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中医的立身之本与致用之道(下)

作者简介

刘力红,男,1958年生。现任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曾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一年,除院校教育师从陈治恒、陈亦人等老师外,还先后师承李阳波、邓铁涛等名师,2006年拜于钦安卢氏门下,依止卢崇汉师习医。2015年师从杨真海先生,修习黄帝内针。因著作《思考中医》,主编《中医名家绝学真传》,整理出版《黄帝内针》及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挖掘民间优秀中医流派,弘播传统文化及中医理念而蜚声海内外。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高度评价刘力红博士对中医的贡献,赞曰:“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出身中医世家,四大名医施今墨之曾外孙,协和名医祝谌予之长孙,博士研究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在三甲医院临床工作10余年,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莒生学术经验继承人。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参加养生堂、北京晚报等媒体宣传中医科普。作为业务骨干参加多项市局级课题的申报和执行,并主持参与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学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呼吸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理事、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理事。

讲课正文

(接续上周三内容)有一次我去拜见朱良春老先生,那一次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我们还留下了很珍贵的照片,就是他女儿朱所长给我们拍了视频,我跟他老人家摸脉、开了方子等等。他老人家那次跟我聊的话题就是道与术的问题:“道无术不显”,就是要不要学技术,要不要学用呢?肯定要学,没有“用”,道是显不了的。但是紧接着这句话“术无道不远”,就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昙花一现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道,没有道,就没有德,也就是没有本,没有本是不可能有末的,所以本末倒置了,路一定不会走远。

所以如果我们清晰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知道作为一个中医怎么去立身,以什么去立身,我觉得我们一定是以德以道立身,那么中医之路才能走的长远。也就是说作为医者,怎么样以德以道业来立身呢?我们三和书院在每天开课之前要颂《伤寒论》原序,“就是要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于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这就是中医人的立身之本。清代名医徐大椿也讲过,医是不能够用来谋衣食的,我自己是这样做的,我也分享给我的同仁。就是做医的你一定不能够为衣食去开这个处方,就每一个心念动你不能为衣食去开这个处方,动这个念头。但是你医做好了,你一定衣食无忧,我给你做保证。不是我这,老天给你做保证,我这大半辈子,62岁了,我可以说是没有愁过衣食,因为我没有谋过衣食,所以这样一个根本,这样一个立身之本,如果是笃定,很坚定之后,其它的我觉得都是随之而来的。

我跟大家讲到的我的重要的三个师父,很奇怪,基本上都是师父来找我。但第一个师父,这样的思想很朦胧,因为我从农村出来,好不容易上了大学,那个时候很朴素,但是我觉得基本上是这一路,只是那个时候没有那么明晰。不为衣食去做医,所以我遇上第一个师父,那么第二个师父、第三个师父,都是很有故事性,有传奇性的,对我的生命对学术方方面面都是太大帮助的师父。遇到这些师父不容易,但是跟下来更不容易,但我又能跟下来。所以实际上我觉得就是因为前面那个东西我们用了心,所以后面的东西它就会水到渠成。实际上在学问上,我自己很坦率地说,读书非常少,我没有读过几本书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一个是我读书的速度非常慢,另外我也不是很善于读书的人。但是我在人生的准则上面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一直是这样尽力在做,所以就感召到很多善缘,这样一些善缘让我在学问中经常有豁然开朗的境界。实际上我经常在谈儒家的学问,但《论语》、《中庸》、《大学》我好像都没有通读过,但我实际上我自己认为我是用生命去读它,所以实际上有的时候一句话实际上就够用你一生,就够你一生去践行了。

曾经我在广西中医学院读本科的时候,我觉得本科那几年我最受用的一位老师恰恰是我没有上过他的课,叫林佩香(没查到这位老师,不是是否是这几个字)老前辈。我只听过在大学5年,我只听过他一场讲座,就一个晚上讲座,但我认为到现在我记忆犹新。其他很多老师都上过,也都很好,但我不记得,为什么,因为这句话入了我的心,也这是这一辈子都在影响我。林老那天晚上的讲座是《治肝三十法》,那时候林老讲了一句什么话呢?说《内经》中有一句话你吃透了,你一辈子都用不完,这句话我记忆犹新。因为这句话,我还记得他那天晚上讲座的面貌。所以实际上中国文化我认为他就是在讲立身之本与致用之道,整个中国文化实际上,儒释道医,就在讲这个东西,只是说它从不同的方面去讲这个东西。所以你是要用生命去践行的,践行了之后,你才会相信古人说的没有一句假话,他是真实的,你就按照去做就行了。

