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姐读女人之269-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作者:Ketty

我是41岁的那年离的婚,前夫不是坏人,按目前流行的说法,我们是三观严重不合,没有办法再共同生活下去,最终选择和平分手。

当时儿子12岁,跟着我生活。儿子当年刚上初一,我在深圳一家比较大型的房地产集团做管理工作,负责所有人力资源及行政管理。儿子的学习要抓,青春期心理健康要关心,自己的工作也非常忙碌,加之刚从一段不开心的婚姻中解脱出来,所以一直没有着急再进入下一段感情。

儿子16岁的时候去了美国读高中,他是一位思想和行动都非常独立的小伙子,去了美国以后基本就不用我管了,说实话也管不着了。而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因为我是单身,无牵无挂,我先后被公司外派到海口、东莞、杭州等等城市工作,离开了同样居住在深圳的姐姐、弟弟以及熟识的朋友们,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重新打拼。

上班的时候很忙,可是工作之余身边没有亲人、朋友,难免感觉孤单,那个时候开始认真思考是否应该尝试再进入一段感情。我曾经尝试过国内的交友网站,但效果不好,在中国,一个中年离异女人,还带着一个孩子,在婚恋市场根本不受欢迎。我又是个要求比较高、奉行宁缺毋滥的人,绝对不肯勉强自己。后来失望太多,想着自己过一辈子也不错,总好过将就,让自己重回那别扭的生活中去。因此单身了将近10年,好在自己心态好,也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我有很多闺蜜非常关心我的个人问题,总打听我有没有找到新的另一半。我时常开玩笑对她们说:你们要关心一下姐姐,介绍优秀男人给姐姐啊!可她们总是说:姐姐你这么强,我们哪有优秀男人介绍给你?不过你的英文那么好,思想又西化,不如找个外国人嫁了吧!挺适合你的!笑话说多了,我就在想,也许真的我应该想办法找个外国人?我并不真正认识外国人,也不了解外国人,只是通过文学、媒体、电影、电视等了解到的西方文化中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大部分西方男人其实相较中国男人更顾家的情况是我所欣赏和向往的,但是要到哪里能找到外国人呢?我日常工作中又没有机会结识外国人。不过这个想法种下去后,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下意识地搜寻这方面的信息。

人生有时就是充满惊喜,正当此时有位闺蜜来找我咨询办理美国签证及购买机票事宜,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她交往了一位美国男朋友,准备去美国实地考察一下。她鼓励我也进行尝试,告诉我她和男朋友相处一年多了,感觉越来越好,西方男人从骨子里更尊重女性,也更绅士风度。她介绍我到东方情缘,告诉我这家公司是认真为女士服务,千方百计帮助女士寻找幸福的。因为这位闺蜜无论品德还是才华都是我非常认可和欣赏的,对于她的推荐我是无条件的信任,就这样我第一次去东方情缘就成为了东方情缘的会员。我的这位闺蜜后来也嫁到了美国,现在生活在美国,婚姻及生活非常美满幸福。

在东方情缘的服务,我有很多的感触,在给会员的分享中,我都一一的进行了说明,我挑选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特别的说明下,那就是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

缘份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尤其是通过网络去了解一个完全陌生的人,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以及可能相当长的时间,谁也没法预测何时能遇见那位Mr.Right,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接触到的男士,真实地展示自己,也细致地了解对方。就象我的例子,也许是我的网缘不够好,第一年服务下来虽然也有一些男士来信,其中有一些也持续通信了一段时间,但到后来这些男士们都莫名其妙消失了,一年合同期满后颗粒无收。

甚至在与先生见面之前,我曾见过三位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男士,但都不是我的良缘。我也曾经灰心过,认为也许这条路并不适合我,但东方情缘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不要放弃,他们也将一如继往尽最大努力帮助我。

