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南瓜

壶型解读:

南瓜壶,历史上又称“东陵瓜壶”。东陵瓜的典故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载:“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大意是召平在秦朝时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后,他隐居不仕途居于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其所种之瓜,味甘色美,人称“东陵瓜”。后世以“东陵侯”、“种瓜侯”代指昔日居官现已隐居的人,“东陵瓜”代指隐居生活。

清代紫砂名家陈鸣远根据此典故做了一把南瓜壶,并题铭:『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从此南瓜壶成为紫砂花货系列经典作品

南瓜壶,宜兴紫砂壶花货类经典之作,想象力丰富,构思奇巧,形象鲜活,形态逼真,富有自然生活气息。花贷类紫砂壶,作为紫砂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模拟自然物体的形态,在壶身上装饰某些浮雕、半浮雕、浅雕,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既有观赏性,也不影响紫砂壶的实用功能。

南瓜,亦称“蕃瓜”或“饭瓜”,它既可做菜,也可当饭吃,又是农家饲养牲畜的好饲料。经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创造,以南瓜为题材的紫砂壶型制丰富多变,颇受壶艺爱好者的喜爱。据考,最早的紫砂“南瓜壶”当推明末清初著名艺人陈子畦所创。到了清初康熙年间,其子陈鸣远“青出于蓝胜于蓝”。他所创制的“东陵瓜壶”,构思巧妙,壶身呈八瓣纹型。以卷叶为壶嘴、瓜柄为壶盖与盖的.壶身还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十字行书铭刻,雅俗共赏,为其传世花货精品代表之一。

明 陈子畦 南瓜壶 高:8.2厘米 口径:2.6厘米 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此壶属自然形之佳作,材质为紫红泥调砂,湿润细腻。造型扁平,壶身作八瓣南瓜形,腹部圆鼓,向上渐收敛而成小圆口。流似卷状瓜叶,把作成随意弯扭的瓜蔓,藤蔓贴饰壶身,钮似瓜蒂,身为瓜形。整体浑然天成,自然有致。整体造型以视觉上的回顾转向来表白自然微型机的变化和造型上的整体感,趣味性与艺术性皆臻妙境。壶把梢下盖有『陈子畦』三字篆书方印。

东陵瓜壶(南瓜壶)是被称作“花货大师”的陈鸣远的花货佳作之一。他力变明末紫砂筋纹器形,而多以自然形体入壶,并蔚为大观,从此成为紫砂壶造型的重要门类,“花货”流派自此流芳及远。一代大家以他的特立奇行的构思,引领紫砂陶艺开拓新的创作领域,以其亲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手法,给紫砂艺术注入了新鲜活泼的内容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状物抒情的色彩,浪漫天真的表达,率意的构思,严谨的创作,都在此获得了统一。这是自然风物的会心,是艺术精神的飞扬,让生活从此充满不倦的惬意和高远的向往。

没有“花货”的内容,紫砂陶艺就没有浪漫风情,严肃有余而快乐不足,没有自然物象也就没有田园佳趣,也就少了泥土的芳香。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提炼美的主题,也正是花货大家们热爱生活的表现。

清·乾隆 南瓜壶(东陵瓜壶) 陈鸣远制 高:10.5cm 口径:3.3cm 南京博物院藏

陈鸣远制壶新颖灵巧,铭刻书法古雅,有晋唐风格。东陵瓜壶,原名“南瓜壶”,因壶身铭文中有“仿得东陵式”一句而得名。此壶壶身仿南瓜之形而制,壶表光润,隐现砂质。壶嘴堆雕瓜叶,把手饰瓜茎纹,盖状瓜蒂。砂质温润,色近橘红。叶脉筋络自然逼真巧夺天工,妙趣盎然。

作者用刀在壶身上勾出九道浅槽,从壶肩至壶底,用力逐渐增加,形成了稍稍隆起的九瓣瓜棱,溜圆而肥满。壶身一侧阴刻楷书铭文『仿得东棱式,盛来雪乳香,鸣远』,并钤印阳文篆书『陈鸣远』方印。壶盖为五边形压盖式,形态和肌理均十分逼真。壶底为一捺底,稍向理凹,中心有一个直径为0.7cm的蒂疤,表示瓜熟蒂落,作者用心之细、之巧可见一班。

