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成绩面临重新洗牌,这是孩子的机会;但万事开头难,如果开学进入状态过慢,一学期就只能行驶在慢车道。
缺少规则的,重塑家庭规则意识。
缺少陪伴的,多进行有效沟通(不是唠叨)。
新学期,父母就是要做孩子最好的教练,把孩子管好、教好。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性,而且你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觉性。
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孩子的意思。
小孩子可以自觉地吃喝玩乐,但不可能自觉地学习。
因为动物性的表现是本能,毫不费力;而人性的表现却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点苦头才可以形成习惯。
因此孩子自觉性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教育正常的话,自觉性至少也要到十五六岁,才能初步建立起来。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觉地学习,都必须有成人的陪伴、督导和管束。
孔子“十又五而至于学”,十五岁可以看作孔子自觉性的初步建立,从此他才能够自主学习。
孟子少年时代也逃学,不过他回家一进门,就被老妈一个雷霆万钧的动作——“断机杼”唬得目瞪口呆,从此乖乖读书。
孩子本质上是一个感性的情绪化的存在,他哪有那么大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呢?
孩子没有理性,当他的行为逾越规范时,如果没有人给他指出来并进行纠正,他就永远没有理性。
小孩子意志薄弱,当他遇到困难要退缩时,如果没有人鼓励他或强制他做下去,他将永远意志薄弱。
孩子需要适当的强制,这种强制不是对他的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软弱的时候帮他克服困难,获得高层次的体验,他因此变得更加坚强。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强制的环境中,他将永远不能成长。
他虽然长大了,但心智一定还只停留小孩的水平,受不住任何挫折。
该训的时候训一下,只要你训得适时适度,孩子会因为你训他而感到轻松!
如果你看到一个“自觉”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束的结果。
孩子就是这样,他需要父母的管束,他必须在父母的引导下才能真正生出自驱力,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一样的学习环境,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学习伙伴,为什么一个班孩子的成绩能有如此大的差距?孩子间的差距,是由于家庭环境、教育氛围不同,一点一点拉开的。孩子的习惯、意志、心态,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每个孩子优秀的背后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只有家庭教育发挥主力功效,学校教育才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同在一个班的方一凡和英子,成绩天差地别。方一凡因为成绩太差,被老师建议留级一年,童文洁气得对儿子一顿狂骂,然后心急火燎地找到好闺蜜,英子的妈妈宋倩,希望她能帮儿子分析一下成绩,辅导一下功课。童文洁说,我怎么没操心?他成绩不好我就花钱给他报班,这还叫不操心?她亲自辅导女儿功课,用大数据分析女儿的成绩变化,英子的好成绩,那里面有多少宋倩的心血啊。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童文洁,总以为在孩子学习不好时给孩子报个班,孩子考试考差了教训孩子一顿。总是苦口婆心地要孩子好好学习,让孩子自觉一点,他们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学习上心了。但事实是,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自律性很差,没有几个孩子能管住自己,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能够自觉,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约束。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通过长期乏味的练习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去获得的。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当孩子不想练琴时;当孩子不想坚持好习惯时,家长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甚至狠心逼孩子一把,让孩子懂得学习和坚持的意义,而不是听之任之。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逃避的每一个责任,都可能面临将来加倍付出的风险;而父母在培养孩子中所付出的每一份心血,将来都有可能得到加倍的补偿。
当然,我们也不能揠苗助长,必须学习、观察,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一个好的理发师,总是大胆果决与细腻谨慎相融,大刀阔斧与精雕细琢相辅。做父母家长的,针对孩子不愿意早起、不愿意做难题等问题,也需要整体思考: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静静坐下来花时间想难题?如果是孩子自身惰性的原因,我们就需要像理发师一样,大刀阔斧,狠心一点,该定规则的定规则。像理发师修葺头发一样去修葺错误,用心修正,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魔术师的特点是心理素质过硬,手上动作要快,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等专业知识,善于利用道具或者手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静心审视自己的孩子:他到底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他在哪些方面差,差的原因是什么?他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父母的执行力
才是孩子逆袭的关键
全家人举行一场家庭会议,帮助孩子复盘寒假学习过程,理性分析这段时间的得失,并进行自我修正。重新帮助孩子回顾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制定相应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并思考什么样的行动可以让目标看得见。父母和孩子共同商定一个全家人的行动契约,每个人到底怎么做,做好了怎么奖励,没有做好怎么惩罚,真正地做到落实。把影响孩子心智的电子产品,游戏工具等,进行一次大清理,由父母保管,并定好限时玩耍的时间。父母拍一段自己的视频,录一段心里话,让孩子听到看到,从而理解父母的苦心。把当天的事情进行整体规划。采取要事第一的原则进行事务安排,从而提升孩子的做事效率。坐在孩子旁边,和孩子一起学习,了解上课内容。让孩子亲眼看到父母学习的认真和专注,发挥身教的作用。为了拉近亲子关系,可以每天来一个“一分钟倾听、一分钟赞美、一分钟鼓励、一分钟矫正”,发现孩子的优点就赞美,发现孩子的问题就引导。每天坚持真正落到实处地检查孩子作业,查看群信息,关注孩子表现,兑现家庭契约。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更多时候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管教孩子成为一名强者,长大后,他们一定感激你曾经所有的“绝情”。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现在的“逼”和“管”,不过是另一形式的帮助。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让孩子过上更理想的生活,让孩子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