他们也和我分享了一些会员的成功案例,其中有一些人很快成功了,也有一些人需要坚持很多年,有的甚至达到三、四年或者七,八年,但是只要不放弃就说明还有希望。再说了男士也在同时和多位女士通信,也许最终他做出了选择,只是他的选择不是你而已。那也没关系啊,马上把这一篇翻过去,检讨一下自己在交流中的表现,看看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再认真对待下一位男士,总有一天,属于你的幸福将会到来。

在东方情缘的鼓励之下,我也下定决心不轻易放弃,续签了合同,继续自己的寻爱之旅。并在第二年春天等来了我的先生的第一封来信。我认为只要你想明白这确实是你认定要走的路,就请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这个很重要!

我是因为儿子在美国读书,当时非常希望能找一位美国的男士,知道有位英国先生给我来信时,我第一反应是不要,但我听从了东方情缘的建议,先了解下对方,给对方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他从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当时他的母亲还在世,90多岁高龄,住在养老院中,因为老年痴呆症,已认不出他,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都移民去了欧洲,只有他自己住在英国,家庭关系比较简单。

我是后来才知道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专业是微处理器工程,他的工作是电子类设计,好像设计过飞机背后的电视那种东西。年轻时曾在空军待了9年,退役后供职于一些此类公司,退休前最高职位是高级技术顾问。

当时他正在泰国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观察、记录乌龟的日常生活,他每次来信都详细记录他的工作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那个项目是在泰国一个很小的岛上,不在著名的风景区,到处都是原始丛林,他们住在很简陋的草棚内,有时睡觉时还能看到草棚顶部盘着很粗的蟒蛇,当然那些蟒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并没有什么危险。

小岛上没有网络,每隔两三天他就需要把手提电脑顶在头上,涉水近一个小时穿过一条很宽的河流才能到达有网络的地方给我发邮件。

当时他的这些细节描写很打动我,一方面为他的真诚细致,另一方面也为他自费进行这种志愿者的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他结束了志愿者项目,回到英国后我们又继续邮件和电话联络,最终他决定来中国与我见面,而我也在与他不断接触中越来越感觉他品质的美好,或许真的是可以携手共度余生的那位Mr.Right。

他在和我通信的同时还在和另两位中国女性通信,一位是沈阳的,另一位也是深圳的,他没有隐瞒我。但他来中国是冲着我来的,我就和他商量让他先飞来杭州,但是选择从香港飞回,这样他回去之前我陪他去深圳,可以见见我的家人和朋友。

我当时也和两位男士在通信,我们彼此都没有隐瞒彼此。

我们首次见面是在杭州,第一次见面时我觉得他的打扮、举止都比较土气,看起来比较谨小慎微,不够自信,我还真没有看上他,但即使是这样,上班的我,还是把他安置在酒店里,只有晚上和周末可以陪他,平时他就自己到处逛,好在杭州可逛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我是做管理工作的,在公司职位比较高,造成个性上比较强势,而他一直是做技术研究的,没有从事过管理工作,性格也比较内向、温和,甚至有些害羞,看起来气场不够强大,人也显得不够自信,我感觉他并不是我的菜,女人一般还是会喜欢比自己更强大的男人。

但是当时我想无论如何他是远方来的客人,是冲着我来的,我必须好好招待他,以尽地主之谊。因此想方设法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带他游览了诸如西湖、乌镇、西溪湿地等著名旅游景点,带他去吃各种美食。

有一天正好是周日,我带他出去吃午饭,结果一个当地的朋友打电话来说要带他的土豪朋友来我们公司买房,要我陪着去售楼处介绍,没有办法,只好把他也带去了。当时想着反正一大帮人一起去售楼处,同事也猜不到这个外国人是谁。谁知道同事们对他印象很好,关键是他通过这次参观对我的工作情况有了个直观地了解。就这样第一次的见面其实是我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他认为我善良、好客、真实(这点对于网恋、尤其是异国网恋太重要了),而且通过对旅游的安排,以及他观察到我在工作状态下的表现,让他得出我是个非常能干的女士的印象。

