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中漏字了该怎么补救?
书
答:在书法创作中,似乎漏字是常见现象,即便是古代名家名作也很普遍。
例如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第四行“崇山峻岭”漏了“崇山”二字;苏轼《寒食帖》,第六行“何殊病少年”漏了“病”字;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一句漏了“大王”二字(见下图);等等。
《兰亭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会”作的序文,而且是现场作的,或可谓之序文的草稿,犹如我们写作文一样,第一遍先打草稿,修修补补在所难免。
《寒食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的两首诗,书写此卷的时间一说是同一年,一说是苏轼离开黄州后,总之不是现场作现场写的。
《廉颇蔺相如传》是司马迁的文章(载于《史记》卷八十一),字数颇多,黄庭坚属于写别人内容的一类。纵然黄庭坚学富五车,当时未必还能通篇下来,据史料记载,书写此卷时候他已年近垂危。
以上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会漏字,下面来看如何补救。
还有一种,就是将漏掉的字刻成一枚小印章,直接泠在上一字和下一字的中间(见下图)。
虽说漏字是常见现象,也有法补救,但还是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尽可能不让其出现,漏字究竟算不上什么光荣的事。
我的回答大家以为如何,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讨论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