?

我觉得一位书法家是否名副其实,应从两个方面去考量,二者不应缺一。一是艺术本身,一是书家本身。

所谓艺术本身,是指书家是否具备了书法艺术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的书法方面的学问。比如书法本身技法的训练和掌握,古贴的分析与临摹,文字造型的研究,也包括对文房四宝的认知,等等。这是一个硬性指标,是一道门槛。

所谓书家本身,是指书家个人的修养、学识、境界、品格。任何一门艺术的创作,最终都是人的修炼。修炼胸怀,修炼眼界,修炼学问,修炼审美。文化的积累、素养的提高是书家书法的最终的落脚点,是书法作品在线条之外最终具有了“墨外之境”。

沙孟海先生曾经说过:“专业书家,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作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

只重技艺而轻学问者,字写得再漂亮,充其量算个书者或者书匠,绝对称不上书法家。把“黄天厚土”写成“皇天厚土”,将姓氏“范”写成“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写成“锺”,这都是知识匮乏的表现。至于网上疯传的“妇女之宝”(宾至如归),是既无技法有没文化,就是个笑话。一个书法家,首先得个文字学家,最次也应该是个文字学研究者。

在我国古代是没有书法家的,或者说我国古代的文人、官吏、史家都是书法家,书法是古代文人生存和做官的基本的、必备的技能。那些被我们敬重的古代的书法大家们,他们首先是一位大学问家。那些传世之宝的书法作品,也只是他们对自已当时情感的一份记录。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怀素的《自叙贴》,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等。现在的所谓的“书法家”,只会摘抄古人的诗句,自己一点文笔没有,这都是知识积累不够的原因。

作为一名书法家,其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辨识度,也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一堆的书法作品里,不用看署名就能被人认出。像启功、刘炳森、范增、王庸他们的字都能被人们一眼认出。

刘俊坡有句话说得很对:“一个成功的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位有文化贡献的学者!”我想借机问问那些所谓的“书法家”们,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你对文化有何贡献?

2012年7月13日于静虚斋

阅读链接

「诗评」王之峰:在这荒漠待久了梦伸手可触——读王振的诗集《爱你,以一世为期》

江湖散人:金色百合——纯净的诗歌纯净的诗心

江湖散人: 大鹏瞰海,击水三千 ——阅读诗人大鹏瞰海

[争鸣] 江湖散人:正本清源之二——何为诗歌?

江湖散人‖天边的青春 天边的云 ——电影《天边的加油站》观后感

作者简介:江湖散人,本名王振,字祖兴,号江湖散人。石油工人、河北作协会员、河北网络作协会员、河北散文学会会员。常年浪迹荒野,不知都市繁华,不明世俗流年,只求心灵的完美,思想的自由。中学时开始发表诗歌,散见于国内报刊、诗刊,有诗获奖,有诗入书。曾十年未写一字,只醉心读经。著有诗集《爱你,以一世为期》。

(0)

相关推荐

  • 内蒙出土2000年前草书,小官吏的书法水准,让现代人膜拜

    1974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甲渠候官遗址(又称破城子)第 22 号房址内,出土一册汉代木简,虽然有一枚木简有残破,但其他俱保存完整.字迹清晰. 根据文辞内容,专家将这册文书定名为<隧长焦永死驹劾 ...

  • 「翰墨名家」书法家何中东简牍帛墨迹书法欣赏

    何中东 高级工艺美术师,建筑装饰设计师.中国楹联学会简牍书法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兼贵州分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委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届孙敦秀简牍书法高研班学员.中央数字电视&l ...

  • [转载]临简牍帛书(二)

    原文地址:临简牍帛书(二) 原文作者:怡和居士 马王堆三号汉墓简<合阴阳>的书艺特点 这批简的简幅较宽,书写时便于发挥书法技艺.同时,抄手书法造诣也比较高. X 从笔画上看,书者颇能随心所 ...

  • 内蒙出土2000年前草书, 小官吏的书法水准, 让现代人膜拜

    1974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甲渠候官遗址(又称破城子)第 22 号房址内,出土一册汉代木简,虽然有一枚木简有残破,但其他俱保存完整.字迹清晰. 点击加载图片 根据文辞内容,专家将这册文书定名为< ...

  • 清代玉器为何被誉为中国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清代,是中华文明史中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我们所讲的玉器文化历史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朝代带给后人太多的感情,也成为影视剧最大的创作来源,这一段历史在史学家和作家的口中有时是相对和矛盾的,从历史 ...

  •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学者雷学刚佳作《感悟遇见》

    感悟遇见 雷学刚 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遇见.世上的一切遇见,皆是前世今生的缘.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恨情仇,皆是尘缘,均要善待.爱让我们的生命温暖和感动,情让我们陶醉友谊芬芳,恨 ...

  •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学者雷学刚佳作《感悟孤独》

    感悟孤独 雷学刚 孤独是一种高贵的灵魂在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的必要状态.孤独不是孤傲,也不是寂寞.没有精神支撑,更不是百无聊赖.孤独是一种抵御喧嚣的铜墙铁壁.你能承受多大的孤独,你就有多大的成就.许多 ...

  •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学者雷学刚佳作《致我的女神》

    致我的女神 雷学刚 在屈原<离骚>的香草美人里 我读懂了你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在我的心里 你就是那空谷幽兰的女神 是你照亮我前行的路 是你飘逸我升腾的云 从此以后 我在你芬芳的路上漫步 我在 ...

  •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学者雷学刚佳作《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 雷学刚 人生,从字面意思而言,就是人的出生.生长.生存.发展到生命终结的一个过程.人生从生命的本质上讲,每个生命个体是平等的,但是因为环境和过程的差异,人生的起点与终点是不平等的.人生的不平 ...

  • 《聊斋》姐妹篇|《鬼学全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之鬼学研究

    平安夜特别图书放送!祝大家平安夜快乐!圣诞节快乐! 这套书强烈推荐给喜欢中国鬼怪异闻传说的小伙伴,因为几乎所有研学过的有记载的有传说的中国民间鬼怪故事,这套书都有详细记载,而且作者对这些故事不仅是在描 ...

  • 拙著入选《中国道教文化研究》第二輯

    拙著<大六壬的古天文學原理及心智哲學機理研究>於2019年3月經台灣花木蘭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研究>第二十九編. 出版後反響不錯, 前幾天出版社又聯繫我授權將拙著 ...

  • 中国姓名文化研究,什么样的名字才算是一个好名字

    在中国姓名文化中,怎样的名字才算是一个好名字(上篇) 前一段时间,谢咏老师在某论坛回答里面看到有如此一个话题,有人问"在中国姓名文化中,怎样的名字才算是一个好名字",这个问题比较符 ...

  • 汝州市被授予“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和“中国女娲文化研究基地

    11月11日,河南省汝州市"中国女娲文化之乡"暨"中国女娲文化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市委7楼会议室举行.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程建军,中国民协顾问.河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