我陪他到了深圳后,介绍他给我姐姐和表妹认识,同时我还建议他联系一下另外那位深圳女士,既然来了,不妨都见一下,也有利于他选择。而他真的也联系那位女士了,但是直到他去香港机场乘机回国,那位女士也没有回复他,后来也就没有再联系。

姐姐和表妹觉得他看上去特别特别善良,劝我不要太快下结论,先去英国看看再说,也许在他的主场情况会有些不同。因此当年的国庆,应他的邀请我去了英国,确实,在他的地盘上,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热情、好客,多了几分自信、从容,他也做出了丰富多采的安排,令我的英国之行非常圆满愉快,他带我去了伦敦、巴斯这样一些非常美丽的城市去旅游。

他也介绍我见了他的一些朋友,通过观察他的朋友们,以及他与朋友之间的互动,让我充分了解到他个人品性的美好,他特别乐意帮助朋友,由于他动手能力很强,甚至贴瓷砖、铺地砖、打家具、修马桶之类的活都不在话下,所以经常被朋友们邀请去帮忙,英国这点和中国不一样,因为人工非常贵,所以这样的活一般都是自己做,如果付钱请专业人士做,会非常非常贵。所以他的汽车后备箱里永远带着他的工具箱,随时准备帮助朋友干活。而且我还听说他有位朋友离婚后暂时无处居住,他就收留这位朋友在他自己的家里居住长达半年........如此等等都让我确信我遇见了一位非常善良的绅士。

他从小生活在乡下,工作以后即使在城市里上班,家也依然选择了安在乡下,所以他总是称自己是“country boy”,他的生活方式比较崇尚简朴,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奢华和品牌的东西。

他的衣服都是属于经济实用型的,家里的布置还没有我在中国的家豪华,而且特别抵触名牌,觉得那只是一个品牌,想赚消费者的钱而已。

我在中国是高管,还是需要一些名牌的东西充充门面的,所以第一次去英国旅游,去伦敦购物时我都是自己付钱购买这些名牌,那时也没想到让他付,关系也还没到那份上。

我们在伦敦时进到一家施华洛世奇的店里,我看到一套项链加耳环很喜欢,那个水晶是类似祖母绿的颜色,正是我非常喜欢的颜色,价格也不贵,大概相当于人民币2000元左右。我反复看了很久,最后没有买是因为那套首饰太隆重了,必须配正规的晚装,我不大可能有机会用得上。

他的态度是他自己坚决不会买名牌,但是我用自己的钱买,他也不会反对,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尊重你自己的选择,并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你。

去英国是国庆,那年的春节我们一起去了澳大利亚玩,我回国后他在澳大利亚多留了一个星期,因为有他的亲戚在那里,然后又飞到泰国参加了另外一个大象饲养的志愿者活动。

本来我们计划我找个周五去泰国与他会面,共度一个周末的,签证和机票都办好了,却因为集团领导来访而未去成。他结束了泰国的志愿者活动后来中国和我会合,那时是3月份,是我50周岁生日。我姐那时也来杭州看我,我在生日的前几天特别想给自己买件像样的礼物,就带他和我姐去了杭州城外的一个奥特莱斯,在那里看到了一家施华洛世奇,里面居然也有那套绿水晶的首饰,价格比在伦敦贵了差不多1000元,我还和我姐说了在伦敦看到过。后来我给自己选了一条黄金项链、吊坠以及戒指,都是自己付的钱,我没指望他付,他也没表现出要为我付款。

到了生日那天,他却突然拿出了那套施华洛世奇的绿水晶首饰,原来是我离开英国后,他就到南安普顿当地的施华洛世奇买了这套首饰作为送我的生日礼物,而且还带着它到了澳大利亚、泰国,一直瞒着我,在奥特莱斯时他私下里告诉我姐了,让我姐注意如果我要买那套首饰,无论如何要阻止我。那一下让我觉得他还挺有心,也挺浪漫的,也是第一次小小地打动了我。