所以我就这几十年我基本没有在其它事上分过心,没有担忧这担忧那。虽然好像不是在读书,没有在认真做学问,但好像它又秒秒都在读书,都在做学问。所以很多事情这句话好像几十年都没有弄懂,突然间你觉得懂了,怎么懂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心里面他就明白,临床上也是这样,好像特别我现在做基金会也很少看病,也很少开药了,但是你发现一开药好像比过去更灵。学问实际上也是这样,也是但得本何愁末,为什么我说我自己读书很少,后世的书,我基本没有读过,或者是读的非常少,我基本上来来回回就在《伤寒论》啊,就在《内经》啊,还有中国文化其它的典籍里面,而且不是通读,就是说,但是确实就觉得,很受益,慢慢就会贯通起来。就是根本上这些东西,你领悟深一层的话,那么你对枝叶上的,也就是致用之道,它就会广一层。这个是一定的。否则在我身上你就没法解释。

很多人觉得我读了很多很多书,因为《思考中医》写出来之后,我引了很多东西啊,大家都这样认为。但是确确实实,我身边的人就会知道,我大概一年我不一定能够读一本书,就是我是读书很少的一个人,涉猎的并不像很多同仁那么广,但是我自认这几十年没有停止过,就是更加没有倒退过,而是在不断地进步。那么这个进步的缘由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就跟你用功的方向,你用对了地方,确确实实它就很省力很省事,我认为这个是做人或者做事一个捷径。

我认为是最简单的,就是人一定要活简单了,一定要做简单了。做一个简单的人,做一个很透明的人,那么简单和透明你就没有其它选择,你就是在这个根上,这个立身之本上你去用功。那么致用之道是捎带着,它自然就会明白。这个也是一个经验分享给大家。我记得好像是,《华严经》上有一句偈子,“但得凡情尽一切总现成。”就实际上,这句话也是在讲根本与枝叶的问题,也是在讲立身之本与致用之道,那么,在立身之本上,你只要把凡情尽了,也就是我们刚刚讲的这些东西。致用上实际上是现成的,你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在致用之道上,因为你花太多的功夫在致用之道上,忽略了根本。就像张仲景讲的,叫“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人生呢,就很冤枉的一条路,因为你那个致用呢,你用的再广,最后你用的没有通到那个,当然有部分人可能会,因为他就醉心于致用之道,这个他也能够通达到根本,但是这个是太少太少了,因为方向不一样。因为用里面也有本,所以本和用实际上是一,它不是二,但是太少的人能够有用其本。我觉得要有次序,按照次序来讲,更容易实现的是由本及末,这个你就要相信圣贤的的话语不虚。

另外,我今天晚上因为受广中老师和张苍主任的邀请跟大家分享,我也希望大家多少能够相信我讲的,因为很多了解我的人,尤其是广中主任,这些年应该也很了解我做的事。如果能够相信,可能我们这一辈子就能够少走弯路,就是在学问上也好,在做人上也好,就不至于冤枉,否则会很冤枉。你最后因为人的根本丢失了之后,这个人这一辈子是很冤枉的,对不对?因为生命最后是要返本还原的,所以我们如果用错了方向,它是离这个本源越来越远,我们希望用对方向,就是人生用对方向之后,离本源越来越近,哪怕我们这辈子没有真正地回归到本源,那么下辈子接着干,对不对?就更近了,是不是?所以这一点上,确确实实我是发自肺腑,希望这个分享值得大家去借鉴。因为这样去走这个人生的路,能够有所受用,我觉得这个目的就达到了,也是我非常希望的一个结果。

今天这个时间可能也就差不多了,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有10~15分钟的互动,好吧?张主任你看这样行吗?

回答一:谢谢这位同仁提出的这个问题,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因为从运气角度,这个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因为是从去年就开始了,实际上是从己亥的中之气就开始了,己亥的中之气因为在泉是少阳相火,所以去年就是暖冬。我记得我在上一线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讲到这个问题。今年大概是1月20号还是哪天?就是南极的气温,一个什么岛的气温是有记载以来最高的,超过20度。因为在《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里面,还是“运气七篇”里面都讲到了,这样一个运气框架里面有瘟疫的爆发。那么在庚子的时候,庚子的金运太过,君火司天,阳明在泉,初之气又是太阳寒水。实际上这个疫病的爆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非时之气,如果非时之气占主导,它就很容易给疫造成流行的条件。今年的初气也是应暖返寒,因为初气是太阳寒水,主气虽然是厥阴风木,但是它没有抵过这个客气,仍然是属于一个非时之气,所以它就得以延续,可能是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总体来讲,寒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进去的时候,基本上是用卢门的桂枝法打底,当然这里面还夹有热啊,其它的,我觉得很难用一句话在这里去做回答。

