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

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 发布人:WI  发布时间:2009/6/25

中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并于当年通过申请将首批7个湿地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林业局还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提高中国湿地保护的履约能力。

我国首批7块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他们是:

1.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经124°00'-124°30',北纬46°55'-47°35',面积约210000公顷。区内湿地主要有湖泊、沼泽、湿草甸3种类型,芦苇沼泽面积最大。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7科468种、鱼类9科46种、鸟类48科260多种,而鹤类是本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由以丹顶鹤、白枕鹤为主。

2.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境内,东经122°05'-122°31',北纬44°55'-45°09',面积约105,467公顷,其中 有芦苇沼泽23,654公顷、草原30,396公顷、水域12,441公顷、森林38,976公顷。区内有有3条河流、22个湖泊以及数以百计的泡沼和大面积的沼泽。保护区内现已发现鸟类253种;兽类3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8种;鱼类30多种;野生植物600余种。本区内有6种鹤,其中3种在此繁殖;东方白鹳在区内营巢繁殖。该保护区以鹤类、白鹳和蒙古黄榆等为主要保护对象。

3.海南省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琼山县,东经110°32'-110°37',北纬19°57'-20°01',面积3337.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红树林为主的北热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东寨港有红树林植物26种,半红树林和红树林伴生植物40种,占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0%;该地栖息的鸟类有159种,其中列为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35种(名录共有81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的有75种。东寨港是许多国际性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连接不同生物区界鸟类的重要环节。

4.青海省鸟岛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东经97°53'-101°13',北纬36°28'-38°25',海拔3200米,面积695200公顷。青海湖及环湖地区的鸟类有162种,其中以水禽为主,主要的4种大型水鸟鱼鸥约9000多只,鸬鹚近5000只,斑头雁12100余只、棕头鸥21300多只。此外,迁徙途径此区停歇的水禽有近20种,数量达7万多只。该区是黑颈鹤的栖息、繁殖区,春季约有20多只在此栖居,少数参加繁殖。冬季有大天鹅在此越冬,数量最多时达1540多只。此外,该区还有大量鹬类和一些猛禽的繁殖种群。

5.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面积22,400公顷。该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枯水期保护区水落滩出,形成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湖泊;丰水期9个湖泊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汪洋。该区已记录到湖泊浮游植物54科154属,水生维管束植物38科102种。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保护区共有鸟类近250种,其中水禽108种,主要水禽有白鹤、白鹳、天鹅和多种雁鸭类。湖泊中有122种鱼类,其中不乏商用鱼类。据1998年冬观测,有越冬候鸟近10万只,其中白鹤1500多只、白枕鹤1000多只、小天鹅2000多只、白琵鹭2000多只、雁鸭类各3万多只。

6.湖南省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经112°43'-113°15',北纬28°59'-29°38',总面积19万公顷。本区有维管束植物159科1186种、鱼类23科114种、鸟类41科158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32种。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每年约有100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

7.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香港西北部,东经113°59'至114°03',北纬22°29'至22°31',总面积1,500公顷。湿地区内主要有鱼/虾池塘、潮间带滩涂(包括咸水滩涂)、红树林潮间带滩涂等3种湿地类型。湿地区内高等植物约190种、鱼类约40种、鸟类约280种。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栖息地。

中国除已有7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又新增加14块湿地,这样中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共有21块,面积为2,547,763公顷。湿地公约宣布该批湿地于2002年1月11日正式列入名录,其编号为1144至1157。湿地简介如下:

1.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上海市,面积32,600 公顷,经纬度 31°38'N 121°58'E。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淡水和咸水沼泽,有潮间带与溪流。保护区东侧为冲积低地,是长江入海口,有大片农田、鱼塘、蟹池和芦苇地。数以百万计的鸟在这里栖息,有61种鱼在这里繁殖,包括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由于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又紧邻上海(45公里),这里是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好地方。当然也是重要的渔业生产地。目前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在这里筹备建立环境教育培训中心。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44。