我们两个其实都是比较慢热的人,交往后的第一、二年内都没有明确我们是准备结婚的,好像都把关系维持在了旅友上。

他是因为年轻时比较抵触婚姻,工作又忙,所以一直没有考虑结婚,也曾经空窗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于婚姻、家庭一直比较淡漠。退休后一下子多了很多时间,感觉到了寂寞,这才想找个生活伴侣,但也只是伴侣而已。我记忆中在一起两年了,他也从来没说过热情或者甜蜜的情话,好像我也一样,可能正因如此,我们开始时只是彼此有好感,没有狂热地爱上,所以反而相处得很舒服,没有患得患失。

此后我们每个春节都结伴去国外旅游,他每年会到中国来两三次,每次与我一起度过2-7个星期不等的时间,其余时间我们几乎每天都通过微信视频聊天一个小时左右,基本上就是互相交换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琐事。

通过这样的交流,两个人越来越相互熟悉和信任,甚至被我发现他其实非常幽默、博学,只是不像我这样外露,而是更加谦和、内秀。

我们就这样交往了三年,我自己都不记得我们怎么会讨论到婚姻上去了,好像是因为大家愿意住在一起生活,因为两个国家的原因,只能结婚才可以住在一起。

我是办理的未婚妻签证到的英国,所有的资料都是先生一手准备的,我只是按照他的要求提供相应资料,从正式向英国移民局提交申请到我拿到签证大约4个月左右时间。

在英国有两种类型的婚礼,一种是教堂婚礼,大家大约在电影上看到的比较多的是这类的婚礼。如果你是基督徒,并且长期坚持参加各类宗教活动,如周日教堂礼拜等,和教堂比较熟悉,可以向教堂申请这类婚礼,结婚证书由教会颁发。另一种是民事婚礼,去当地类似于我们民政局的机构进行申请,由他们注册登记并颁发结婚证书。所以在英国结婚证书是由两种机构颁发的,都有法律效力。

我先生出生就是基督徒,但他不是虔诚的信徒,从不去教堂,所以我们选择的是民事婚姻注册。在婚礼前需要完成两个步骤,一是前去那个机构面谈,二是公示。面谈的时间需要预约,而只能预约在我登陆7天以后,也就是我必须在英国居住满7天后才可以去面谈。

面谈时递交相关资料,工作人员会把我们两个人分开,单独询问一些问题,他们认为满意之后为我们安排公示及预约婚礼时间。

因为要公示28天,所以婚礼只能预约到28天之后。在这28天之内,任何人对这段婚姻有异议都可以提出反对。相比较国内拿着双方户口本去婚姻登记处,如果不出现排长队现象,10分钟就可以完成婚姻登记来说,这样的面谈、资料审核、公示过程显然要严谨得多。但也因为如此,还因为整个婚姻登记费用也比较高,所以英国很多人选择不举行婚姻登记,仅仅作为伴侣生活在一起。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宣誓仪式,这是必须的,而且必须有两名具备民事能力的见证人。

我先生把我们的婚礼安排在了一个非常美丽古老的城堡里,我这方面亲戚、朋友共有6个人从中国前来参加,我儿子抽出时间从美国前来,加上其中一位闺蜜的儿子那时正好在伦敦读书,周末也回来,所以曾经有那么几天家里住了9个中国人和他一个外国人,用他的话说,房子里叽叽喳喳充满了中国话,被中国人占领了。

婚礼第一部分是法定宣誓环节,有两位地方注册官员前来主持,当站在注册官面前宣誓的那一刻,有一种非常庄重、庄严的感觉,有那么多亲朋好友见证你们的宣誓,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更要慎重对待、更加珍惜我们的婚姻。

婚礼的第二部分是晚宴,注册官没有参加,只是我们自己的亲朋好友,那天共来了30多人,规模不算太大,我这边以前的上司,现在是最好闺蜜的一位女士,以及儿子做了演讲,先生那边是他本人以及伴郎致了词,然后就是切蛋糕、开香槟的环节。

