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揭秘)鏖战河阳 之(一)相州兵溃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三十日丙申,唐室宣布了两项新的任命:
以[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东畿、山南东、河南等道节度、防御兵马元帅,权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以河西节度副使来瑱为陕州刺史,充虢华节度、潼关防御团练等使。——《旧唐书 肃宗本纪》
此时距相州兵溃刚刚过去了二十余天,这两项任命是朝廷对目前形势进行研判以后所作出的人事调整。具体讲,就是将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道作为一整块防区,由郭子仪负责,防止史思明乘机侵入河南腹地,甚至深入江汉平原威胁唐室财赋重地以及汉水物资运输通道的安全。在第二项任命中,唐室将崤函通道经过的陕州、虢州、潼关、华州作为一块防御整体,交由素有“来嚼铁”之称的来瑱负责,防止史思明西进潼关威胁京师长安的安全。
四月初八日甲辰,唐室又在黄河以南郭子仪所负责的防区内划定了若干二级防区,并任命了节度使:
以邓州刺史鲁炅为郑州刺史,充陈、郑、颍、亳节度使;以徐州刺史尚衡为青州刺史,充青、淄、密、登、莱、沂、海等州节度使;以商州刺史、兴平军节度李奂兼豫、许、汝等州节度使。——《旧唐书 肃宗本纪》
从以上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唐室对相州会战以后的战场形势的看法是悲观的,并因此调整防御态势,以维持中原战场局势的稳定,使之不至于完全失控。
客观地讲,相州会战后局势的失控并非战斗失利所引起,而是唐军在战后撤出战场过程中组织无序所造成的。当时,有数支部队失去控制,士兵一路劫掠,沿途百姓纷纷逃离家园。溃兵和难民潮向周边迅速扩散,激起了更大范围的混乱。混乱波及到黄河对岸的洛阳,洛阳居民惊骇万分,以为叛军又打了过来,扶老携幼出城躲入山中,坊市为之一空;东都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也带着众官吏跑到襄阳、邓州避祸。洛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在这场大溃败中,淮西节度鲁炅所部士兵“剽掠尤甚”,表现极为恶劣。鲁炅对此一直无法释怀。而事后皇帝不但不予追究还圣眷不衰仍委以重任更令他如坐针毡。当听到河东节度李光弼,关内、潞府行营节度王思礼严整部伍、安然退回本镇的消息,羞惭万分的鲁炅终于彻底崩溃,饮下一杯毒药解脱了自己。
朔方军撤退过程中的表现也一言难尽。万金驿决战结束的当晚,郭子仪率先脱离部队前往河阳。失去主帅的朔方军也迅速溃乱。赶到河阳的郭子仪试图收拢部队就地转入防御,但局势已经失控,后续赶来的士兵争先恐后地拥上河阳桥逃往后方。郭子仪无奈,只能随着溃兵过黄河跑到了缺门(今新安县铁门镇)。溃散的部众陆续跟了过来,人数恢复到数万。郭子仪集合众将,商议放弃洛阳,退守蒲州(今山西永济)和陕州(今三门峡)。都虞候张用济却认为蒲、陕正在闹饥荒,大军过去以后也无法立足,不如依旧守河阳。郭子仪同意。于是派都游奕使韩游緕率五百骑兵急趋河阳,张用济率步卒五千随后跟进。几乎同时,怀州方面叛军周挚部也向河阳开进,企图夺控这一要地。唐军紧赶慢赶,抢在叛军之前占领了河阳。
相州会战参战各部撤退路线
混乱持续了十多天才归于平静。各路将领纷纷上表谢罪,朝廷一概不予追究,只对洛阳的官员作出处理:削夺了东都留守崔圆的官阶和封爵;贬河南尹苏震为济王府长史、削夺银青光禄大夫官阶。对于唐室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遏止相州溃败所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惩罚失职将领只会使局势变得更糟。
叛军没有如唐室所预想的那样趁乱向南推进。史思明先是在相州解决了安庆绪,尔后率军返回范阳(今北京)。大约在乾元二年四月,史思明在范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顺天,立其妻辛氏为皇后,子朝义为怀王,以周挚为宰相,李归仁为大将,改范阳为燕京。
史思明政权铸钱“顺天通宝”
史思明北归范阳,标志着相州兵溃所引发的危机已经解除。唐室终于腾出手来,开始解决相州会战期间暴露出来的指挥不力问题,并由此对作战部署作重大调整。
(未完待续)
著作权声明:本文属本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媒体擅自转载,或任何媒体(或个人)以复制形式发表。
参考文献:
[1]宋 司马光等 《资治通鉴》
[2]五代 刘昫等 《旧唐书》
[3]宋 司马光等 《新唐书》
[4]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5]唐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6]明 崔铣 《彰德府志》
[7]谭其骧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五代十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