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点家务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第十二课《干点家务活》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 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大纲》要求及解读
要求:《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解读:
本课程是道德与法治课,这就意味着要加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法治只是一种法治意识的渗透,而规则意识是法治意识的基础,所以低年级法治意识培养的关键就是建立规则意识。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多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感受和自身利益来决定的。而规则是要考虑群体与整体的公平与秩序的,因而,在这一年龄的儿童心中,规则就是约束。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循序渐进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规则意识。排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生活事件,要想让学生在所有的排队事件中都能遵守规则并形成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和熏陶。
2.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爱我家”安排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和我的家” “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个主题内在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前三主题的学习,已经知道了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感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懂得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便于学生体验、交流。
3.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自己的家庭还是相当熟悉的,对父母也是很有感情的,这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挑战还是存在的:1.学生年龄小做过的家务活有限。2.把家务活干好经验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上述挑战实施有效教学,突破难点、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经验背景:
经过一年多学校生活后,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干点家务活的意识。而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干点家务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
能力背景:虽知理,但无形。主动做家务干活的意识还没有形成。
方法背景:一年级是文明行为养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对于怎样干活这方面的方法掌握不够全面。所以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就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
2. 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
三、评价设计
让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经历,自主探究“生活中自己能干点啥?”。学生基本都能说出一些自己所熟知的事情,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方法
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景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堂小实验、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至观感。
4.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5.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观点。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预计时间 |
活动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父母的一天》(播放感恩视频),引出课题,板书《干点家务活》 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做家务活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劳累,你想不想减轻父母的负担? 3.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6页的苹果树,回忆一下自己平时帮助父母做过哪些家务,可以摘到几个苹果?全班交流。 活动二 、结合课文,明理激情 课件出示图片:我是爸妈的“小棉袄”,我帮父母做家务。 活动三 联系实际,导行求实 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怎样做,并分组合作表演。 情境一:奶奶说:“不用你帮,你去看书吧。” 情境二:爸爸说:“别这么浪费水,算了,还是我来洗吧。” 情境三:妈妈让我去买瓶醋,我正在看动画片,不想去。 学生分组准备,教师随机观看,并指导。 全班交流表演,看看哪一组做得好,表演得好。 选出优胜的队,给予表扬。 |
提问:你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要干哪些家务活呢?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针对的评价和及时的启发、引导、点拨、归纳。 师利用图片、资料,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的传统故事。 师生一起开展“小小故事会”活动。 其实,帮家长做点家务还是不错的,既能锻炼自己,又能减轻家长的负担。那么你们做过家务吗?做过哪些家务呢?第一次做家务的情景还记得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 。请家务做得好的孩子跟大家介绍做家务的经验和自己积累的小窍门,帮助孩子学会做家务。 小结:是呀,做点家务很不错,有很多好处,会做的经常做,不会做的学着做,每一次的付出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同学们表演得很好,做得也对,我们都是父母的“小棉袄”,能为父母减轻负担,但是,有的同学刚才就问了,有时候不是不想做,而是忘了做,这怎么办呢? 老师课件出示视频,教给孩子怎么叠衣服、穿鞋带。 |
1:买菜。 生2:做饭。 生3:收拾房间。 生4:洗衣。 生5:帮我检查作业 父母上班非常辛苦,下班回家还要做很多家务活,他们多么辛苦和劳累啊 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周围同学及伙伴让家长省心、放心、开心的故事。 1:择菜、洗碗、扫地等。 生2:第一次洗碗时,把衣服都弄湿了,但是很开心,因为„„ 生3:做家务让我们动脑筋、长本领,真不错! 1:设置备忘录。 生2:请家长帮忙提醒。 生3:做张记录表。 师鼓励学生自己表扬自己。 用事先准备好的东西练习。 |
弓l导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家务,体会父母的辛苦。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设身处地地为父母考虑,理解父母,愿意帮他们做家务。 引导学生回忆做家务的辛苦与快乐,体会做家务也是不错的,激发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做到既锻炼自己又减轻家长的负担。 联系实际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做家务,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
13分钟 13 14 |
六、【本教学设计的主要亮点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1.内容设计有层次。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知识的拓展延伸,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习拓展知识的过程中又开阔了视野,既提高了能力又增长了知识,一举两得。
2.问题设计生活化。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所创设的情境以及所选的教学素材均力求引用实例,能链接上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又能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困惑。
3.活动设计趣味性。本节课精心设计了学生的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在平等的交流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