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唐·李商隐
隋宫 唐·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
乘兴句:《晋书·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省:明察,懂得。
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隋书·炀帝纪》载:隋炀帝巡游,大臣上表劝谏者皆斩之,遂无人敢谏。大业十四年(618),在行宫里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杀。
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翻译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
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
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阅读理解
1. 两首诗题材相近,表现手法也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两首诗都以隋朝的衰亡为题材借古讽今,都用了对比的手法。《隋宫》用“宫锦”与“障泥”、船“帆”相对比,隋炀帝一人“乘兴南游”和“举国裁宫锦”也形成对比直写皇者的腐朽荒淫,极端挥霍,导致隋朝衰亡。《汴河曲》开头两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比,见出自然永恒、人世沧桑、豪华如烟、历史无情。
2. 《隋宫》为咏史诗,《汴河曲》为怀古诗,借用杜诗来概括,可谓一则“举隅见烦费”,一则“引古惜兴亡”。请谈谈你的理解。咏史与怀古,性质相近但有区别。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因迹起情,重在抒写历史沧桑之慨;咏史实(史实)而怀古虚(意象)。《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表现帝王南游的奢靡浪费,从而寓含奢淫覆国之戒;而《汴河曲》只就“汴水、隋宫、长堤、柳树”等带有沧桑感的物象虚加点染咏叹,抒发今昔盛衰之慨,吊古伤今之情。而正如杜诗所言,一则“举隅见烦费”,一则“引古惜兴亡”。
3. 两首诗题材相近,表现手法也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两首诗都以隋朝的衰亡为题材借古讽今,都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隋宫》用“宫锦”与“障泥”、船“帆”相对比,隋炀帝一人“乘兴南游”和“举国裁宫锦”也形成对比直写皇者的腐朽荒淫,极端挥霍,导致隋朝衰亡。《汴河曲》开头两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比,见出自然永恒、人世沧桑、豪华如烟、历史无情
4. 《隋宫》为咏史诗,《汴河曲》为怀古诗,借用杜诗来概括,可谓一则“举隅见烦费”,一则“引古惜兴亡”。请谈谈你的理解。
咏史与怀古,性质相近但有区别。(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因迹起情,重在抒写历史沧桑之慨;咏史实(史实)而怀古虚(意象)。(2分)《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表现帝王南游的奢靡浪费,从而寓含奢淫覆国之戒;而《汴河曲》只就“汴水、隋宫、长堤、柳树”等带有沧桑感的物象虚加点染咏叹,抒发今昔盛衰之慨,吊古伤今之情。而正如杜诗所言,一则“举隅见烦费”,一则“引古惜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