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 蓬勃发展的中国创业及创业全球化的到来
编者按:23号下午,作者参加了由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园区与孵化器建设和运营国际培训班”,为来自阿语主要国家等25位学员分享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创业及创业全球化的到来》。主要包括“中国成为全球创业最活跃国家、开放式孵化激发新业态创业、集成化加速培养高成长瞪羚、创新生态圈孕育独角兽企业、创业是中国也是全球的希望”。
尊敬的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尊敬的各位学员: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主办方邀请,能够参加本次培训活动,能够与大家相识。也非常激动与在座诸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朋友,来分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发展新经济、践行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中国有句话,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今天的语境来解释,说的就是只有将在不同地域条件下产生的优秀元素融合在一起,才能擦出火花、才能碰撞出新的灵感。过去发展中国家都在学习美日德等国家的发展经验,但后来越来越感到中国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具有借鉴意义。今天,我们这个培训班的名字叫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园区与孵化器建设和运营国际培训班”。我想,我所分享的主题,可能是这其中最基本的发展经验。接下来,我分享的主题是《蓬勃发展的中国创业与拥抱创业全球化新未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成为全球创业最活跃国家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但很多人对于中国凭什么在短时间内开创了人类经济增长史的发展奇迹认识并不到位。这其中,最搞笑的认识,便是那个美国总统川普先生。他认为,是美国人重建了中国。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能够迅速增长和发展,靠的不是别的经验、更不是别人的经验,而是自己的创业。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个国家战略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凭什么搞经济建设?这就需要大家来创业,通过创业来满足生存和发展、来取得经济增长、来改变社会面貌。
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往前走,就是创业代际不断迭代的过程。开始叫做“求生存”型的创业,说白了,就是通过创业来满足生存、来填饱肚子。譬如,乡镇企业的出现、个体户的出现,都是典型的代表。等温饱问题解决了,就开始了“求发展”型的创业,说白了,就是通过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譬如,很多高校院所、国有企业的人员“下海”就是典型的代表。“下海”这个词,在中国非常有名,也就是离开体制来创业。再后来就是“求变革”型的创业,也就是乔布斯所说的“改变世界”,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开辟人类新的生存发展疆域。
中国自古就有劝农、劝学的传统,“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就是中国在新时期“劝创业”、鼓励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最佳体现。如今中国每年新增创业数超过500万。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西欧每年的创业数合在一起,还不到50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业也不是那么活跃。现在,有句话叫做“这是最好的时代”。说的就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条件下,有无数创新、变革的可能,也就有很多的机会通过创业改变一个人的、一个地区的、一个产业的、一个国家的命运,而大量的创新资源以及产业要素也随之而来。当然,也有一句话叫做“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说的就是,在创新创业面前不要浮躁,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否则就会成为昙花一现的幻影。
中国在蓬勃发展的创业大潮中,出现了大量的创新高地,已经为国际社会所熟知,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粤港澳湾区、环杭州湾湾区、环渤海湾区,以及中部经济中心等创业高地。对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而言,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分别到四个城市去看一下,就基本上了解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创业生态与发展经验。这四个城市,便是“北上深杭”。第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深圳。深圳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化创业型移民城市,在一个科教智力资源薄弱的地区,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创新经济发展道路,靠的就是移民型创业及全球资源配置。第二个是北京,代表了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城市如何创新创业,培育出一大批前沿技术创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这几天大家应该会有新的体验。再就是杭州,也就是马云的阿里巴巴所在的城市。杭州的崛起在于中国的南北方文化融合。中国的北方善于做局,南方善于做事,而平台经济就是从做事到做局。马云之所以创业成功,是因为刚开始在北京创业失败了,但学到了如何做局,再加上南方人的精明务实,就借助平台经济与杭州一个城市轻盈地腾飞。再就是上海,由于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从原来的外资企业、国企央企外溢出一批高水平创业,使得上海从老牌的工业城市向新兴的创新创业高地转变。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需要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再创新。
那么,这种创业对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从滚动增长到爆发成长。在以往,企业的发展逻辑,往往都是从销售代理赚的第一桶金,然后投入生产制造,再赚到钱就搞研发创新,最后形成“人财物产供销”一体化。而且,强调多少时间内实现IPO,多少时间内在资本市场上取得十亿美金的市值。如今,有个好的团队、好的想法,加上独特的商业模式、专有技术及风险投资,就可以短时间内发展成高技术大公司。这个时候,强调的不是上市以后的市值,而是未上市之前的估值要超过十亿美金。基本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创业,不仅焕发了人的激情,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更是促进了体制机制创新。
二、开放式孵化激发新业态创业
如果说创业是自下而上的不断探索、力行和超越,那么就需要自上而下高水平的创业服务,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创业孵化。去年是中国创业孵化三十周年。从武汉创办第一家孵化器开始,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形态各异、富有成效的孵化载体、孵化体系。这些孵化载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很多创业企业的创业成本,还起到了一定的产业组织作用,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创业的成活率。对于一个创业者如何成为企业家,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到底走向何方,二是到底如何配置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孵化器,希望能够协助创业企业、创业者来更好地回答这两个问题。
