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怎样临摹汉印!

文/祝竹
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有五百年。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怎样临摹汉印,也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近代印人学习篆刻,有人从汉印入手,也有人从流派印入手,只要方法得当,都能有所成就。但是,由于篆刻艺术最基本的一些审美习惯、创作原则和创作技法都包含于汉印之中,而流派印又都植根于汉印,是在汉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汉印入手更接近本源,取法更高,发展的路子更宽,并且可以避免沾染某一流派的积习,不为门户所囿。所以,大多数篆刻家都认为,从临摹汉印入手而后博涉各家各派,是学习篆刻艺术的最佳途径。
至于怎样临摹汉印,正如俗话所说的,“各师傅各传授”,方法灵活,可以因人而异,不必拘泥。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的目的,从临摹中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得到应该得到的训练。
一、临摹汉印的目的
汉印垂范后世,对明清两代直至当代印人的典范意义,一是汉印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意义,二是它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这也是我们从汉印中应该学习的最主要的东西。
传世数以万计的官私汉印,是汉印风格的载体,每一方印都能传达当时印风的古老信息,都有其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意义。但也应该看到,在汉印风格流行的八百年间,出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印人之手的作品自有风格差异。毫无疑问,水平也会有高下之分。其中会有相当多的作品属于平庸之作,甚至是有缺陷的作品。为了获得最佳效益,临摹汉印时必须根据学习目的选择汉印中的精品作为临摹范本。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主要应该学习些什么呢?
第一,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汉代缪篆文字,是用于治印的专用字体。后世文人治印师法汉印,缪篆也就成了用以入印的最主要的字体。尽管元明时期元朱文印是取小篆入印,而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清代印人又“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甲骨、钟鼎、碑额和各类铭刻文字均采以入印,但缪篆仍是篆刻创作最基本的字体。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缪篆,是学习篆刻的必修课。临摹汉印,是学习缪篆的最好方法。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缪篆的规范写法和变化规律,还要体味在不同的印面环境中选择和组合繁简不同的文字,培养篆刻创作的配篆能力。
第二,学习汉印的章法,营造平衡稳定的印面。汉印章法的基本特征是平正方整。印面布局的基本手法,一是文字或笔画基本平分印面,二是印面文字疏者任疏,密者任密。学习汉印的章法,需要有老实的态度。许多平正的汉印,会让初学者感到章法很简单、很平淡,对当代年轻人来说,不容易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用心去体味汉印平淡中的深义和平正中的变化。感受平正,读懂平正,是学习汉印的第一步,也是学习汉印最重要的一步。临摹汉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掌握汉印布局以平正为主的基本程式,学会营造平衡稳定的印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在许多谈论汉印章法的读物,往往过多地强调汉印章法的变化手法,而不注重对汉印古朴平正风格的探讨。他们所津津乐道的许多汉印章法的变例,往往都是东晋以后的作品。这些作品,其实只是汉印风格的余韵。这里只想指出,临摹汉印主要应当选择临摹那些平正工稳的作品,而对东晋以后那些变化花哨的作品,只要看懂就行,是不需要下功夫临摹的。
第三,训练严谨的规矩,蒙养博大的气象。临摹汉印的过程,实际上是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也是传统说法中的“养气”过程。注重练功和养气,是前人临摹汉印的基本心态。而当代印人临摹汉印,往往存有过多的功利心,过多地强调学以致用,希望临一方印就有一方印的用处。还没有走进规矩,就想着要走出规矩;还没有弄懂汉印,便大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便想创新发明,超越古人。这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病。因此,今天我们要特别强调静下心来,练功、养气,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的气息,学习古人的规矩。当今社会,充满了勃发的创造精神和各种奇思妙想,而缺失的正是古人的严谨与从容。当代学习篆刻的青年,只怕进不了规矩,不怕出不了规矩。许多青年印人的作品,才气横溢,极富新意,有旺盛的创造精神,但由于传统功力的缺乏,显得气象浇薄。形式上的张狂掩饰不了内在气质的怯弱。对这些人来说,扎扎实实下功夫临摹汉印,不失为一剂良药。
