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逃至中亚避难,200年后子孙却成统治者,其雕像屹立至今!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提起三国时期的马超,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曾率十万大军起兵反曹,一度将后者逼到了“割须弃袍”的难堪境地。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马超中了曹操的离间计,无奈之下只得转投刘备,马氏一族也被杀戮殆尽。这段历史一直都没人产生过质疑,然而直到1800年后,才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声音。

20世纪90年代末,一位叫做马良的中国记者前往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偶然得知亚美尼亚有一个古老的特殊姓氏——马米科尼扬。相传这个姓氏的祖先来自中国,其中一位外国朋友也非常热心,接连向马良介绍了几个姓马米科尼扬的当地人。几天后,马良在当地人的引见下,与苏里·马米科尼扬在著名的埃里温教堂外会面。据马良事后回忆,他第一眼望向苏里时,并不觉得他与普通的亚美尼亚人有何不同,但仔细观察之后却发现他的头发及面部特征与中国人非常相似。对此,苏里表示其祖先确实来自中国,这是父辈们口耳相传下来的,但他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祖先究竟是谁。

马良遂向当地的历史学家请教,并翻阅了《亚美尼亚史》一书,最后发现了与马米科尼扬祖先马抗有关的记录。在公元3世纪左右,王子马抗一人独自逃向波斯避难。中国皇帝发现后,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波斯要人,还威胁波斯国王说倘若不交出马抗就要发动战争。波斯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既不愿陷入战争,又实在对马抗同情不已。经过反复考虑之后,他将马抗送到了波斯的属国——亚美尼亚避难,该国统治者特尔达特二世则欣然接纳了他。不久之后,马抗加入了亚美尼亚军队,因战功卓著深受特尔达特二世的青睐,并得到了一个全新的亚美尼亚姓氏——马米科尼扬。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史书的作者莫夫谢斯生活在公元5世纪,此时距离马抗去世仅过了两百余年,史料的准确度还相当高。此外,根据相关史料,波斯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亚美尼亚国王特尔达特二世的统治时间分别为公元226—241年和公元217—238年,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的三国时期,也正好是马超家族被曹操诛杀的时期。作为马超的堂兄,马抗同样出生于大户人家,从小又接受着良好教育,被亚美尼亚人视作“王子”无可厚非。同理,大权在握的曹操被外国人误以为是“中国皇帝”也同样情有可原。不过问题在于,纵然马抗侥幸逃脱,又为何要选择逃往西方的波斯帝国呢?这是因为马超家族久居西北,本身就有羌胡血统,还一直与中西亚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马抗出逃波斯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公元5世纪时,波斯为加强对亚美尼亚的控制,颁布命令要求亚美尼亚人改信波斯人信仰的拜火教,结果遭到亚美尼亚百姓的强烈反对。公元450年,马抗的后裔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带领众人起义,并在誓师大会上留下至今在亚美尼亚流传的名言:“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次年,波斯军队在决战中击败了瓦尔丹的起义军,瓦尔丹随即壮烈牺牲。虽然他的起义最终失败,但他也以此触动了波斯统治者,庞大的波斯帝国就此让步,不再勉强亚美尼亚人改变信仰。而在30年后,瓦尔丹之侄瓦安·马米科尼扬再次与波斯展开斗争,亲手恢复了亚美尼亚的自治权,由其亲族出任亚美尼亚自治总督。为了纪念这两位民族英雄,亚美尼亚人在首都埃里温的广场上,为他们竖立了巨型雕像。栉风沐雨,屹立至今。参考文献:《亚美尼亚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