尽管中国的孵化器模式是从国外引入的,但是这些年还是对孵化方式、孵化形态等做了创新,尤其是“众创空间”的出现,以及“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出现。什么是众创空间呢?中国有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可能会比较好解释,也就是众创、众筹、众包、众投、众服、众扶。说白了,众创空间与孵化器最大的区别,就是通过开放式的方式,从孵化向预孵化方向发展。而专业化众创空间,更是与创新源头、产业组织者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新与探索,中国的很多众创空间往往就代表了一个行业、地区的局部创新生态圈。
现在中国的创业孵化与创新创业进入了“升级版”。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创业服务升级,不再是没有门槛地搞创业孵化,也就是让真正拥有创新资源、产业要素、产业组织能力、服务集成能力的大企业、高校、院所等走向前台;二是创业层级升级,就是从草根创业到高端创业,也就是有创业的创新、有创新的创业;三是创业范式升级,就是硬科技与软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重而非各有侧重;四是创业能力升级,就是从薄创新到厚创新,大力提升具有自主可控的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五是创新环境升级,就是从注重营商环境到注重创新生态。
三、集成化加速培养高成长瞪羚
一旦创业企业跨过“死亡谷”进入高成长发展阶段,就成为“瞪羚企业”。这个词源自硅谷,指的是个头不大、跳得高、跑得快的企业,在短时间内能够高速增长。具体而言,具有成长速度快、专业领域新、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目前,中国很多地区、园区,尤其是高科技园区、高新区等,都纷纷出台了“瞪羚企业”培育计划,主要是通过产业组织、服务集成、政策支持等培育瞪羚企业,希望不断涌现一批瞪羚企业。从目前来看,好的创新高地或者好的科技园区,一定是能够大量产生瞪羚企业的地方。
瞪羚企业之所以受到重视,在于他“一企一业”的发展特点,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往往就是代表了一个细分行业或者细分产业。更进一步说,瞪羚企业之所以成长速度快,关键在于产业领域新,在于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一个瞪羚企业出现往往代表了一个新的细分领域出现,多个瞪羚企业出现就意味着一个产业模块出现,当大量瞪羚出现在某个行业或地区,就意味着出现了一个新兴产业。所以瞪羚企业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这种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国一般用区域发展的“晴雨表”来形容。
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与案例表明,不论这些瞪羚企业怎么发展、发展得多么快,但也有特定的发展规律及发展模式。这些瞪羚企业,要么是依靠产品创新,要么是依靠技术创新,要么是依靠服务创新,要么是依靠业态创新,要么是依靠模式创新,要么是依靠市场创新,要么是依靠组织创新。但不论如何,创新是瞪羚企业发展的灵魂,而持续不断的迭代创新则是瞪羚企业不断超越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其中,中国在孵化器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速器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服务集成,为经过一定创业孵化的企业,提供加速服务,促进瞪羚企业更高、更快、更强发展。
四、创新生态圈孕育独角兽企业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硅谷几乎每隔几年都会出现一家通过“改变世界”而迅速崛起的企业,而且高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从总收入为零到数十亿市值的这一过程正在越来越短。惠普公司从创立到10亿美元市值用了47年,微软则用了15年,思科成立不到6年就成功上市并很快突破10亿美金,Google从创立到进入世界500强也只不过用了几年的时间。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条件下,这些企业快速发展的故事早已成为过去时,从硅谷到全球转而出现了更加爆发增长、井喷发展的企业。我们将一批创办时间10年之内在风险资本市场估值达10亿美金的未上市企业称之为“独角兽企业”。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成为瞪羚企业后,要么实现IPO,要么需要继续融资。风险企业家在创业投资的支撑下,以科技创造财富及生产力,加速推动技术创新的繁荣和企业资产的几何级、指数级增长。而伴随融资的估值,往往成为潜在独角兽或独角兽企业。这种独角兽企业具有高贵而稀缺的特点,代表着产业变革与产业爆发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全球共有独角兽企业350家左右,中美两国一共占了300家左右,中美两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基本上差不多。在中国,一般而言,一个城市有四家或者四家以上的独角兽企业,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具有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究竟一个什么样的创新创业生态才能孕育出独角兽企业呢?一般而言,往往具有五个条件。一是这个城市具有良好的信息产业发展基因,也就是说让很多基于物理空间的创新,走向基于虚拟空间的创新,只有在虚拟空间上才能打破市场的局限,从小市场到大市场。二是有高端创业,不是做小生意、小买卖的,而是能够从事科技创业、平台创业之类的。三是有发达的科技金融,将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在一起。四是有平台经济,能够借助强大的流量及产业组织能力,快速衍生一批新兴企业。五是具有自成一派的创新创业文化,更有厚度和底蕴,增强根植性与使命感。
五、创业是中国的也是全球的希望
当然,中国飞速发展不仅仅是改革开放,关键是在此基础上,抓住了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道路。譬如,中国在产业技术革命中,重点围绕新技术突破、新的社会需求、新的交叉跨界、新的规制变化,在产业分解、产业融合、产业跨界的产业价值运动规律上,不断围绕国际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攀升。如今,不仅大力发展以智能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还大力发展硬科技创业,加速创新创业迭代,进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社会发展。
当前,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我觉得这是中国崇尚“和为贵”,讲求“和合”文化的必然结果。说的就是在创新全球化、创业全球化条件下,我们需要和平共处、包容增长、协同发展。中国还有个传统,叫做“普度众生”。“一带一路”就是要与沿线国家共同成长,共同增进发展福祉。应该说,创业是中国的希望,也是全球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拥抱创新全球化,同样需要拥抱创业全球化。
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趋势并存,我们追求的更多的不是你死我活、封闭保守,而是共生共荣、求同存异。尽管当前以中美关系为代表的国际关系较为复杂,但我认为无论是“新冷战”还是“文明的冲突”之提法都是不负责任的。如今,我们需要比任何时候更加强调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尽管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多元化才可以保持生态性与丰富多彩,但好的文化都是相同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将古今中外、东西南北融合而形成的创业创新发展模式及其文化逻辑具有现代意义和全球价值,或许完全可以成为多文明融合的新结合部与共同语言。
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朋友,能够结合这些有限的、粗糙的理解与阐述,能够结合本国、本地区发展阶段、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出新模式新机制新形式,为包容增长、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