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工作十几年了,还是穷,我还能翻身吗?人生赢家不会这么问
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一晃工作十几年了,还是穷,我已经很努力了!
而努力的,并不是你一个人。
出摊遇上大风大雨,我与货品同在;
虽正值壮年,也因长时间工作,在等个红灯的间隙,就会睡着;
悲观者从每个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的人在每个困难中都能看到机会。——丘吉尔
如果你坚信未来自己依然穷,那么你就会穷。
如果你坚信未来一定有好事降临到自己身上,那么你对于自己的未来就会很乐观。这就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差别。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钱人的幸福指数并不比穷人高。
穷人看中一件漂亮的衣服,攒了三个月用自己努力赚来的劳动报酬,到店里买到了这件心仪的商品。回去后,这种内心的满足感与快乐,能够维持比较长的时间。
有钱人看中了一件漂亮衣服,当场可以买下一摞衣服。但内心的满足感与愉悦感可能只会持续1-2个小时。哪怕她买了件50万的衣服,内心的感受也就那样。这被称为“享乐适应症”。
当你什么都拥有的时候,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拥有。看到这点,你心里是否有些平衡了呢?
所以,如果你想要改变眼下令自己不满意的生活,首先你需要学习:乐观主义的思维方式。
因为乐观,能够让你更快速地渡过艰难的岁月,同时会让你的内心感受不那么痛苦。
我们用个对比情景来感受一下,不同思维方式的内心感受差别:沙漠中等待救援。补给站只有一瓶装有50%的纯净水。
乐观主义者:不错,我还有半瓶水可以喝。这能让我坚持很久,足以等到救援队。
悲观主义者:太惨了,瓶子都空了一半了。我可能等不到救援队来救我了。
验光师(生活中最理性的人):一瓶装有50%的矿泉水。
同样的境遇,不同的认知会带来完全内心感受的巨大差别。
虽然“验光师”是最能客观的看待问题,但验光师通常只会在评价他人生活事件上,保持客观。一旦轮到自己,则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大部分人,要么乐观,要么遇事倾向于悲观。
成为乐观的人有什么好处呢?
乐观的人,在各种压力时间下的心理状态都会比悲观主义者好。
在面对重大打击和超出应对范围的负性事件时,乐观的人与悲观主义者同样会出现情绪崩溃。不同的是,乐观的人能够更快的重新振作起来。
在面对困境时,悲观者习惯性逃离;乐观者积极寻找资源,帮助自己脱困。
什么是你的资源?当你难受想哭时,有个能够依靠的肩膀;当你搬家时,有人能够来帮你清理,搬运重物。
这种行为模式,在小学年龄段就能够观察得到:
现在正是上海的梅雨季节,在一所学校门口,有一名小学生要掏饭盒,一手又拎不住书包。这名小学生宁愿把书包放在有积水的地面上,也不愿意主动开口请老师或路过的同学帮忙提一下书包。
悲观者总是倾向于自己“消化”问题,因为他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能够去解决问题,也害怕当自己向别人求助时,会被对方嘲笑或漠视。
这种“乐观”或“悲观”的养成,一般源自两大因素:
1. 遗传因素。
表现放松的婴儿,情绪更稳定,长大后倾向于成为善于交际的儿童和成人。
表现紧张的婴儿,大概率长大后成为性格拘束、刻板的人。
2. 你所处的成长环境
在乐观的家庭,父母会为你树立了榜, 他们也会避免你接触暴力的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而成长在悲观的家庭,自小就感受到了强烈的“绝望感”,得不到关爱与帮助。长大后,自然也不会信任他人会来帮助自己。
所以,如果你对于自己的生活现状,非常不满意。首先把自己的“悲观”调整为“乐观”,能够改变你内心的痛苦感,又能够推动你积极向外寻找资源。
那些人生赢家,就是这么做的。利用乐观,提升自己的行动力,让自己去感受快乐。人际关系会因此变好,工作效率与个人机遇都会随之发生良性的变化。
你的翻身,指日可待。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偏悲观的成人。你可以尝试改变的方向有:
1. 创建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要具有能够表达你理想化自我,或为你获取到更多资源的价值。
2. 花点时间去纯粹的感受乐趣
可以去公园散步,或是阅读一本好书,伴着茶香,享受静谧的午后或夜晚。
在感受乐趣的同时,读一本能够提升个人心态的书籍,更是一举多得。
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完全变成一名乐观主义者,但我们可以有效学习乐观主义者的思维模式。避免悲观主义给我们带来的众多消极影响,进而与乐观主义者一样过上好日子,取得更高的人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