我们请了专业的乐队全场伴奏,也请了专业的摄影师进行摄影。后来才了解到这边的婚纱照实际上都是当天由摄影师在婚礼现场拍摄,不像国内是事先专门进行拍摄,所以常常会出现婚礼现场摄影师带着新郎、新娘拍照片去了,所有宾客只能在茶歇处等待的情况。

我们的婚礼是从下午5点开始的,所以室外的拍摄并不多,差不多都是现场的记录,而且这边的摄影师基本都是只负责拍摄,不进行后期PS的,你拿到手的照片什么脸上的皱纹、斑点,那是一点也不会帮你遮掉的!英国人认为自然才是最美的!

总的来说,我感觉自己的婚礼非常梦幻,像大片一样,给每个人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

我现在在英国的日常生活安排得非常忙碌和充实,每天练习瑜珈、书法、舞蹈,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欣赏音乐,还有就是学习园艺、和朋友聚会以及外出旅游等。

我家住在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里面(如图),所以我们经常去森林里散步,享受那里怡人的空气和宁谧的氛围。由于英国冬天较为寒冷,我们每年圣诞节会去一些温暖的地方度假,也会选择在春天的时候回中国住一段时间。

来英国前东方情缘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同样嫁到英国的姐妹给我,通过她们我认识了一些住在附近的好朋友,2019年春节时参加了一个当地举办的旗袍秀,在那个活动中认识了我的舞蹈老师,加入了她的舞蹈团队。所以现在我认识的中国朋友有几十位了,她们中相当一部分也是嫁的英国先生。

大家都是人类,外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也有良好教养的,也有粗鄙不堪的,而涉外婚姻中也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的,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在国内不同的地域成长起来的人有一些他们的共性,不同的民族的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文化习俗。

以我的观察,英国人普遍个人素质比较高,比如进入公众场所,前面的人开了门,一定会把住门等后面的人先进去,甚至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直到他眼睛能看到的人都进去了为止,而后面的人也一定会致谢;英国人在需要排队的时候也是非常耐心、守秩序,即使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我从来也没见过队伍中有任何人表现出烦躁、不耐烦;再比如我家住在乡下,周围的道路大多很窄,基本只有两车道,而且很少有交通信号灯,这里的交通规则明确规定了什么情况下哪些车辆优先行驶,大家都严格遵守,所以虽然道路狭窄,车辆也比较多,但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自己通过的时机,不会出现抢道、按喇叭等急躁行为;再有如果马路一边停了车,导致双向车只能共享一条通行道路,那么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基本都会主动停下来让对方先行,而被让的一方也一定会轻轻举手示意致谢,好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到超市购物买单时顾客和收银员之间也会相互问好,甚至攀谈一阵,就像老朋友一样。去到银行、医院、邮局等公共部门办事,那里的办事人员也是态度非常友好,温和热情给予指引。尤其对于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还会给予特别照顾,在这里所有停车场离建筑物最近的停车位,也就是最好的停车位一定是留给残疾人的,所以我来到英国后有一个感受就是我在这里看到的残疾人特别多,后来明白了并不是这里的残疾人就真的比国内多,只是因为他们外出更便利、更自由、能得到更多的照顾,所以他们可以更多地外出。

英国男人方面,总的来说他们更顾家。在这里,很少有男人下班后和一帮哥儿们去酒吧消遣,留妻子独自在家操持家务的情况。

男人们下班后一般都是马上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外出就餐也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我也是经常和先生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妻子们一起外出就餐及出游。男人们普遍更尊重女性,更愿意分担家务。