题刻在壶身上的题句,前五个字“仿得东陵式”,是说作者做出的造型并非一般瓜体,而是以秦亡后东陵侯召平种瓜长安东郊,人称其瓜为“东陵瓜”的故事,用来歌颂召平的安贫抱朴,耿介不阿的精神,并寄托陈鸣远的思存。后五个字“盛来雪乳香”,则是说在这小小的茶壶里,为你装满了“茶香”的茶水,“任君斟饮”。

陈鸣远其所以写出“雪乳香”,是因为宋人把龙凤团茶,号称石乳或白乳的缘故。煮茶时,汤面“光莹如银丝”,好像“生乳栗”,“乳花熟”的样子,所以有“雪乳香”之说。

改朝换代,鼎革后种瓜,隐逸农桑,并有精彩表现,所以才有世誉。东陵瓜美,其实是美在人的精神面貌。“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王维《老将行》)陈鸣远以南瓜入壶并有此铭,表明了他对历史人物人生态度的欣赏和肯定,也足以说明陈鸣远不仅是位手工艺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操守追求的思想者。

当我们欣赏这把东陵瓜壶,面对题铭,引发浓浓的田园情趣的同时,也派生出更多的历史思索和人文思考,这是此壶深厚的人文价值所致。可以说,这把东陵瓜壶不仅具有自然物体的象形艺术之美,也保有思想境界的深邃和力度。

清·陈鸣远制 紫砂南瓜壶 高:13.3cm 长:17cm

款识:『花有时,茗助兴,君子自醉。鸣远』。『陈鸣远』(阳文)。

此件南瓜壶仿生而制,是花货的典型器形之一。该壶以瓜身为壶体,瓜藤为壶把,瓜叶为壶嘴,叶脉藤纹瓜叶卷成嘴,又以南瓜花苞藤蔓做底足,刻画逼真,构思巧妙。壶盖制鸣蝉为钮,生活气息浓重,取法自然,雅而不俗。一侧行书铭文,刻写工整有力。

据清人吴骞《阳羡名陶录》记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常至海盐,馆张氏之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而与杨中允晚研交尤厚。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上锓庾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窃谓就使与大彬诸子周旋,恐未甘退就邾莒之列耳”。

可见对陈鸣远技艺推崇备至。该壶泥料细腻,制做工艺精美,正放可以为茗壶,侧放可以为摆件,一器两用,匠心独具。加之保存完好,实为难得。

▲陈鸣远制

此为2016年嘉德春拍拍出3200多万的和正瓜壶。壶作七棱腹,卷叶成流,流口一任自然,瓜藤作壶柄,蜿蜒灵动,瓜梗作盖钮,挖中空而显秀巧,南瓜造型活灵活现,浑然天成。

壶身铭:骨清肉腻和且正。书法铭文雅健,有晋唐人风格。

清·道光 申锡制 段泥南瓜壶 宽:15.7cm

此壶塑南瓜之形为壶体,南瓜蒂形为壶盖,壶嘴上搭上一蔓瓜叶,使原本不协调的壶嘴与南瓜形的壶身融为一体。壶把被有意做成一段弯曲的瓜藤软茎,上又有几根藤须延伸到瓜形壶体之上。

壶身一侧刻『阳作宝鼎,子孙永宝用之,阳鼎文』,另一侧刻『伏地,仿伏地洗铭二字,石楳』。柄下有款『申锡』。

老南瓜壶 蒋蓉制 高:7厘米 直径:16厘米 容量:330ml

盖款:『蓉』 把款:『蒋蓉』

此壶乃一代花货大师蒋蓉于1977年创作,仅作一件,是紫砂界公认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制作手法,泥色配比,堪称一绝,可与历史大家陈鸣远之作相媲美。

