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太极拳中的虚与实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和美太极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在练习中,我们要分清虚实,这样才能稳定周身,顺畅练习。
而“实”指的是踏实,真实,实实在在。
太极拳中的虚与实是由人体的重心移动而产生的。它们相互之间的转换是习练太极拳架、套路、推手较技等的动力来源,虚实转换的好,练拳就会耐久不疲;转换的灵,就会精神充沛。
练习太极拳时,是否能熟练掌握虚实的转换关系非常关键,如何处理好虚实变化关系,体现虚实的特点,是太极拳的基本要素。
《太极拳论》有言:“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也就是说,我们太极拳的每一处都含有一对虚实矛盾。练拳时,手脚有虚实,行功开始有虚实,技击时敌我即虚实,发劲时蓄放即虚实,但千变万化的每一虚实又统一在大的虚实原则之下,即所谓中“总此一虚实”,这一原则包括“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懂得虚实分别,不谙虚实转换,就是不明白阴阳、动静、刚柔和不懂劲,就等于不懂太极拳。
要把虚实分清楚,首先要把腰的虚实分清楚,然后是足的虚实,手的虚实,后是一手一足的虚实。
在太极拳运动中,处处体现了虚实转化关系,特别是在太极拳腿脚功夫时,掌握好虚实转换,才能练好太极拳。

掌握虚实的六个关键

一、要“半”不要“偏”,所谓“半”是指人身重心的偏心距未超出两腿间距的三分之一的范围而言的,这是一种位于方圆圈内的重心,是正确划分虚实的标准。
所谓“偏”是指人体重心的偏心距已超出了上述范围,致使偏心出了方圆圈,是虚实分得太过的缘故。所以“半”就是有著落,不为病。“偏”则已无著落,是病。因此分虚实时要“半”不要“偏”。
练习太极拳要懂得虚实,每个动作都要包含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结合快慢运动,领会太极拳的要领。
二、要“沉”不要“重”,所谓“重”是过于填实而产生滞的现象。“沉”是指虽为下沉,但仍能“自尔腾虚”,也就是说,“沉”是在上下相随之中产生的,如足下沉为实,而手上棚为虚,就可使实中有虚。
因此“沉”不为病“重”为病。所以说分清虚实,要“沉”不要“重”。
三、要“轻”不要“浮”,“轻”是在方圆之内使动作表现出轻而有著落。而“浮”是出了方圆圈使足跟浮起漂渺无著落,也就是虚得太过,因此“浮”是一种病象。所以,分清虚实时,要“轻”不要“浮”。
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的有氧运动,也是一项灵活的功夫,在练习中,要学会太极拳的变化技巧。
四、三个无病的虚实;练拳时应该做到“双轻”、“双沉”和“半轻半重”三个无病的虚实。在这三个虚实中,又以“双轻”、“双沉”功夫比较细致难做,做不好就有流入“双浮”和“双重”的可能。
这是要充分加以注意的。特别是“双轻”、“双沉”的功手和“双浮”、“双重”的病手,在手足转移中仅有毫厘之差,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这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可能发生。
五、隅手是补救偏重、偏浮的重要措施,在个人单独练习时,是可以做到变换虚实而不出隅的要求的。也就是不致出方圆而发生偏重、偏浮的虚实。但是与人推手时,已关系到双方的事情,决不能凭主观愿望片面的想不出隅就可以不出隅。
如果对方用采、列的隅手来硬拿、硬击,则自己有时也难免要出隅。因此,就不得不用隅手来补救,这种出隅的虚实,使之重新回复到方圆圈来,达到“半轻”、“半重”的虚实。
六、要做好虚实,就要正、隅并用,例如在推手时,如果对方是一个大开大展的俯仰倾斜者,常想用出隅的手法来制人,那么这时如果不敢采用或不惯于采用隅手来对待他的隅手,而还想用四正来对待他的四隅。
与之沾粘划圈的推动不已,这样的动作就违背了隅手对隅手的规定,会使自己不自觉的产生偏重、偏浮的虚实,可以说,这是惯于使用四正的一种缺点。所以拳论说:“采列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
这恰好说明了隅手的重要性。若忘却隅手的掌握,就会使虚实的偏重、偏浮得不到纠正,并且还会使自己进一步出隅,这是自己习惯于四正,忘却四隅成为“一条腿”而产生的缺点。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0)

相关推荐

  • 赵幼斌: 意气转换得灵是要义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让我们来认识,与理解太极拳中的“掤劲”

    "掤劲"是太极拳的专用术语,与太极拳八法之"掤"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认识.理解"掤劲"乃至运用,绝不能望字猜义,仅仅从字 ...

  • 处处总此一虚实 | 怎么理解太极拳中的虚实?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07 白鹤亮翅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招式动图 怎么理解陈氏太极拳中的"虚实"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在练习中,我们要分清虚实,这样才 ...

  • 用杨拳家传拳谱,理解太极拳的“中”

    在杨家太极拳老谱<三十二目>之<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目中是这样描述的:"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也就是说:"中&qu ...

  • 对太极拳中这四个字的理解

    拥有太极智慧与力量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在<四字密诀>中对"敷盖对吞"这样描述: 敷 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 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 对 ...

  • 怎样理解太极拳的中正?

    太极拳先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释名>文中曰:"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

  • 理解太极拳的“尾闾中正”,要有直插入地的感觉,懂吗

    尾闾是修练内家人士必须十分注意的关窍.李仲轩老人就有惊尾椎子的说法.尾闾中正神贯顶也是说明尾闾的重要. 这里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气沉丹田是习练时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后的一种 ...

  • 我是怎么练习和理解太极拳的推手

    为什么要练习太极拳推手 太极拳推手分为养生为主的推手,还有一种是对抗性很强的竞赛推手.上一篇文章提到技击推手属于对抗性很强的竞赛式推手,我喜欢玩的是前者,以养生为主.陈.杨.吴.孙.武.和式太极拳各流 ...

  • 太极拳中“松不是懈”与“紧不是硬”

    太极那些事已关注2021-04-30 18:34导读:如果未了解松柔之前或不明白紧的用途,就会误将硬的动作当成"紧"的练习,使整个身躯与四肢贯着沉重的笨劲.论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的& ...

  • 深入理解宇宙中最神秘的物体——黑洞,黑洞熵与热力学定律

    墨西哥裔.以色列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贝肯斯坦是第一个提出黑洞存在的人--一个时空区域,引力非常强,连光都无法逃脱.他指出,黑洞应该有一个定义明确的熵.根据贝肯斯坦,我们可以这样定义黑洞熵: 黑洞熵是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