我先生不擅长烹饪,在家基本上是我做饭,他就包了洗碗和做卫生,如果我把衣服扔进洗衣机去洗,那么烘干或者晾晒就一定是他。

另一个尊重女性的表现是他们很愿意支持妻子的爱好或愿望,英国男人允许你成为全然的自己。这一点是我感觉最好的一点。

我和先生的相处就是这样,彼此尊重但是不会疏远,关心但是不会控制。像我练习书法需要购买笔墨纸张,刚开始不知道上哪里去买,他就到处帮我寻找;我参加的瑜珈班、舞蹈队是分别在不同的两个城市,一个需要开车半小时,一个需要开车一小时,当初刚来时还没考到驾照,他就充当我的私人司机,送我去瑜珈教室、舞蹈队排练,静静地在排练厅后排阅读杂志,耐心等我两个小时,再一起开车回家。

他看到我能有众多爱好,排遣时间,也非常高兴,生怕我会觉得在这里生活不适应,不开心,对于我的瑜珈、书法及舞蹈训练也总是给予真诚地欣赏,从不会给予任何限制、批评或嘲讽,让我可以全然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反过来我对他也是这样,对于他经常去朋友家帮忙干活,或者消失在花园里享受他的园艺我也总是予以支持,从不干涉。我们相处的模式自然而放松,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各干各的,他在室外痴迷于他的园艺,我在室内享受我的艺术。

有的时候我们在花园或森林里散步,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手牵着手,晚餐后或下雨天我们也会坐在沙发上闲聊,什么都聊,政治、文化、电影、笑话、历史、民俗或者我们各自在网上看到的奇闻轶事.......分享一切的资讯、感受和感悟。

总的来说他是经济适用型的,出去旅游我们租车他也基本上选择经济适用型的车,唯独我们住的酒店他会选择非常好的酒店,有一年我们春节去塞舌尔玩,他订的酒店在山顶最好的风景处,差不多要3000元/晚,而我们在那里要住5天,我都觉得很浪费。

我们结完婚的那年圣诞,他的一个朋友计划回毛里求斯探亲,如果我们一起去,这样我们两个以及朋友和朋友的两个儿子就可以在外面租住一套民居,那个朋友也可以好好享受假期。但是那个朋友的经济状况实在不好,为了迁就朋友,我们租住了一个非常便宜的民宿,和我们此前在塞舌尔、澳大利亚等地住过的酒店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同样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他体谅别人的发自内心的善良。

他每年的圣诞前都会向一些慈善机构捐赠一些金钱,以至于这几家慈善机构一到圣诞前夕就会寄信给他,索要捐赠,信里已准备好了回信的信封,先生只要开好支票寄回即可。我们婚礼之前向朋友寄邀请函时也明确不收礼金,如果想送礼可以捐赠到我们指定的慈善机构去,也确实募捐到了相当一笔钱给了那家慈善机构。

逢到我有中国朋友来家里玩,先生也是好吃好喝地招待,我们和中国的朋友一起外出自驾游,除了酒店、租车钱分摊,吃饭、加油的钱都是他付,这在外国人里已属少见。

有时朋友会坚持她们来支付一到两次,有时觉得他付得太多,也会坚持付回给他一些,他也大方接受,非常随和。所以他真是我见过的一个矛盾体,有时候非常抠门,有时又非常大方,嗯,基本上是对自己抠门,对亲人和朋友大方。

我在国内上班的时候,在公司属于高层管理人员,承受的压力特别大,人也相应地非常地焦虑和急躁,现在真正感觉岁月静好、安宁闲适,对生活已不能要求更多了。当然并不是每一位英国或西方国家男士都有这么优秀的个人品质,只是以我的观察,至少在英国我接触到的人当中,拥有优秀品质的男士比例上来说比我在中国见到的要多一些。

当然选择国外的生活和国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就像很多人说的,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这里确实空气质量非常好,周围环境也非常宁静,但是确实少了很多国内的热闹,不像国内那么方便,可以随时去卡拉OK、足浴、约朋友去餐馆吃饭等等。在这里见个朋友也要开车好几十分钟也行,尤其像我这样住在乡下的,没有任何场所可以在我的步行范围之内,想去餐馆吃饭也要事先预定,不像在国内可以在街上闲逛,看哪家餐馆有趣就去尝试一下,确实是非常不一样的生活模式,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是自力更生。

