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效益的类型(十)
湿地效益的类型(十) 发布人:WI 发布时间:2009/6/24
天然产品源(湿地内)
这类效益包含了很广泛的内容。它包括直接获取于湿地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和矿产物。它明显不同于湿地外的“天然产品源”,因为人们必须进入湿地才能获得湿地内的这些效益。
通常取自于湿地内的产品有:泥炭、木材、水果、肉类(如鱼和鸟类)、建草屋和编席用的苇、树脂和药材。
湿地除作为当地居民生计的主要来源外,还常常在其它收入来源不可获得时,为人们提供天然产品,而成为收入的一种补充。提供的这些产品使得农村居民的生存条件大大改善,与无法生存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没有这些产品,则可能是无法生存的。
天然湿地是具有最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其生产力甚至超过最集约的农业系统。因此,从湿地产品中获得的效益,就单位土地面积而言,比许多其它的生境(包括被排干以后形成的生境)要高的多。
例:在湄公河(Mekong)的下游地区,总捕鱼量5000亿吨中的2360亿吨捕自与江河有关的湿地。1981年该区湿地共提供了900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并为湄公河三角洲2000万人口提供所需蛋白的50%-70%。
来源:Pantulu, V.V. 1981
例:在苏门达腊岛东部低洼湿地上,迁入者和其它定居者有时通过采伐防水建筑所用的棕榈树树干(Qncodperma tigillarum)来补充他们的经济收入。据估计,1988年苏门达腊岛南部地区仅棕榈树干产值就达4000万卢布(合20万美元)。
来源:Danielsen, F. & W. Verheugt 1990
据1982年调查,已查明中国沼泽中的泥炭资源有331,470万t(尹善春,1991)。
湿地中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国芦苇面积已由50年代初的103.4万hm²减少到1979年的33.7万hm²(刘兴木,1978)。其中大面积的芦苇基地有4.7万hm²,收割芦苇量为170万t用于造纸业的160万t/年(卢惠敏,1996)。三江平原湿地小叶樟草场的产草量360万t/年,载畜量可达119万头(牛单位)(刘兴木,1995)。沼泽中冷杉、落叶松、赤杨都是很好的木材。沼泽中药用植物有200余种,含有各种葡萄糖、糖苷、鞣质、生物碱、乙醚油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郎惠卿,1983)。
内陆湿地水域面积辽阔,面积为1773.8万hm²。其中可供养殖面积586.2万hm²。1990年水产总量为524万t(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撰写委员会,1995)。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湿地陆栖动物50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是经济动物。近年来在西北湿地中,发现世界上稀有的色素昆虫──胭脂蚧,体内含丰富的红色素,可代替致癌、有毒副作用的化学色素,用于化妆和食品。因此胭脂蚧是一种宝贵的天然昆虫资源(中科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局)。
来源:马学慧资料整理,1997。
在Birkeland1985年引用的一篇评论文献中写道:海草滩和珊瑚礁每年每平方米的总初级生产力比其它生态系统(包括爪畦的甘蔗田和秘鲁营养丰富的水体)都高。
来源:Birkelansd, C.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