第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篆刻创作水平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情趣的雅俗。而高雅情趣的培养,又取决于作者的气质和学养。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接受汉印平和高雅气质的熏陶,提高审美的眼界,培养可以造就大家的品质和境界,抑制逞智弄巧的低级趣味和小家气息,对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都是大有裨益的。临摹汉印,不单要学习汉印的经典技法,更要在临摹中潜移默化,陶冶性灵,这对于每位认真临摹过汉印的人,都会是终身受益的收获。
二、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具体做法,在许多基础读物上都能见到,都可以参考,这里不再赘述。笔者年轻时学习篆刻,也曾临摹过数百方汉印,但随刻随磨,多已不存。现在可以找到的若干方,都是四十年前所摹,也算不上精彩。以笔者临摹汉印的体会,这里对有兴趣临摹汉印的读者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临摹汉印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基础训练。学习刻印的初始,还是要刻一些简单的线条,了解石性,掌握用刀的方祛,进而能把简单的文字刻成形。待有了一定的控刀能力,再开始临摹文字较少、笔画简单的汉印。这样由简至繁,循序渐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尽量不要采用取巧的办法。现在许多指导临摹汉印的读物上都介绍一种方法,即先用透明纸蒙在临摹模板上,用浓墨将原印描在于从一开始便能做到文字形体比较准确,又可以避免将印稿反写到石面上的困难。但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容易产生对“渡稿”的依赖。而将印稿直接反书到印面上,是每一位学习篆刻的人都必须过的一关。所以,最好是在临摹汉印的阶段,就直接在印面上作反书印稿的训练。开始的时候,自然不可能写得很准确,但可以用镜子照着看。石面上反书的印文,在镜子里可以看到正书的效果,对照临摹模板,反复修改,力求准确。临摹多了,熟能生巧,自然能找到感觉。这时就可以丢掉镜子,直接在石面上修正反书的印稿。不用渡稿的方法,而用毛笔直接在石面上写稿,并且能从反书的印稿中判断文字和章法的效果,是从事篆刻创作的基本功。而这种基本功如果是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训练出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出手好”,好的出手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第三,临摹汉印,要重视形似,重视规矩与法度。对于临摹汉印,许多人会说,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这种说法无疑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对汉印之“神”,是难以捕捉的。特别是对那些以临摹汉印为入门初阶的人来说,形是最基本的入门途径。要做到“形神兼备”,只能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对初学者来说,临摹汉印一定要用心追求形似,追求规矩精严。一举一动合于法度,一颦一笑酷似古人,忠实于原作的每一个细节,不妄加改动。而汉印的精神与气质,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染与陶冶,是由不自觉到自觉的一种引导,是不期而然的结果。而一旦你对汉印的精神和气质有了认识和领悟,懂得了怎样形神兼备地临摹汉印,实际上你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已经可以不用临摹的方法来学习汉印,而可以用创作的方法来借鉴汉印了。创作中对汉印的借鉴则需要遗貌取神,重在神似,与临摹学习的阶段完全不同。
在临摹学习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对汉印体貌的形似,而得到的却是高雅的精神和气质,这是由汉印自身的高贵质量所决定的。古人对人的行为举止有一种要求,叫“坐如锺,立如松”,这看上去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的实际意义却存在于精神与道德之中。一个坐如锺、立如松的人。大体上不会是什么鸡鸣狗盗之徒。笔者在这里特别强调对汉印形体规范的形似追求,其实质是在针对时下流行的弊病。一些人坐不稳,站不直,便学着搔首弄姿,以为这就是好的神采。并且以为只要有了这种神采,形体再丑也可以不顾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只能哗众取宠于一时,而最终失去的却是走向艺术高峰所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第四,临摹模板的选择,平正、工稳、清晰、完整是最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在临刻汉印的初期,对汉印风格的认识自然不可能很深,自己的喜好也总有局限性。汉印作品有的精美,有的浑厚,有的气象博大,有的富有情趣,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一种风格的汉印临摹学习,都会有所收获,并且都不会有不良的后果。临摹得多了,对汉印的认识加深了,个人兴趣自然会逐步拓展.选择的范围也会更宽。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要注意由简入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是重要的,但兴趣更重要。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一方印,又特别想临刻一下,则不论繁简,都可以尝试。起初刻得不像没有关系,但应该认真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好的范本不妨多次临刻。