2. 大丰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江苏省,面积78,000 公顷,经纬度 33°05'N 120°49'E。该保护区是黄海海岸典型的潮间带生态系统,支持着大量动植物,其中有315种鸟(包括23种中国保护物种),600种昆虫和156种鱼。更为重要的是有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麋鹿是中国独有的物种,欧洲一些国家曾将该物种引入。由于种种原因麋鹿在中国消失。1986年中国从欧洲引入39只麋鹿回故乡,经过野外生存繁殖,现已达到500只。此外保护区湿地还具有湿地的一般功能,如防洪、稳固海岸等。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是保护区的重要工作,每年约有15万人来保护区参观。但保护区仍有威胁存在,主要是湿地开垦、化学污染等。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45。

3.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面积740,000 公顷,经纬度 48°33'N 117°30'E。保护区是一个湿地综合体,包括湖泊、河流、沼泽、灌丛、草地和芦苇。保护区还保存一些原始的干旱草原。该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East Asian-Australasian Shorebird Flyway)的停歇站。这里有284种鸟,特别是雁鸭类和水鸟,总数超过2万只,占世界总数的1%以上。这里有30种鱼,既有西伯利亚种也有中国东北种,其中许多是重要经济鱼类。达赉湖是呼伦贝尔高原的一块低洼地,在拦蓄洪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和湿度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观鸟、划船和蒙古食文化是这里的旅游项目。这里也是环境教育和环境研究中心。渔业活动是这里的重要产业,年产量达1万吨。周边的草场养育着200万头牲畜。因此过度捕鱼和放牧造成这里的土地沙化。目前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正在加强。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46。

4.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渤海边,距大连市20公里,面积11,700 公顷,经纬度 39°15'N 1215'E。海水深5~40米,含70多个岛屿。保护区内有100种鱼和大量甲壳类动物。有不少鲸类和海豚在这里繁殖。保护区以斑海豹著称(Phoca vitulina),每年有大批旅游者来此观赏。斑海豹一般逐冰而生活。每当海面结冰时,斑海豹来此繁殖,幼海豹在融冰后随成年斑海豹游向日本海、东海和黄海。由于滥猎捕杀,斑海豹种群急剧下降,只剩下1000只左右。从1983年起国家明令禁止捕杀,但目前的斑海豹仍处于濒危状态。气候变暖和污染仍然威胁着斑海豹的生存。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47。

5. 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面积7,680公顷,经纬度 39°48'N 109°35'E,是典型的欧亚大陆草地和亚洲沙漠类型,生态十分脆弱。保护区内有很多永久性的淡水和咸水湖泊,还有许多人工挖成的水塘进行水产养殖。每年5月约有15,000只遗鸥(Larus relictus)来此繁殖,占世界种群数量的60%。此外还有83种其他水鸟在此停歇,其中18种在此繁殖。保护区内有16个村庄,6,400人,他们以农牧业和林业为生。渔业也是一种重要生活来源。保护区紧靠毛乌素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沙化、水土流失和过量开采地下水是主要的威胁因素。目前保护区正在对土地进行综合规划。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48。

6.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面积21836公顷,经纬度47°49'N 133°40'E。保护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是最贴近自然的一种沼泽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6种濒危植物和3种濒危鸟类,是白鹳(Ciconia ciconia)的繁殖地,每年秋季大约有200只白鹳来此地停歇繁殖,此外黑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和鸳鸯也在此停歇。国营农场在这里种植水稻。过量开采地下水和集约农业是对保护区的最大威胁。目前正计划建水闸调节供水量。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49。

7.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面积400公顷,经纬度22°33'N 114°54'E,紧邻南海的大亚湾和红海湾,是中国唯一的海龟保护区。保护区的海底为沙质,环境良好,适合海龟生活。龟是长寿的象征。海滩长1,000米,宽70米,三面环山。据统计,保护区内有400~500只海龟(Chelonia mydas),已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濒危物种。保护区土地属集体所有,1992年划为保护区。目前保护区正在开展人工孵化海龟。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0。