我们结了婚住在一起后反而热度越来越高,现在越来越相爱。我记得开始几年虽然对他挺有好感,但“我爱你”这句话是我无论如何说不出的,也没听他说过,但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说,而且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且我们认识以来五年多了,真的是一次吵架、甚或嗓门高一点的情况都没有发生过,和他在一起确实是非常的自在、舒服。

无论如何,我非常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我非常非常的幸福,因此要再次感谢丁姐,感谢东方情缘的整个团队。

我以前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相关训练,有一位老师说过的一段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她说,真正良好的亲密关系就像在一个花园里,在那里每一朵花都可以自由地成为自己,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希望东方情缘的单身姐妹们,也和我一样,在爱情的花园里,早日遇到那个,可以让彼此绽放着属于自己芬芳的那个人!

编者注:

东方情缘的培训课程里有一个项目,就是每个月邀请一个成功会员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几乎每次成功会员都会问我,丁姐,关于国外的生活,我能讲什么,不能讲什么,我的回答从没有改变过;你怎么想的,你怎么过的,你就讲什么,东方情缘的宗旨,就是把大家看到的真实的,直接呈现给大家,尽管每个人看到的世界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存在即为合理,就会代表着一个层面,一种思维模式,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读,我就是希望在东方情缘接受服务的单身会员,在听过成功会员的分享之后,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得出最适合自己的结论。

或许因为Ketty和我一样都是军人家庭长大的,我对她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我甚至都不用去问她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分享她的经历,就只在约定她微信分享的时间,静静等候,静静倾听她来自英国的声音就行。

在分享的课程里第一次听成功会员心路历程的还真不多,毕竟绝大部分会员,我都非常熟悉她们的整个过程,Ketty的分享,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很特别的,听完之后,我对她说,可以不可以让我就用你的分享,写上一篇丁姐读女人的故事,名字就叫: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Ketty爽快的答应了,我想说,她对东方情缘的理解和肯定,让我看到她的格局,胸怀和她的人生态度,她的不为任何物质目的,只为生活的更有意义和幸福的坚持和选择,让我钦佩,让我开心,但更感觉到值得向她好好学习。

丁姐写的那些文章和故事

我怎么做的这一行

丁姐读女人之268-奢侈是一种什么能量

丁姐读女人之267-娘家和婆家

丁姐读女人之266-要饼干的小女孩

丁姐读女人之265-第一支震动翅膀的蝴蝶

丁姐读女人之264-来自悉尼的一封邮件

东方情缘收费标准

丁姐读女人之264-来自悉尼的一封邮件

丁姐读女人之263-在挪威实现的大学梦想

丁姐读女人之262-幸福是自己给的

冷静是人际关系中的一味良药

丁姐读女人之261-剑桥镇的故事

丁姐读女人之225-闯出来的美国生活

丁姐读女人之224-那个36岁的外企女孩

丁姐读女人之216-爱情的反转片

丁姐读女人故事之215-网络当红娘

丁姐读女人之214-再婚的清醒剂

东方情缘小课堂-机票常识

丁姐读女人之212-老外的审美观

丁姐读女人之211-樱花树下的桂花香

丁姐读女人之210-再考虑十年?

