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有钱人”
“局部有钱人”是个网络新词,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一群经济条件处于'充裕但有限’的人”。这么说很费解,形象一点比喻,局部有钱人就是一个穿着做工精致的长衫,却在咸亨酒店门口站着喝散酒的人。
“局部有钱人”其实并非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大多数居民都可以被归入“局部有钱人”。那时候全国工薪族拿着差不多的工资,看上去却有明显的贫富差距。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里,几乎每家男主人都有一套呢子中山装,女主人则有一套与之匹配的呢子外套。过年时,走在上海街头和其他城市街头,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国度,直观感觉经济水平相差好几个档次。
物质匮乏的年代,之所以上海人能存有这份体面,都得益于平日里勒紧裤腰带。武汉人在餐馆畅快地过早(吃早餐)时,上海人都在家里就着咸菜、腐乳吃泡饭。
妻子没有我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近些年,当“局部有钱人”开始在身边泛滥,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自卑。无论在亲友群、同学群、业主群里,她都感觉自己是最穷的那个人。这一切的第一责任人,自然是我,于是我经常被问责,多次被诫勉谈话。
前年妻子跳槽进了一家大公司。以前做杂志编辑时,密切接触的同事只有五六个人,她对于社会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微信朋友圈。如今她每天与几十个人有交集,其中颇有一些人在朋友圈里光彩熠熠,生活中却是另一副模样。她们部门里几个女同事,都属于“吃货级局部有钱人”,经常去吃好几百元一位的自助餐;适合高档餐厅的体面冬装却只有一套,没有可换洗的;她们的手机都近万元,可是疫情期间要在家办公,却着了慌——家里既无台式电脑,也无笔记本电脑。
恩格尔系数常被用于测定贫困程度,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越大,一般越穷。“吃货级局部有钱人”颠覆了这一理论体系,妻子的那些女同事,收入水平在本市可算中上,若按恩格尔系数评估,肯定都属于“赤贫”群体。
“局部有钱人”最喜欢亮相的地方是网上,各种各样的晒图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另外无论多老旧的小区里,总会有若干辆长期停着的豪车。车价与房价之间,极具违和感。
分析为什么“局部有钱人”会呈现燎原之势,有句著名“鸡汤”诠释了个中原因:“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集中财力让一两根“体毛”挤进富人圈,潜意识里仿佛就沾染上了富人的气场。另外在与同一阶层的朋友熟人交往中,有些社会经验不足的人,会将“局部有钱”推断成“整体有钱”,如此能让他们高看自己。
虽然不屑“局部有钱人”的做派,然而我自己其实早被一些好友划入了“局部有钱人”之列。因为我比妻子大十多岁,每每一起出去逛街,常被不明真相的路人误以为是有钱人。我这种状况是自然形成的,很难被效仿,属于“限量版局部有钱人”。
【原载《联谊报》】
插图 / 姿态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