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刀,绵里藏针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
【原文】
——{上卷 第十九回 第一节}
话说贾妃回宫,次日见驾谢恩,并回奏归省之事,龙颜甚悦.又发内帑彩缎金银等物,以赐贾政及各椒房等员,不必细说.且说荣宁二府中因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又将园中一应陈设动用之物收拾了两三天方完.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二则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扎挣着与无事的人一样.
【端木持易,急急入梦令】
“话说贾妃回宫,次日见驾谢恩,并回奏归省之事,龙颜甚悦”,龙颜为何甚悦?曹公说,“不必细说”。但此处却大有文章。上回已经交代,元春被封,贾政走的是偏门左路,拿钱买来的,通过太子他妈的后门。这让龙颜甚为不悦。于是让元春回家,被折腾到晚上七点才得从宫里出来。这就叫示以颜色。
元春回家前,皇帝免不了交代一番,让元春如何如何说话,再让太监将贾政的奏对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来如实交代。太监自然是皇帝的钦命,元春也干涉不得。所以,元春隔珠帘说话的时候,含泪说啊。为啥含泪啊?因为不得不照此问话:“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而她更为担心的是,贾政若是稍有怨言,真个是就要“珠帘”九族了。
怎么就看明白这一点呢?因为按照典制,元春的一言一行,都是要按规矩来说的,怎么能口出怨言呢?你看她贾母、王夫人时,“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这就对了,顶多是心有怨言,但绝不会说出口。而为何偏偏和贾政问对的时候,就口出怨言呢?原来背后早有文章安排啊!
亏得贾政机敏,再大的不满,也只是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这一段,我多了好几遍,这是“效忠的誓言”啊!这哪是说给元春听的,这就是借机向圣上说的啊!
贾妃第二天去谢恩以前,实际上贾府里的人和事,一言一行,都已经早就有人报知今上了。故才“龙颜甚悦”,“发内帑彩缎金银等物,以赐贾政及各椒房等员”。
诸位再咂摸回味一下,元春问话时的情形,是不是魂魄齐动,汗泪并下啊?真是白帝城托孤,关羽千里走单骑时的情形呢!那时候,前面是或者情切切意真真,或者把酒言欢诉衷心,背后却都是刀斧霍霍,枪戟林立。诸位,话可不能乱说啊!
你前屋公现在想来,都不觉后怕,背后留下几滴冷汗来!
这事就说到这,其他就不必细说了。好在万事大吉,一时把命保住了。只不过从春末又至初春,一番逞强,免不了事多任重,“荣宁二府中因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真若一场大战,仿佛已经三百回合。天下事,勉强为之,逞强显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好多人就不懂这个一张一弛的道理,不懂得“人是会累的”,“人终究是要休息的”。譬如经济发展,你以为真的会永久膨胀下去?资本积累真的会无限扩张下去?天下无产之众,是不是早已经“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如果大家承认这个事实,那么,剩下的所谓繁荣,所谓盛世,就只能靠嘴吹了。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世界——
吹起的泡泡,特别美丽,但吹牛逼的人,也只剩下那一口游丝之气了!
牛逼还能吹多久呢?泡泡还能欺骗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