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伟人】罗伯特•奥本海默:科学家的良心

罗伯特·奥本海默:科学家的良心
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是家境富裕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德籍犹太人,从小就移民到美国,后来在纺织界致富。母亲是一个天才画家,她鼓励奥本海默接触艺术和文学,却在奥本海默九岁时去世。
早年经历
奥本海默是早慧的天才,三年读完大学,192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以荣誉学生的身分毕业。随后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想跟卢瑟福(从事实验物理研究,但卢瑟福不愿收他为学生,这时他迷上了量子力学,于是开始攻读理论物理,加入到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1926年,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玻恩研究,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博士学位,据称论文发表当天,在座的评审教授竟无一人敢发言反驳。接下来的两年他在瑞士的苏黎士和荷兰的莱登作进一步的研究。1929年夏天,奥本海默回到美国,不幸感染了肺结核,在新墨西哥州洛塞勒摩斯镇附近的一个农场上养病。
第一次核爆测试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美国罗斯福总统下达总动员令,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目标是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主持人是雷斯理·格劳维斯少将,格劳维斯不顾陆军情报单位的反对,选定奥本海默为发展原子弹计划主任。  
1947年到1966年期间奥本海默担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
1947年担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和爱因斯坦一起,反对试制氢弹,认为会引起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
一场对话
对话的一方是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另一方是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点半,在总统办公室里,主人自信地谈论关于核武器的观点,客人则在一旁不安地扭动着双手。在遇到压力时,奥本海默一贯如此。
或许是注意到了客人的神情,总统俯身想听听客人的意见。不料奥本海默只是平静地说,“我觉得我的手沾满鲜血。”这句话顿时激怒了杜鲁门,他回应说:“血在我的手上,让我去操心吧!”
两个多月前,原子弹摧毁了日本的两座城市,也为美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谈起原子弹的威力,政客们乐此不疲。但在奥本海默和他所领导的不少科学家心里,留下的更多是死亡的阴影和焦虑。
  1946年7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珊瑚岛爆炸第四颗原子弹,奥本海默受邀观看。他不仅拒绝了,还给杜鲁门写信,试图劝服总统放弃这次爆炸演示。总统看过之后,在信上写下奥本海默是“爱哭的科学家”,然后把信给了艾奇逊。
这封信也让“原子弹之父”和总统彻底分道扬镳。而奥本海默的悲剧,也就此开始。
遭到迫害
1947年,奥本海默已经意识到,自己已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窃听和监视。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上台。总统下令切断奥本海默与政府核秘密的联系。。在这一年的圣诞前夜,奥本海默接到了委员会的正式起诉书。针对奥本海默的忠诚调查委员会成立,不过3名成员都是斯特劳斯精心挑选的。奥本海默则请来律师为自己辩护。
听证会从1954年4月12日开始,整个过程几乎是对奥本海默的一种羞辱。在4月18日复活节的晚上,原子能委员会前任总顾问乔·沃尔普劝告奥本海默,“离开这里,不要再继续了,我觉得你不会赢的。”
奥本海默 被解职后,奥本海默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美国科学家联合会为对他的审查进行抗议,认为他是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肯尼迪担任总统后,建议以为他颁发“费米奖”的方式平反。肯尼迪遇刺后,他的继任约翰逊于1963年为奥本海默颁发了费米奖和5万美元的奖金,但只是形式上的恢复名誉,仍然不允许他介入军事秘密。
一个科学家的道德良心并非不重要,而就奥本海默案件整体来看,它表达的是政治意识形态和独立科学精神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奥本海默的悲剧,是他在那样严酷的意识形态斗争环境下仍未放弃自己粉红色的理想:“我们谴责许多人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希望,他们企图找到具有更大的自由,更多的社会保障,更为合理的人类共同生活的模式图。我觉得,这并不明智。而因为他们持有这种观点就歧视他们或者迫害他们,这是不能容许的。”
东大科协
微信:neusast
撰稿人:丁伟光
排版人:徐健祥
负责人:冷秋雨 曾小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