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深渊里的一束追光
1.
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你在哪》的氛围始终是在文艺与犯罪之间暧昧兜转——后入式强奸的生猛与舞池里一个人的独舞的落寞,每一种都让人的内心为之刺痛,影片其实就是在这两种刺痛中寻找答案的,一种在意识流里安置逻辑的怪异与新鲜,但对情感的投入和释放,让影片在罪恶的黑暗中,找到一丝救赎的亮光。
2.
对于拐卖儿童以及家暴的聚焦,让《你在哪》从一开始就流露出焦灼的氛围,尽管这种焦灼并未让坐在车里的警察感觉到,但宾馆里的枪声,还是第一时间为双方的短兵相接,发出了信号。
影片在这个时候,最关注的地方,在于枪响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被剪辑打乱的时间线索,在试图一点点的拼凑还原事件的真相,但越是深入越是凌乱的线索,倒逼观众跟着一起来回奔波。
对于一个犯罪和推理类型的爱好者而言,其实蛮喜欢这种叙事结构的,碎片式的拼接与改变时间轴的整理,往往让事件发生审视上的变化,整件事在不同的细节里,呈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
3.
无常反而来自日常,这大概是故事最让人揪心的地方。
女儿的被拐与家庭的暴力并存,如何化解危机,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女主角在影片中需要面对的压力。
这段时间,银幕几乎成为女主角一个人的舞台,从垃圾筐里捡起纸条之后,她其实就已经脱离了故事的“掌控”,一个电话,一次深入现场的冒险,真相不远,但一门之隔的痛楚,真的打败了所有的努力——独自一个深入险境的女人无力化解危机,真实很可怕。
“客串”的女工友为这次冒险提供了更多可视性的表演,尤其在大门外的色诱,让人看到日常中不动声色的惊心动魄。
4.
受害者成为亦有隐瞒的真相,这大概也是影片最大的反转。
这也是影片最为深刻的地方,就是如何脱离现实困境的问题。其实近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加诸在妇女儿童身上的犯罪,但真的深处这种危机中的人,如何脱困真的不是简单的几个建议就可以实现的。
影片用了最无奈的方式解决这场危机,对于现实而言,这样的方式偶然性更多一些,所以并不能一劳永逸的成为所有人的选择。
5.
受害者成为施害者也是影片思考的地方。
曾经的被拐卖者,长大后反而成为拐卖者,这一点确实让人震惊与童心,烂尾桥下,那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者能证明他过往的心境,但却无法成为他犯罪的借口。
影片对这个人物的设计极其特别——始终没给他一句台词,但,他从出现到最后纵身跃下悬崖,反而清晰的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人生。
6.
《你在哪》是一次锥心的询问,也是一场关乎人性的实验。
只是不知道,新的受孕,是希望还是犯罪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