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从大唐名将曲环看“忠武军”的崛起
曲环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陕州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曲环起家在陇右地区,开始了一生戎马生涯,曲环父亲曲彬,在陇右地区(治所在青海乐都县)军中为官,长期戍边在陇右地区。历史上还记载曲彬曾经做过太仆寺南史七正监、怀州刺史等职位,朝廷累赠其兵部尚书职(荣职),但是曲彬一生在陇右地区戍边卫国时间是最长的。
陇右地区是大唐王朝的战略要塞,“陇右”一词源于陕西、甘肃地区界山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右(古人有时也称陇西),陇右地区辖二十个州,主要包括黄土高原西部,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结合部,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该地区是大唐交通要地,也是吐蕃进入中原地区的要道,为抵抗吐蕃入侵,唐朝时期曾经驻扎重兵在陇右地区,如果陇右、河西地区被吐蕃攻破,吐蕃可以长驱直入唐朝的首都长安,并可控制西域丝绸之路
为了抢夺陇右地区,吐蕃与大唐之间在战事频繁,而且这个地方多民族聚居区,吐蕃、胡人、汉人在此杂居通婚,导致民风彪悍,老百姓极具尚武精神,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曲环跟随父亲长期生活在这,自小就喜欢研习兵法,善于骑射。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7年),玄宗皇帝任命突厥人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统兵在青海地区抗击吐蕃人的入侵,吐蕃与大唐互相攻伐数百年,互有胜负,大唐曾经通过“和亲联姻”的方式,来改善与吐蕃之间的外交关系,但是吐蕃一直想走出青藏高原,进入中原腹地,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因为国力开始衰弱,逐渐由进攻形式开始转向防守。唐玄宗为防止吐蕃抢夺陇右地区,在杨国忠的建议下,启用较高军事才能的突厥人哥舒翰。
年轻的曲环,已经成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部将,跟随哥舒翰在陇右地区,抵抗吐蕃进攻。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六月,哥舒翰领兵六万三千人其中包括少数突厥阿布斯部,攻打只有数百吐蕃人守卫的石堡城(今青海西宁湟源县),战事极其艰苦,唐军死伤数人,最后还是取得了石堡城之战的胜利。
唐军乘胜夺取黄河九曲(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流处)、洪济(今青海贵德县西)等地,曲环参与石堡城之战,并且表现英勇,因战功被哥舒翰赏识封果毅别将(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的将领)。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唐,唐朝在天宝年间国力难现大唐盛世,国力已经强转弱,叛军来势凶猛很快就打到西安,唐玄宗见势不妙带着文武百官慌不择路的跑到四川避乱。曲环跟随曾经也是哥舒翰麾下的战将鲁炅(委任为襄阳节度使),在邓州驻防(今河南邓县),鲁炅率部顽强抵御了安禄山手下叛将武令珣的数十次次进攻,强有力地阻止了安禄山叛军南下,战后因曲环作战有功越级提拔为太子左清道率(武官正四品)。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曲环又从属唐朝大将李光弼,受李光弼调遣,这是叛将史思明部队攻占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李光弼率部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北)。河阳城共筑有南、中、北三城,李光弼命曲环跟随李抱玉守南城,很快随即史思明部将周挚等进抵河阳,并先进攻南城,但在曲环、李抱玉等将士的奋力抵抗下,史思明始终攻破不了河阳南门。李抱玉、曲环守卫南城的胜利,为李光弼加强中城和北城的防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叛军准备攻中城和北城的时候,李光弼伺机出击,
从而打败史思明的叛军,守住了河阳,河阳保卫战的胜利使大唐在一段时间内得以喘息。河阳战后,曲环随李抱玉收复怀州(今河南泌阳县),驻守泽州。在泽州期间,曲环率军击败了安禄山麾下骁将安晓,之后因战功被朝廷拜封为羽林将军,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唐军集合各路藩镇的军力对安史叛军进行了大规模反击。这时曲环与其他将领联合共同讨伐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彻底消灭黄河以北的叛军,曲环也因战功不断,被朝廷迁升为金吾大将军(唐朝武将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