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请周亚夫吃肉但没筷子,周亚夫不满,一个举动把自己送入坟墓

这天城西有个算命的,被河内郡守周亚夫给逮着了。

算命的:这位先生,看您面相不凡。三年定当封侯、八年能做丞相、九年后却会饿死!老朽可以化解你的灾祸,不知你是愿意听呢?还是愿意听呢?

周亚夫:少废话!暂住证、身份证、营业执照统统拿出来!

算命的:咳咳,我乃游方高人,通融一下嘛!

周亚夫:那就是无照经营了?再不收摊,把你和烤面筋的一块弄走。

算命的临走前对周亚夫说:"唉,您嘴边那条竖直的纹路,就是饿死的面相啊!"

这个对话是当时还在做河内郡守的周亚夫在巡视工作的时候和一位算命的说的。

当时,周亚夫并没太在意。可没想到这位算命的先生却是真的算准了。

公元前152年周亚夫做上了大汉丞相。如同父亲一般,他们达到人生荣耀的顶峰后,便开始被皇帝所厌恶。原因很简单:这爷俩的性格老实正直。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汉景帝还是蛮器重周亚夫的,但是这个周亚夫可能也是没什么脑子的,一手的好牌打稀烂啊。

汉景帝对周亚夫不满,开始疏远

《史记》中有记载:汉景帝想废了太子刘荣,改立刘彻当太子。

这时候聪明的人都应该知道,进言是该进言的。但你不能左右皇帝的想法啊。但是我们的周丞相可不一样,他跳出来告诉汉景帝:"你想立刘彻当太子?我不同意!"

谁接班那是上司的事情啊,你一个员工,就算是丞相吧,你能力强,也不能这么跟着瞎掺和吧。

《史记》原话是这么记载的:"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

这件事之后,汉景帝就开始疏远周亚夫,但是周亚夫不自知。

暴脾气周亚夫称病不上朝,更惹汉景帝厌恶

公元前147年前《史记》记载:"亚夫因谢病"

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匈奴王来投降汉朝,汉景帝一高兴就要封匈奴王为候。

周亚夫又又跳出来,说"我不同意!这是背主求荣。封侯的话不就是鼓励其他臣子也可以这么做吗?"

汉景帝又不高兴了,心想怎么哪儿都有你呢。

于是他就坚决不采取周亚夫的意见,还是把匈奴王封了侯。

周亚夫一看,你不把我这个丞相放眼里是吧,好你不听我的,我还不来上朝了,我称病。

这件事之后,汉景帝更是厌恶周亚夫。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肉,周亚夫自掘坟墓

虽然不满,但是汉景帝还是没有动周亚夫。这样和平相处了几年之后,汉景帝觉得自己的身体越发不行了,可能没几天可活了。

他便想到周亚夫,自己身死之后,这人能好好辅佐新皇帝吗?

为了试探周亚夫,汉景帝想了一个计策。

《史记》中记载: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意思就是汉景帝请周亚夫来吃肉,但是肉没切,也没筷子。周亚夫一看就懵了。估计当时汉景帝看周亚夫那样,心里还是很得意的:反正就是这样的,你自己看着办。

果然,暴脾气的周亚夫又吵吵起来了"不给我筷子,我怎么吃?赶紧的给我拿双筷子来啊。"

汉景帝呵斥道"你吵什么吵,难道这些不能满足你吗?"

周亚夫起身不情愿的谢罪,汉景帝刚让他平身。他就二话不说的走了。对就是二话不说,招呼都不打。就是这一举动,让他给自己挖了坟。

汉景帝愤恨的说道:"一有不满,他就大发脾气。这这种人怎么能留着辅佐少主"

由此,汉景帝便动了杀心,但他一直没理由,只好作罢。

周亚夫儿子实力坑爹,给汉景帝找好了理由

周亚夫那次回家之后病倒了,儿子周阳看他年纪也大了,就想准备点陪葬的东西,结果实力坑死爹。

周亚夫曾是打匈奴、平叛乱的举世名将,周阳便在黑市上偷偷买了五百甲盾。这玩意当时属于管制器械,严禁私人买卖的。后来仆人告发周家囤积违禁品,意图谋反。

汉景帝派人来调查,就像当年汉文帝调查周勃一样。周亚夫还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也像父亲当年一样保持沉默。汉景帝得知后很生气,将他押到京城交给最高检审理。

正好,汉景帝正愁没理由收拾周亚夫呢。

当时主审的廷尉问周亚夫:"你是不是想造反啊"

周亚夫说"老子没有,你跟我这儿扯什么鬼东西呢。那些东西是殉葬品,殉葬用的,何谈造反一说?"

廷尉听到这里冷笑了一声:"你就算在地上不造反,你也是想到了阴间造反吧。"

于是周亚夫就被这样关进了大牢。

周亚夫什么人啊,倔强,暴脾气,他被关进的大牢正是当年父亲住的那一间。他想到自己竟然和父亲当年一样,越想越憋屈,就开始绝食抗议。

汉景帝本来就想弄死他,才不会管他呢。周亚夫一看没人管我,就更生气了。这样关了五天之后,他就饿死了。

临死之前还吐血了,应该是气的。

这个特别不讲道理的著名案例在《史记》中有完整的记载。包括前因后果,汉景帝逼死周亚夫的真正目的。读完之后才觉细思恐极。

除了我上面说的那几个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当年周亚夫的老爹周勃铲除了惠帝之子,手段极其毒辣,汉景帝实在不敢保证周亚夫会不会对刘彻这样。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这是《史记》的这个小故事教给我的道理。

这本书中可以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虽然司马迁在书中对于有些方面确实有一些瑕疵,比如始皇帝系列,但绝大多数篇幅,确确实实担得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所有描写中,结构精妙,堪称没有一句闲笔。

这本书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是帮助我们还原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历史归属感。历史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它连接着我们和我们脚下的土地,给我们归属感,试着设想一下,假若没有历史,我们会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历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避免很多决策性失误,这就是读史使人明智的原因,历史还能培养人的主观判断力和客观分析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说历史学的好的人很优秀。因他们说话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历史还能培养人的思辨思维。

因此,出版社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去理解史记,就将原文进行了注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