回答二:因为第二个问题我理解得不深,思考得也不多,我认为中药的研究,中草药的研究,实际上一定是不能离开中医的这个理。为什么我刚刚讲到,我进入卢门的一个很重要的祖训是,“医必先明理路而后可言方药”。我们说中草药就是在方药的框架里面的一个研究内涵,那么它一定要有理路很清晰。因为我们讲,实际上就有一句话是做人或者做事的,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句话实际上放在中医上来讲,也是非常贴切。所以中草药的研究如果离开了理路,实际上它也走不长远。那么,它就走成一个,但比化学要好,因为它是植物提取的,就一定要和中医本身,就你离开理路,它实际上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理路的摄持下,这样一个现代研究我觉得是可取的。所以我非常得希望中医一定要跟西医团结,一定要跟西医搞好关系,尤其是跟优秀的西医要团结,要让他们认识到中医的可贵。所以我有一篇文章,点击率很高的一篇文章,叫做《得天独厚的中国西医》,大概题目可能是这样。也就是说中国的西医太得天独厚,为什么得天独厚因为有中国文化,又有中医。如果他们愿意站在中国文化,站在中医的肩膀上,那将不得了,它一定会引领世界医学。也就是说这个理路接引进去了之后,他们对药物的研究一定会有突破。青蒿素只是,实际上青蒿素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是敲醒了我们很重要的东西,青蒿素仅仅是技法上的一个,运用古代,比如说它冷提取。因为这是葛洪交代的,你不用去盲选,怎么样提取青蒿最好,按照现代的科学方式要是盲选,用N次去实验,这个提取是最好的。那你现在有了中医,你不用N次提取,你直接就冷提取了,对不对?但是我觉得这个还是其次的结合,其次的收益,如果把理路嫁接进去,我觉得那是不得了。所以,我只能说提这一点建议。如果没有其它的问题,那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也非常感谢广中老师和张苍主任,非常感谢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群的各位同仁,花一个多小时在这里听我唠叨,希望有一些作用,感谢大家。(完)

(0)

相关推荐

  • 气血胸的中医药治疗刘力红在《思考中医》中...

    胃热过盛,导致火逆而肺液被伤.玉竹凉降生津降肺火,玉竹性黏,故用陈皮行其滞.大枣顾护胃气,白芷消肿排脓.使胃降而不伤胃气,邪随之排出.麦门冬汤加减应该也可以. 气血胸的中医药治疗 刘力红在<思考 ...

  • 刘力红:如何解决产后抑郁症?

    本文整理和摘录了刘力红老师在黄帝内针课堂上的一次答疑,希望对诸位热爱黄帝内针的学子们有所助益. 同学问:刘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内针大部分解决问题都是有躯体症状的.如果说是没有明确的躯体指征就像是现在产后 ...

  • 刘力红 | 谈道与术

    同有三和 同有健康 记得一次向朱良春老汇报工作,朱老谈到道术之间的关系: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远.思来每每感叹! 仲景先师即乃道术合一者,故其六经辨证流至今日而不衰.而从古至今,术高越斗者代不乏人,因其 ...

  • 直播预告 | 刘力红教授:医道的要妙——跟师学习的点点滴滴

    庚子金秋,中医药界迎来一个好消息--南京中医药大学喜迎建校66周年庆.作为系列活动重要内容之一,献礼66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广受南中医师生瞩目.博士毕业于南中医的刘力红教授应邀专程回到母校进行参观.交 ...

  • 刘力红:中医的立身之本与致用之道

    作者简介 刘力红,男,1958年生.现任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曾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 ...

  • @刘力红 老师“按腹琐记”整理笔记 | 中医学习笔记

    最近@刘力红 老师的"按腹琐记"在微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响应,自我实践.@欣之心心 通过自己实践,得到一些亲身体会,并将有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分享! "按腹 ...

  • 刘力红 | 谈中医五术

    同有三和 同有健康 中医作为一门医学,它服务于民众的落地方式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很全的记述,即砭石.毒药.九针.灸焫.导引按蹻. 也就是说,在应对各类不同健康问题时,中医大抵会用到上 ...

  • 刘力红 | 中与中医

    本文节选自<扶阳论坛7> 我们讲的中医,过去就叫医,或者医道,没有"中医"这个称谓.<汉书·艺文志>里的"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并不是作为 ...

  • 刘力红——识阴阳,步入中医之门

    刘力红——识阴阳,步入中医之门

  • 丁愚仁 、李可老中医、林杰、刘力红、吴清忠谈癌症

    癌,癌细胞,癌症. 这几个名词成了死亡的代名词啦,一说癌症,自己就给自己判了死刑,全然不看现实. 这种现象来自一小部分没有道德的,只为利益的医生恐吓病人造成的.被这些没有道德的一小撮医生洗脑啦,洗脑后 ...

  • 【刘力红:抓住阴阳,就抓住了中医的根本】...

    [刘力红:抓住阴阳,就抓住了中医的根本] 一.中医的道统是阴阳 中医的道统是什么?我认为就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

  • 刘力红:中医强调平衡,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

    刘力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 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曾师从于李可.卢崇汉等名医大家. 导读 我们要有一个大平衡的观点,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升有降,这才叫平衡,但是在某一个阶段是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