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乌桥岛 | 由乌桥木砧折射出的乌桥前状
“由乌桥木砧折射出的乌桥前状”
——来自一位乌桥木砧师傅的口述
口述时间:2021年1月22日
口述人:曾林新伯伯
口述地点:汕头市金平区乌桥岛北堤巷
口述记录:吴冰媛(丰华学校八年级学生)
前言
汕头乌桥岛曾经是潮汕百载商埠商业中心的市级次中心,是城市历史文脉和传统工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座岛中各项手工业和其中隐藏的乌桥前状变得浅淡……
今天就随我们一起来跟着乌桥木砧师傅,了解乌桥从前的状况。
口述者:曾林新 辛挺 摄
“靠手艺发展才能补贴家用”
我叫曾林新,今年56岁,在乌桥出生,一直生活在乌桥岛,兄弟二人都是以做木砧为生。这做木砧的手艺啊,是家传的,我的祖辈从揭阳到乌桥,为了谋生而学得这份手艺,于是便代代相传。
我是从初中就开始出来工作的,那时候家里条件十分困难,不像现在这么好。我刚开始是去工厂里面赚钱以补贴家用,那些如做床等的复杂技术活工钱才十几元(每月)。由于受家中长辈的影响,我便萌生了一种学习自家手艺来发展的想法。况且当时木的需求量大,各种用具都是以木(做)支撑点,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点。
“特别是磨木的工程,经常把手弄得出血。”
我们初学的时候是先做各种体力活,照大人们的话是:做木砧不难,难的是体能的考验。后期便开始学锯木磨木等,做得手都十分的粗糙,且多是伤口,特别是磨木的工程,经常把手弄得出血。学的速度完全靠个人天赋,肯努力的人一两年就会了。而只有当自己能够做出整套制作木砧的工具时,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出师。因为那样以后便见到什么就能做什么,所有制作原理都了然于心。
“材料多是属于汕头本地的木材,质量有保障。”
做木砧要追求材料好,制作人必须学会认材和选材。材料的来源多从邻居建房所需的材料中选购,因为那些材料多是属于汕头本地的木材,质量有保障。如今人们在网上购买的木砧多是用鸡翅木所制成,由于鸡翅木的生长环境与本地木材不相同,这使得它受光热较久容易破裂,而木砧在完成道道工序后,必须经过光照才不会发霉,这弊端就让鸡翅木木砧质量得不到保障,很难有回头客。十多年来,我们家的木砧制作一直坚持选好材、做好木砧。对比从前,如今的先进工具在于速度的快慢,并不影响质量,(我们)木砧的质量得到保障,制作快,卖的价也适中,所以需求量大,现在都能卖到北京去,人家都是专门来定制的呢。
吴冰媛 摄
后记
从曾林新伯伯谈木砧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木砧制作人的实干、能吃苦耐劳等美好品格。更是见证了乌桥木砧折射出的乌桥前状:人民生活艰苦,都需要靠全家人在外打拼补贴家用,赚钱的方式多种,却赚的少, 而手工业就是每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在乌桥已是很难再见老式的手工业,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幸福安康。而这些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老式手工业,应该让其得以保存,成为后辈了解乌桥前状的途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发愤图强,从而造福人民,造福后代!
点评
这篇口述记录口语化比较强,看得出原汤原汁的口述录音整理下来的。采访记录者的功夫颇深,在聊天中,从前的,现今的,乌桥的原貌、主人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都基本涉及到了,对于一位第一次接触口述调查的初中生来说,已属不易。点赞。
(点评:林琳)
寻乌桥人讲乌桥故事
如果你是乌桥岛上的原住民,如果你是乌桥岛上曾经的手工艺人、工业领域从业者或曾在乌桥岛上的工厂上班;又或者您有以上相关线索,有乌桥故事可以分享,都诚邀你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将你的姓名与联系电话发送至本微信公众号即可,发送时请备注“乌桥”字样。
出品:特区青年报
总策划:林琳
执行:周晓云 郭佳彤(实习生)
编辑:林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