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绝响——陶器的起源与发展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陶器
制陶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息息相关,被火焙烧的土地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们需要的器物。以下的器型都是原始先民在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
原始先民最先可能采用的制陶技术,大致有捏塑法与贴敷法等,过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原始人类用涂抹泥土的竹、木枝条筐篮汲水,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在筐篮上敷贴泥土烧制陶这种说法虽引人人胜,但愈来愈多的学者对此表示怀疑。筐篮编织成器的方法,很可能曾经启发了先民使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大型容器的陶坯,但这已是较晚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才出现和普及的了所谓泥条盘筑法,就是将拌制好的粘土搓成泥条,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胶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的沟缝或进一步一手在器内持陶垫或卵石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拍打,使器壁均匀结实,尔后入窑烧制。如若陶拍刻印有花纹,则器表形成一种装饰花纹(即所谓“印纹”)。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该器为马家窑彩陶。马家窑文化,是存在于约公元前3300到2100间甘肃西部、青海东部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她创造了辉煌的彩陶文化,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由于这些遗址与文物于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因此而得名马家窑文化,实际上是马家窑彩陶文化遗址。
虽然陶器的使用从来不曾像青铜器铁器那样因制成生产作辅助性和代用性的工具和材料,例如鱼网坠、陶铚镰、纺轮之类,因为便于制造,便代替了石制品。但陶器的发明,方便和巩固了人类的定居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因此,对史前新石器时代以及金石并用的上古时代陶器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是文字,但它是过去时代遗留下的实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逝去时代人类生活的化石,它带给后人的古史信息是十分珍贵的。将破碎的陶器复原,从它们的形制花纹与器类的组合中,不但可以区分出它们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以及它们与另一考古学文化类型的纵向与横向的关系,而且可以窥知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
由于陶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易于破碎,因此更新频繁。但制陶技艺的进步所留下的工艺形制、纹样以及发展更新的遗迹,又足以使考古学者排成序列作为度量年代先后的标尺再者,近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可直接利用陶片的热释光效应进行绝对年代的测定最后,陶器废弃遗物甚多,往往暴露于地表,因此它又成为田野工作调查古文化遗址显而易见的标志。
编辑:一头老母猪
校对:一头老母猪
创作时间: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