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闲,闲适,看闲书。
枕边有书,睡前必翻上几页,不如此,梦就不踏实,倘有新书在等着,那个夜晚,就多了个盼头。当白昼的纷扰让位于夜的宁静时,床边一盏浅紫色的台灯“啪”的一声,打开了通往古今的门,跨进那扇门,便可与智者先贤促膝谈心。想看便看,气定神闲地看,多好。
先人有谓:『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惟有透过静心闲适,身心才能得以陶养。一本书,亦能成为性灵的道场。
蝉鸣惊蛰可入诗,星天朗月供吟笔。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
古人曾述闲适之境:『闲暇时,取古人快意文章,朗朗读之,则心神超逸,须眉开张』。
身闲墨香,心游天地,别是幽趣。『竹径松篱,尽堪娱目,何非一段清闲;园亭池榭,仅可容身,便是半生受用』。
琴书是清友,花木作逸友。于此间,便觉室庐灵空,发悠远之思,明澹泊之理,得深湛之境。
也许有人觉得闲适便是及时行乐,其实不然。
在古希腊文中,真正的闲适绝不含有懒惰的意思,闲适所代表的是一个非功利性质,但却是最符合人性的世界。
南宋蒋捷谓:『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心无机事,只为闲忙,沉醉不知归路。心安此处,性灵可寄。
闲适生活的获取,并非靠奇珍古器的堆砌。
时人室中所藏之物,所资不菲,然而却没有真正的花时间钻研汲取,看着一派雅韵,实则无异于古玩杂肆,亦不能使性灵有所栖息。
闲适的生活一般离不开文化的领域。阅一篇轩快之书,犹在水白山青;调一曲归真之琴,似见月明星稀。
读书明理,日省吾身。案上诗书闲处好,院前枯荷雨来佳。
四时风景,用取由心。『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以文士的闲雅完成对性灵审视和皈依。
西方哲人柏拉图说:『许多伟大真知酌见的获得,往往正是处在闲暇之时。在我们的灵魂静静开放的此时此刻,就在这短暂的片刻之中,我们掌握到了理解「整个世界及其最深邃之本质」的契机』。
闲适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也是灵魂的一种状态,可以培养一个人对世界的关照能力。
闲暇的态度是把自己释放出去,达到忘情的地步,好比人安然入眠的境界。在这里,物我两忘。
这和庄子的哲学思维不谋而合,其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当一个人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以庄生梦蝶的闲适面对四时风月,那离性灵真境便不远了。
日月行色如白驹,天地一瞬似惊鸿,恨此生有涯,而知无涯。
我们于每天的庸碌中日复一日,却很少静心对性灵加以宽慰,此非吾愿。惟求片刻闲适,人的性灵才得以沉淀并加以涵养。
一本好书如清泉出尘,涤静万虑,愿君漱洗性灵,得一池清心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