丁姐读女人之209-为自己买一张“彩票”

丁姐读女人之207-成功犹如光速

东方情缘英语培训

丁姐读女人之118-阿维尼翁(Avignon)的风景

丁姐读女人之104-长得像李铁梅的女人

丁姐读女人之95-新西兰的第一天

丁姐读女人之67-我要让你看着Laura长大

漫步悉尼-东方情缘澳洲行之六

丁姐读女人之65-我会爱你更多

丁姐读女人之47-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丁姐读女人之30-恋爱是一场修炼

丁姐读女人之27-菲律宾女孩mai

丁姐读女人系列之14-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丁姐读女人之12-这一生我的灵魂有了安放处

丁姐读女人之10-人生七十古来稀

丁姐读女人之8-野妹子

(0)

相关推荐

  • 我去参加我干姐姐的婚礼小插曲

    我在感叹连我都想不到的剧情梦境之外,我也在准备去参加我干姐姐的婚礼. 吃了早饭,我先于爸妈去了我干姐家,我六岁就被我爸安排结交了一个朋友,除了过年当亲戚走动之外,我们基本上不怎么联系,所以我和我朋友以 ...

  • 丁姐读女之162--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活法

    不是每个东方情缘的会员我都非常熟悉,她就是其中一个. 从2009年的8月她进东方情缘起,尽管加上了QQ,但我们联系得很少. 对于我来说,她的名字,更多的是一个文件夹,是周一例会上的服务汇报,更是和男士 ...

  • 丁姐读女人之七十四----绽放的生命密码

    到了深港花卉中心,才知道深圳竟然还有如此幽静娴雅的去处,再进了智逸圈子的院子,古琴之后,流水小桥之上,摆着好些精致的茶碗,旁边的书柜上好多正在整理的书籍,都是些传统文化类的,让我没来由的就对她有了好印 ...

  • 丁姐读女人之七十九--Johnny与李姐

    我是翻译Johnny, 中文名任威,2012年12月份来到东方情缘上班,目前的东方情缘武汉公司的翻译主管之一,之前做过很多工作,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性质的工作.由于自身交际范围较小,几乎没接触过中年的 ...

  • 丁姐读女人之五十七--过客匆匆

     周末在家里清理相片,一张我和我先生还有一个美国会计师的合影进入了我的视野,人和人之间谁也说不清楚谁会和谁相遇,谁是谁的过客,这张相片,应该就是一个例证.  那是一个我们服务的女士,在我们代理的网络上 ...

  • 丁姐读女人之十七:我的淮民老兄

    淮民老兄(女)大我9岁,是我在19岁读自修大学的时候认识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这样叫她,或许我觉得只有这样称呼她,我才会感觉亲切,她每次总是一身军装静静的坐在她固定的位置上,我没来由的就喜欢上 ...

  • 丁姐读女人之二十---闪光的女人

    或许她自己都不记得了, 和她第一次真正打交道是在QQ上,那时她在英国,很着急,也很无奈的征求我的意见.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她的情况,她通过我们的网站认识了一个英国人,彼此感觉很好,于是她告别了家人,热热 ...

  • 丁姐读女人之23---你是我的“菜”

    老武汉的人都知道徐家棚,徐家棚有个车辆厂,那是一个在文革年代和武重,武钢一样都很有名的大厂,而我今天故事的女主人,就是在那里土生土长的武汉女人. 武汉人有句土话,形容一个人一件事,对自己的胃口,用&q ...

  • 丁姐读女人之25,26,妹妹当‘妈’

    Viola 和 cathy是一对亲姐妹,回想起来,我和她们有限的几次见面,似乎都是和姐妹俩一起. 第一次见面是2014年的1月,我去武汉万达的东方情缘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她和妹妹在跟一个同事在聊着网站 ...

  • 丁姐读女人之27--菲律宾女孩mai

    尽管自己很多年前就开始写单身女士,但计划写1000个女人的故事,是2014年的下半年一个很偶然的想法,我想把自己这些年接触的女性,一个个写出来,而且不再拘泥于单身,或许因为太熟悉单身女性,所以,回头看 ...

  • 丁姐读女人之28----人生的角色

       或许我们注定要在冬天里相遇,还是在漫天飘着雪花的时节.   微信圈里流传这样的一句话,数九寒冬还赶约会的,那是绝对的死党级别,而我们,真的是在窗外雪花飞舞,地上极容易摔跤的日子去赴约的,似乎,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