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怎样才会有悟性?
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对学习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意是说,学习新的知识要不断温习旧知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学习和思考两则结合起来,只学习不思考或者只思考不学习,是不会有收获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知识和学问。学习最好的效果就是要思考要有悟性,学习只有悟才能使将学习的知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激发灵感、启迪心智,这就是学习悟道的效果,学习有了悟性就使学习升值,使学习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从而达到创新,应用自如之目的。
什么是悟性呢?就是指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悟者,吾之心也!一人一悟性,只可以意会,是难以言传的一种智慧。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可见,悟性的特性贵在于悟,悟是一个人学习、思考、实践、想象等综合体的过程,有了悟性就抓住了学习的最佳方法,抓住了学习之魂。
学习要有悟性,关键是怎样去悟,如何去悟?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是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合在读书和学习中,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精彩的句子摘录下来,遇到灵感及时写作,只有细读慢悟才能学得好,悟从学习知识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智慧的人也是有悟性的人,悟性与别的东西不同,悟性学不会,教不明,全靠自我的理解和感触。
比如,学习书法都是如此,在互联网时代,虽说如今学习书法的条件是前所未有之好,学习书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网上学,可以从视频中学,可以上书法培训班学,归根结底,老师讲了书法理论,最终还要落实到如何练字,不能说学习了书法课就会写字了,书法艺术看起来简单,学起来难的艺术,不少人上了书法课,拿起笔还是无法下手,不知从哪里写起。学习书法需要靠悟性,要慢慢练习,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有认真临帖,认真悟书法之道,才能提高书法书写水平,书法学习就是如此,要在实践中边练习边领悟,慢慢才能悟出书法的味道来。
悟需要勤奋,悟就怕学习不动脑,就怕照搬照抄,就知道照葫芦画瓢,缺乏联想,没有创意。悟是学习最重要的环节,悟性需要对学习的知识做到温故知新,要认真思考,只有勤奋,宁得住寂寞的人才能与悟性结缘。现实中不少人学习总是想取捷径,不想动脑子,不想动笔,怕伤神,怕吃苦,怕受累是学习上的大敌,学习不用悟功,就难将所学习的知识弄懂,弄明白,如此也就学不深、学不透,更谈不上有什么新意和创新了。
悟性贵在悟,怎样去悟,如何去悟?说白了就是多温习、多思考、多分析、多动脑、多动笔、多实践等,问题思考多了,动笔时间长了,联想多了,脑子也就用活了,脑子活了就能联想多了,灵感多了。发明创造也好,创新思维也罢,都是从学习和思考中悟出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脑子里固有的,悟出勤奋,悟出灵感、悟出真知,悟出门道,有了悟的习惯,就会对悟性产生浓厚的兴趣,久之就会以悟成趣,以悟为乐了。
就学习而言,有这样几个层次,学习最低层次是照本宣科,书上是怎么说的,就怎么去做,不去思考和分析,有时还盲目而为;第二种层次是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温习,记住书中的大意和主要观点,能够结合实际去应用;最好的层次就是将学到的知识领悟其道,将学习的变成为自己的知识和学问,这是读书学习的最高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反复思考,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如今,不少人读书学习只注重读完了就了事,只要记住了重点内容就大功告成,但没有认真去动脑,去思考、去联想,也更没有去悟道,这样的读书学习效果就会差些。学习只有既读又能悟,这样不仅将书读懂了,而且还有联想,使之产生灵感,启迪人的心智,这是读书学习的最佳效果。
现代社会,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给国人学习知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种信息五花八门,有真有假,真假难分,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时要认真思考,不能人云而云,更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也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主见,这就是思想和思维,这就需要悟性。
学习需要悟性,其实,要有悟性并不难,难的是要下真功夫读书学习,难的是要有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有了读书思考这个好习惯,也就没有难处了,学习要悟,做人也要悟,悟怎样做人,悟怎样读书学习,人不可没有悟性,有了悟性就有了学习的锐力武器,便会功到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