8.南洞庭湖湿地和水鸟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省,面积168,000 公顷,经纬度28°50'N 112°40'E。湖区内有大量的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以及许多经济鱼类。南洞庭湖在调节长江洪水上有很大作用。湖区内有居民1.4万人,以捕鱼和人工养鱼为生。此外每年生产12万吨芦苇。由于长江上游的森林采伐,导致下游洪水和大量泥沙淤积,加上工业污染,对保护区构成威胁。保护区开展爱鸟周活动,对学校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每年来此观鸟人数为2.4万人。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1。

9.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面积164,400公顷,经纬度47°56'N 134°20'E,是典型的冲积平原。保护区内河叉交错,水泡密布,有季节性的水浸草地,有大面积的淡水湿地。这里有大量野鸭栖息。由于面积大,所以它是三江平原的调洪“水库”。这里远离城市,气候寒冷,所以人为干扰较少。当地居民为赫哲族人,约300~400人,以渔猎为生。他们使用小网眼的鱼网捕鱼,是对保护区的威胁。这里与俄罗斯合作开展生态旅游,看来有发展前途。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2。

10.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4000公顷,经纬度21°28'N 109°43'E,介于广东与广西之间,红树林对于保护农业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区内的红树林树种共有14种,主要是正红树(Rhizophora stylosa)和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此外还有不少濒危动物,如懦艮(Dugong dugon)等。人工养虾和非法猎杀是保护区的一大威胁。管理计划已经制定和正在实施。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3。

11.西洞庭湖(目平湖)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湖南省,面积35,000公顷,经纬度29°01'N 112°05'E,是洞庭湖西部的湖泊,包括广阔的淡水湖和许多小湖。在浅水期时显露出沙洲,还有芦苇沼泽地。这里是中国重要的濒危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以及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的栖息地,许多候鸟如鹳类和鹤类在此停歇。渔业和畜牧业是这里的主业,工业污染、过度捕鱼和过量采收芦苇是这里的主要威胁。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研究和教育活动。这里景色秀丽,吸引很多游人来游览,一个生态旅游计划正在制定中。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4。

12.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面积222,488 公顷,经纬度45°17'N 132°32'E。整个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包括草地、沼泽、湖泊和森林,与俄罗斯相连。许多国家保护鸟类在此繁殖栖息。此外有65种鱼,460种高等植物。1992年与俄罗斯签订跨界保护区协定,在国际鹤类基金会的协助下于1996年签订了整个兴凯湖的保护协定。1997年保护区加入了东北亚鹤类网络。这里有4个生态旅游点,2000年来此游览的中外旅游者达50万人。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5。

13.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江苏省,面积453,000 公顷,经纬度33°31'N 120°22'E。保护区的海岸线是中国湿地类型保护区中最长的,其滩涂面积大,沿海岸达120公里,其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每年来此停歇的候鸟有200种,总数达300万只,其中多数是雁鸭类。这里还是中国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的最大栖息地之一。这里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数量约占世界的10%。虽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无人居住,但在实验区和缓冲区人烟稠密,达100万人,稻田密布,鱼虾塘众多。保护区属于盐城市所有,保护区只有核心区的管理权,而缓冲区的管理权归当地政府。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6。

14.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介于南海与北部湾之间,与海南岛隔海相望,面积20,279公顷,经纬度 20°54'N 1108'E。该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目前有24种红树,在低潮时海滩露出水面,是水鸟理想的停歇地。与其他红树林一样,这里的红树林提供了鱼类繁殖场所,具有防浪、防风暴的作用。沿海岸是重要的渔业和农业区,所以随着农业、渔业和城市的发展,对红树林的威胁日益严重。目前保护区在荷兰援助下正在制定综合管理计划和造林计划,以遏制不良影响的扩大。对海洋油和重金属污染征税。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7。

此外,我国还有近200块湿地符合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尚待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10年以前,中国还要计划新增80个国际重要湿地。

中国有占世界1/10的湿地资源,总面积6600万公顷。中国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里,新建保护区333个,使湿地保护区的总数达到643个,保护区面积占天然湿地总面积的90%以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