壶身为扁圆的筋纹造型;壶口与壶底微向内凹,夸张筋纹的弧度,并带来挺括丰腴的感受;底部弧线的阴影也巧妙地形成了勾勒的效果;扁圆身桶上搭一长瓜蒂为盖更添精神;老藤圈成把满蓄动劲;嫩枝大方地舒展于壶肩,加以残片点缀,并暗与老叶卷成的流相呼应,更显此壶古朴、精细之美。

此壶为《当代紫砂名陶录》、《紫砂风云》二书书上原件,足以说明此壶不仅仅是蒋蓉大师平生的力作,也是紫砂门类中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佳作。

南瓜壶 蒋蓉制 高:7厘米 宽:16厘米 泥料:拼泥 盖款:『蓉』 底款:『蒋蓉』

汪寅仙 金秋南瓜壶 高:17cm 容量:3600cc

盖款:『汪寅仙制』 底款:『寅仙』 把款:『寅仙制陶』

金秋南瓜壶是一把典型的扁南瓜形壶,具有自然生动、敦实的轮廓,瓜瓤丰满,生机盎然。瓜蒂为壶盖,瓜叶卷成壶嘴,瓜藤圈成壶把,气势得体,舒展自若;壶身瓜叶藤蔓别具生气,布局合理,富有田园画意。藤蔓茂盛,缠攀自然;叶分正背,叶脉纹理清晰,婀娜多姿。瓜身上栖息着一只红色的七星虫,既增加色彩,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生活气息浓郁,体现出美丽的田园情趣。丰硕的南瓜闪耀着金秋之美,和丰收的喜悦,追求将大自然的真善美与紫砂艺术相结合的最佳效果。

汪寅仙大师擅于创作以南瓜为题材的不同壶形,反映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高超的紫砂捏塑技艺,追求精美的艺术效果。金秋南瓜壶,气度非凡,出神入化,尽善尽美,并在优质的紫砂泥中调以段砂,使其金沙闪点,耐人寻味。

此壶体积硕大,尤其壶身扁平,制作难度极高,是汪大师挑战南瓜壶形中的经典之作,创作于1987年。

矮南瓜壶 汪寅仙制 姚志源刻 长:17.5cm

底款:『寅仙』 把款:『汪』、『寅仙』 盖款:『寅仙』

铭文:『玉碗盛来琥珀光 山头上人刻』

此壶筋囊结构完整,比例恰当,纹理清晰,矮长型壶身呈饱和状。利用紫砂土色的光润质感,蕴酿出果实水淋鲜透的效果,其筋路纹理挺括周正,藤蔓枝叶布局巧妙。瓜蒂盖钮塑得肥厚生动,活脱像一只熟透饱实,鲜嫩多汁的瓜,赞美着丰实的生命。

王小龙制 蝉衣南瓜壶 容量:460ml 底款:『王小龙』 盖款:『王小龙』

清晚期 梅调鼎铭 何心舟制 南瓜壶

梅调鼎,晚清著名书法家,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慈溪林家院内创办浙宁玉成窑,聘请制壶名手何心舟、王东石等人,并与任伯年等文人雅士,参与壶式设计与题铭创作,制作茶壶、水盂、笔洗等紫砂器。玉成窑烧制成品均为精品,是为文人雅物。

此壶造型扁圆,壶身微起瓜棱,泥胎黄赭,色若南瓜。壶口圆形较小,壶盖为压盖式,钮为瓜蒂状,便于提拿。耳形鋬,一弯流,瀹茶出汤,收放自如。壶身一侧铭文:“一啜始知蔬圃乐,南风天气看瓜生 赧翁”。底款镌“林园”阳文,壶鋬下镌“韵石”款。此件作品造型简洁,兼有花器与光器之妙,清淡隐隐的瓜棱文,散发着文人壶清幽淡远之意趣。

▲万年瓜壶(残)

何心舟制南瓜

清 石梅铭 申锡制 南瓜壶

朱石梅,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精于鉴赏,擅画人物花卉,尤善铁笔,且多巧思。首创砂胎包锡壶,将紫砂与锡、玉工艺相结合,使紫砂壶别开生面。

