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大病卧床,看来来日不多。太子李治跪...
李世民大病卧床,看来来日不多。太子李治跪在李世民床前,泪如雨下:“父亲,您走了教孩儿怎么办?”
李世民咳嗽了几声,挥退丫鬟道:“有无忌、遂良在,国事方面你就不需要担心了。就是有一点,我怕你对付不了。”
李治兄弟几个排第九,继承皇位按道理是轮不到他的,可李世民嫡出的儿子里,大儿子承乾被废、二儿子青鸟不贤,四儿子李泰阴险歹毒……权衡利弊得失,李世民最终听从了长孙无忌的建议,立了李治。
李治生性懦弱、不善权谋,李世民很清楚,即便如此,不立李治,别人上去也坐不住,因为李治有个握有实权的舅舅——长孙无忌,这一点《资治通鉴》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一句:“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不难想象长孙无忌的能量有多大。
那么,李世民究竟担心什么?
是李勣。
李世民告诉李治:“李勣,这个人能力很强,有我在,他不敢骄狂,可你对他没有恩,一旦我走了,到时候就怕你镇不住啊!。”
《资治通鉴》有记载:“李世勣(李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可怜天下父母心,李世民为了儿子,真是操碎了心。
说到这里,李世民拉着李治的手,又说:“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李勣。这个人能力很强,我在时,他不敢骄狂。一旦我走了,你对他没有恩德,怕是镇不住他呀。”
李治本来就没主意,这下更慌了,哭哭啼啼问老爸,这可怎么办呀?
李世民说:“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这是《资治通鉴》原话。
翻译过来就是:我现在把他贬到外地,如果他接旨即行,等我死后,你再亲自提拔他为仆射,如果他腻腻歪歪不想走,别犹豫,马上杀了他。
李治还是有点不明白。
李世民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很快就把李勣调回洛阳,委任尚书左仆射,仆射相当于宰相,李勣摇身一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世民这步棋,本来是帮助李治建立一股制约元老重臣的重要力量,只可惜他看对了李勣之才,却看错了李勣之德。
此后,高宗想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等一干忠臣坚决反对,李治犹豫不定,于是问计李勣,李勣本可以秉公直言,没想到他为了巩固地位,刻意巴结高宗,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
有了重臣支持,高宗一下子腰板硬了起来,于是他快刀斩乱麻,将反对最为激烈的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武则天成功上位。
@江上孤舟
再后来,武则天一步步蚕食大唐天下,最终改唐为周,究其原因,李世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安排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本已经足够,可他偏偏不信任他们,非要玩权力平衡的游戏,也不想想懦弱无能的李治可否接得住?
这个故事就记载于《资治通鉴》中,不得不说,李世民真的是一个谋略高手,为了让儿子坐稳皇位,可谓是煞费苦心。这也让我想到了康熙去世前,把重臣张廷玉申斥罢黜,这一招大概是跟李世民学的吧?
怎么样,历史很有趣吧。秦王嬴政、大唐李世民、朱元璋、乾隆等各种大人物小市民故事应有尽有。其实,读历史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丘吉尔说:“不学习历史注定要重复错误。”读史可以明智,鉴古方能知今。成功人士普遍爱读史,晚清名臣曾国藩不但自己读,还要求孩子读,光读还不够,还要做笔记,写心得。
《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教材,那么年轻人有没有必要读《资治通鉴》呢?答案是有必要。不论是从国家治理的宏观角度还是从个人生存的微观角度,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历史上并无太大差别
《资治通鉴》如果理解透彻了,比不看史的人,就相当于多出来1300多年的生活经验,如果生活工作中,因为利益关系,需要和这些庸人争锋相对,必然会有极大的优势。
普通人看个一两遍,在职场、商场、官场、情场等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场景,都更不容易走弯路,更容易取得更大成功。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精装礼盒版,鎏金封面,内容完整!白话版一看就懂。一套分为4本,仅需98元即可带回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