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五)

(可园门楣)


之五 可园雨中行

昨午雨来,至今午仍未歇。可园距下榻处百步,遂再有可园之游。

夏雨一日涨莲池,石榴花红染碧树,鸯瓦滴水织珠帘,春艫浮动风摇橹。

可园占地四亩半,入门沿右侧行,有挹清堂、学古堂、一隅堂和濯缨处。挹清堂南有挹清池,池东见错落平石,池西见木石舫“坐春艫”。园子疏落有致,不奢不靡,有菡萏冷梅不媚俗,有琴瑟书香可明志。

园西,可见清道光年间朱姓讲习写的可园碑记。碑记曰:园之堂,深广可容。堂前池水,清可挹,故颜堂曰挹清。池亩许,蓄鱼,可观兼可种荷。沿池磊石可憩,左平台临池可钓,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艫”。

为何冠园名为“可”?碑记曰:世上置园者过于奢华,曲榭崇楼,奇花美木。而眼前这个“殊朴略”的园子也可以称为园子吗?余曰:可哉,园固以可名也。何况孔孟就说过“无可无不可”。

碑记精华一段在阐述“无可无不可”的处世理想。只要不偏离大义这个主旨,可与不可,尽在选择之内。故奢靡者可称之为园,简朴者亦可称为之园。

在读书人眼里,可园更接近自己心怀寄托的理想家园。

真可谓“宾主澹无言,文章真处高歌即起;琴棋随所好,谈笑深时怀古犹长”。亦可谓“风雅轩昂三吴文士有行止,水源清澈千里川流无所求”。

这时,园子寂静无人,唯风声雨声青竹声。枯坐在坐春艫内,耳侧似闻琴棋谈笑,眼前又现蓑衣钓翁。

我问可园:世上之事,可乎?不可乎?不可乎?可乎?

细雨,还在下;软风,似乎已经停了……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

(0)

相关推荐

  • 富春三小 喻翎栋《百草园游记》

    百草园游记 富春三小  三(5)班 喻翎栋 9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江南百草园>活动习作 太阳从云里探出头来,小鸟在叽叽喳喳地欢唱.正是在这样的好天气,我和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的一部分成员一 ...

  • 渔港游记

    渔港游记 □王培柳 平日琐事繁多,不容脱身.周日,与妻闲聊,乘今日闲,何不去不甚远的云台山清静一日?夫唱妇随,倒也利索,当即便驱车百里,仅一个时辰,就到了云台山脚下. 选择渔湾,我是有私心的. 渔湾位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十一)

    (平江路的傍晚) 之十一(末篇) 平江路 有一幅南宋平江图石刻,现存于苏州文庙.八百年过去了,苏州老城平江的河.路.桥.巷大模样依然故我. 傍晚,应该是在宋元明清炊烟升起的时分,我踏上平江的石板路.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十)

    之十 柳如是寻踪 家里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时,想着有机会能实地寻访柳如是走过和安息的地方. 钱谦益从京城吃官司回江南后,与柳如是在拙政园居住了几年. 钱柳于1664年去世后,被葬于常熟虞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九)

    (寒山寺外的河流) 之九 寒山寺之半夜钟 唐宋明清时,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如今,寒山寺局促于大苏州城内. 张继见到的那个寺院已不知所终.寺院经几毁几建几扩,直至高大华丽的建筑群.四方涌来的旅游者.左冲右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八)

    (香溪古桥) 之八 灵岩山与木渎 灵岩山有名,是因为有灵岩寺.灵岩寺出名,是因其建于吴国馆娃宫旧址之上. 如今,馆娃宫早已不存,但因修建馆娃宫木料塞满河流而得名的木渎却无人不知. 进入寺内文物区,有所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七)

    (常熟虞山小径) 之七 常熟虞山 三吴文化的根在常熟,常熟文化的根在虞山. 虞山横亘于长江与尚湖之间,雄伟有之,妩媚有之,但给人印象最深者,是它对吴文化的无私承载. 现在不知道周文王的两个兄长泰伯和仲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六)

    (通向保圣寺的窄巷) 之六 甪直是古镇 甪(lu)直位于姑苏城东四十里,曾用名"甫里".与同里周庄相比,更接近原生态,比如通往河面的石阶上有妇女摘菜男子洗衣的镜头出现. 有人说甪直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四)

    (虎丘剑池) 之四 虎丘的文化意义 虎丘仅高十余丈,但配得上"大吴胜壤"四字. 它既非"峻极",又非"削成",高不接云,深无藏形.唯秀壁数寻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三)

    (五人墓碑记) 之三 访五人墓 虎丘之南,山塘河北岸,有一墓园,中立两米高石碑,上书"五人之墓"四个顶天立地大字.坟冢呈方形,由五层青石垒成.长有二十一步,寛有八步.享堂内墙砌有五 ...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二)

    (周庄水道) 之二  同里与周庄 同里距苏州有一小时车程,同里与周庄有公交相接,由周庄回苏州也很便捷. 出苏州城区后便进入河网地带,湖泊运河公路驳船在刺眼的阳光下,各自显示着自己的存在,即将收割的麦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