壶作南瓜造型,样式独特,壶身通体以紫砂为胎,呈色略浅,与南瓜实物色泽相仿。紫砂壶身近椭圆形,溜肩,腹部圆弧,外壁表面作倭角以仿南瓜筋线,使于器表高低起伏,形制优美,壶身一侧肩部作向上斜出流嘴,至中部略向外翻,流嘴根部及壶身表面贴饰南瓜藤蔓枝叶,作弯卷缠绕之状,壶身另侧作执把,与外壁上下两端相连,把身呈半圆形,其上浅作棱纹。壶盖作瓜蒂状,边作筋纹,中部向上突起。壶身一侧刻“阳作宝鼎,子孙永宝用之,阳鼎文”,另一侧刻“伏地,仿伏地洗铭二字,石楳”执把跟部浅印阳文“申锡”方款。



汪寅仙 南瓜壶


汪寅仙 南瓜壶



汪寅仙制、姚志源字并刻 《高南瓜壶》


陈国良制南瓜壶


友竹铭段泥大南瓜壶


吴群祥制谭泉海刻 南瓜壶


▲邵二泉刻

邵二泉为嘉庆、道光年间的陶刻高手,常与吴月亭、邵景南和邵友兰等合作,此南瓜壶亦是。

此壶塑为南瓜形,壶把作扭曲状,壶体两侧藤叶并茂,壶腹浑圆饱满,仿生逼真。

壶肩部由二泉刻以诗文,刀笔流畅,极为雅致。

(0)

相关推荐

  • 1.24亿,陈鸣远的4把顶级紫砂传器!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关于紫砂传世之器,拍场负有盛名的除了顾景舟大师,还有陈鸣远. 清代康熙时期的陈鸣远,是历史已经定论的紫砂史上技艺最为全面而精熟的一代巨匠(相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六》宫灯

    器型解读: 伴吟月下,且启我心.宫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宫灯是悬挂在厅堂梁上的照明灯具,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都洛阳后,为庆贺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五》竹节、 竹鼎、竹鼓

    壶型解读: 借物抒情是艺术创作的一个传统.宜兴的紫砂壶艺也是如此,只是生活在竹海里的艺人,把竹子引入壶艺创作比较晚罢了.我们曾为此写作过"迟来的竹节壶".从文献的记载看,葵花.菊花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四》掇球

    壶型解读: 掇球作为紫砂经典器型之一,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此型为邵大亨首创,由莲子大壶转变而来,去莲子把下耳. 掇球从一开始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演变,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一粒珠

    壶型解读: 在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中,有数款几何形制的壶型极为经典,如三角造型的子冶石瓢.数圆堆砌造型的掇球,四方壶型等等. 这些壶型有的我们之前都讲过,不多赘述,而我们今天要聊的壶,也是几何中的一个圆.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九》梨形、思亭、君德

    壶型解读: 梨形壶是指梨子的形状为设计灵感的一大部分壶的统称.最具代表性的,身筒比较矮的我们叫做矮梨形,也叫作经典梨形壶:还有一类比较高的,清代初年的陆思亭做的,我们叫做思亭壶,壶颈部进行了拉高,壶嘴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八》合欢

    壶型解读: 合欢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其造型犹如两片镲对接在一起,寓意吉缘和合,欢乐喜庆.此壶胎体紧致,质地细腻,表面光洁,造型端庄,线条流畅,其整体造型极其符合文人们的审美,是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五》汉瓦

    器型解读: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 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 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二》觚棱

    壶型解读: <觚棱壶>为清曼生壶式之一,清末民初壶艺大师黄玉麟(1842-1914年).民国壶艺名家汪宝根(1890-1954年)多有制作.觚棱壶为方圆结合体,有四片泥片手工镶接,是紫砂光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三十一》却月

    器型解读: 却月,辞典给出的解释是半圆的月亮.最初看到该词,武断地想象,可能古代"却"与"缺"通假,故"缺月"也可写作"却月&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