第五,多读、多写比临刻汉印更重要。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多读汉印,广泛浏览,深入品味。读印和摹刻结合起来,心摹手追,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印重在思考,要从技法、风格和历史几个层面学习,对汉印作由浅入深的分析和研究。技法的层面主要研究汉印文字的写法,文字笔画方圆曲直的变化,文字间的相互关系,印面布局的特点,等等。风格的层面主要体味不同汉印所呈现的不同意趣和神采。这种对汉印意境方面的领悟,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模糊,在临摹中也难以把握,但作为一种眼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历史的层面则是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汉印的面貌特征,从艺术发展的视角认识汉印的发展变化,大体上能分辨西汉时期,新莽时期,东汉时期以及两汉以后印章的不同形态和风格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读印的重点主要在技法的层面,但对于风格层面和历史层面也应有一定的关注。对历史层面的学习,主要依赖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的学习,可队提升学术研究意识。对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学习,最终都需要提升到历史的层面进行研究。在临摹汉印的阶段,注意培养这种研究兴趣,就会使学习的起点大大提高一步,这对于篆刻技法和篆刻风格的解悟,都是大有裨益的。
写印是临摹汉印的另一种方法,是不用刀与石,只用纸和笔的临摹方法。写印如同学习书法的临帖,最初阶段可以用拷贝纸蒙在汉印上依样描摹.进而可以对着汉印摹写,较之用刀用石临刻更为简便,也节约时间和精力,因此可以每天写,反复写,不拘条件,大量摹写。这对于学习文字的篆法和章法的排布,都是一种便捷的方法。写印其实也是读印的一种方法,手眼并用,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加深记忆。写印不能代替用刀用石的临刻,但如果配合运用,自然会相得益彰。
三、由临摹到创作
一般说来,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临摹和初期创作是同步进行的,不可能等临摹好了才开始创作实践。创作是一种自发的欲望,而临摹则是出于理性的选择。在创作中遇到的困惑可以在临摹的过程中寻求解悟,而在临摹中得到的感受自然也会用以指导创作。善于学习的人,就在于能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找到结合点,相互推动,以渐进的方式得到共同提高。并且这又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介于临摹和创作之间的是摹仿。创作是从摹仿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摹仿已经是创作的一种初级形态。而且,即便是成熟的印人,在创作中也还免不了要摹仿汉印。历史上的许多大篆刻家,都把自己的一些创作称之为“仿汉印”。例如丁敬,直到晚年,还在许多印作的边款上标明为“仿汉”,实际上,这些作品已经是成熟的浙派风格了。古人和今人,在观念上很不相同。今人崇尚创新,从古人那里抄袭一点皮毛,也能标榜为创新之作。古人重视学有渊源,所以创新之作也贴上“仿汉”的标签。当然,古人所说的“仿汉”更多的是对汉印风格的传承与借鉴,这与初学者对汉印形式的摹拟是有区别的。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述著名印人董洵刻印的情况:“余观其奏刀,却无时习,辄以秦汉为宗。然必依傍古人,如刻名印,必先将秦汉印谱翻阅数四,而后落墨。”在刻印之前反复翻阅汉印谱,不单是寻找篆法、章法方面的参考,更多的应该是感受汉印的精神和气息,让汉印的风骨、汉印的神采潜入自己的创作。这就是前人摹仿汉印的方法。从对汉印形迹的追摹进入到对汉印意象的感悟,从着眼于搬用汉印的文字,套用汉印的章法,进入到气息精神上的与古相通,这是由摹仿进入创作的一种质的变化。
在摹仿与创作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能在摹仿中融入自己的个性,或在技法上有所创造,在作品面貌上有独特的风格特征,这便是一种创新之作。完全绝去摹仿,一切出于心造,这固然是一种创新。但利用汉印的程式、旧瓶装新酒,也未尝不能实现创新。即便是在艺术成熟以后,也不必完全拒绝对汉印的摹仿。运用之妙,存乎其人,关键在于其作品能不能为人们提供艺术上的享受。最近,笔者为扬州画家王涛先生刻了一方印,文曰“广陵王涛”。广陵是扬州的古称,著名的“广陵王玺”金印就出土于扬州。笔者在这方印中摹仿了“广陵王玺”中的三个字,只将“玺”字换成了“涛”字,但两方印的整体趣味并不相同。这是一种摹仿,也是一种创作,笔者认为,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因此附录于此,供读者批评。
在中国,印章有着几千年历史,从事篆刻艺术创作的印人们总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徘徊。现在的人们更看重的是创新。但创新的作品多了,回过头来看看,就会发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篆刻艺术所缺失的,其实并不是创新的意识,而是创新的本领。和许多传统艺术一样,创新的本领是在对经典的反复摹拟中磨炼出来的。因此,创新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认为摹仿都没有意义。历史上许多在艺术创新上很有成就的篆刻家,总还是在叨念着“仿汉印”,这对我们或许是有益的启示(此文来源于《汉印技法解析》,作者祝竹)。
(0)

相关推荐

  • 篆刻入门:秦印的“纵横歪倒贵天真”

    学习篆刻,必然需要临摹古印,临摹古印,又需要明白临摹的原因,在篆刻史上,自战国古玺而下,由秦印过渡,到汉印形成篆刻的"秦汉正统",是因为从战国时期开始,匠人们使用的都是他们相对熟知 ...

  • 学篆刻:关于流派印,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从“浙派”开始学习?

    学习篆刻像书法学习一样,必须要有大量的临摹学习,但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实际上,创作是临摹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印宗秦汉"理念之下,大多数篆刻初学者会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秦汉古玺印的临 ...

  • 篆刻学习:从两方秦印的临摹到篆刻创作的基本原则

    篆刻学习中,临摹古代玺印是必经之路,但无论如何临摹,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临摹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了解篆刻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本文就结合我们秦印作业第34.35两方印来稍稍谈一下 ...

  • 浙派朱文印风篆刻技巧?拿来吧你!

    龙永刚老师作品 老师的篆刻作品常取法于浙派,偶拟周秦两汉,以及元明人印式. 他的刀法干脆俐落,印风精细.工整典雅,其铁线篆多字印具有金石味.书卷气. 综观其印,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纯粹,毫无杂念. 龙永 ...

  •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至道汇 今天 瘀血 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首辨瘀血典型症状的有无 无论瘀血为病,证候有多么复杂多变,其外在表现总会有一定规律可循.其中表现突出且有别于他证的特异性症状,便可视为瘀血的典型 ...

  • 一文读懂硬度试验

    硬度,硬度测量,硬度公式,硬度换算,材料硬度,钢材硬度,布氏硬度,硬度试验 来源:北京赛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文读懂:广东人从哪里来?

    岭南韵味  广府情怀 粤曲| 粤剧 | 名家 | 名段 很多外省的朋友们不是很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有一些朋友会奇怪: ◆为什么秦汉时期的" ...

  • 一文读懂:宗教、哲学、科学,的诞生史

    作者:黃爾文 公元2021年5月7日 2文讲解<西方哲学史>系列 (第3章. 宗教.哲学.科学 の 诞生) 释迦摩尼 如果按照一个"发展顺序"来讲的话呢: ❶是人类最初 ...

  • 一文读懂地产类信托

    2019年以来,政府对于信托资金流向房地产的管控有所加强,年中时有传言光大信托和国投泰康信托暂停所有房地产类项目,引起市场一片哗然,随后市场又有"2万亿地产类通道业务清零"的说法. ...

  • 一文读懂企业IPO需要聘请的各种中介机构(投行方法论系列)

    目前A股IPO的中介机构,券商.会计师.律师这三大机构,为一般的大众所熟悉.但实际上,A股IPO最多有可能涉及到26个中介机构,分别为:1.IPO顾问.2.券商.3.会计师.4.中国律师.5.海外律师 ...

  • 一文读懂!在家煎煮中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张晓 赵薇 刘天聪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选择用中药来调养身体,取药回家围在炉旁慢慢等待药香四溢.如何正确煎煮中药汤剂?专家告诉你! 1.煎前浸泡 煎前浸泡既利于有 ...

  • 一文读懂 丨 针灸绝技:过眼热

    导读:"过眼热"是传统针刺手法,是"烧山火"针刺手法的一种.它选取风池穴作为手法施术的部位,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下热感传导至眼区,称为"过眼热&quo ...

  • 为什么会心跳慢?要不要治疗?一文读懂!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次/分就称为心动过缓,也叫心跳过慢. 大家最关心的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心跳慢?需要治疗吗? 心跳过慢的原因五花八门,下面就来聊一聊心跳过慢的常见原因和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