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
最近老是看到有关各种霸道总裁的各种神剧,各种网络小说中都是霸总的推文。前几天本来想刷一下看有没有一本书,看看有没有哪所大学有相关课,结果打开某站霸屏的基本都是充满人欲横流的视频推荐。
虽然说,食色性也,是人之本性,但是对于一个以未成年居多的网站,充斥人欲的霸总和插足他人家庭的各种理由的女孩子。一个个都是被拍的为了爱情委身。
其实,我不想说是网络戕害了少年的三观。作为已经上了年纪的我来说,我觉得一个作者要对观众和读者负责。
不是通过不择手段的积累了财富,就可以为所谓欲,变着各种花样挑战社会秩序,挑战法律的法盲。
虽然生活让很多人过得一地鸡毛,七零八落,负重不堪,需要一种释放压力的窗口。然而,我始终不明白,遇到现实中要是真的遇到那种人,难道不是噩梦的开始吗?
作为八零后出生的人,基本上是看着某瑶的三儿万岁,没有是非观的某镛的武侠,度过了青春,有多少人的三观毁在这种扭曲丛林法则中不能自拔。
一个个觉得都是被宠上天的公主,一个个是身怀绝技的高手,最后被现实打的七零八落,啃了满嘴的鸡毛。
一个人的三观要是没有在十一二岁左右建立,以后要么生活的一团糟,要么走很多弯路,碰的头破血流,嫣然回首,人生已过半。黄金时期就是在各种蹉跎中度过,愧对家庭,愧对父母,愧对社会。最悲催的事就是愧对自己的年华。一个人最黄金的时期,就被混乱无序,盲目自信,过度消费掉。
有人说,走进国学的有些人走的很极端,其实我老是觉得他们是在发现身心疲惫不堪时,想要找一个安顿疲惫身躯的净土。有人走进佛学,为了安顿疲惫不堪,到处放生,到处做布施。其实,很多人不知,在他们眼中是做慈善,在别人眼里是施舍。宛如梁武帝虽然倾尽天下捐身佛法,最后竟然被侯景之乱时饿死在宫中。只得了一个很小的佛果。佛祖是放下王子之位,苦修成佛。一心向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没有追求个人得失。现在很多人做慈善,是为了避税,为了一个好的名声,故意为之,有消费大众的菩提心之嫌。
《红楼梦》中有一种家仆成为家生子。就是这些家仆已经有了类似出了五服之外的外枝。有些人从此会有机会登大雅之堂,成为栋梁之才。这不是一种施舍的慈善,而是真的慈善。有人曾说,19世纪以前的地主乡绅,他们逢年过节都要给乞丐,贫困户施舍,当时他们会在三更天让长工挨家挨户的去悄悄地放碎银子在门口。第二天那些人一觉醒来,发现那些碎银子,会对天朝拜,感谢苍天慈悲为怀,怜悯之心,送来的钱,让他们度过危机。
这种霸道就是从骨子里透漏出来的。他不需要亲自去施舍,自然施舍。不需要接受施舍的人对他感恩戴德。充分尊重了人性的尊严。上天的恩赐,接受者没有任何尊严受损之感。嗟来之食不食,最贫穷的人也需要活下去的尊严。
其实,一个在儒家文化熏陶浸润的人,不会出现那种霸道总裁的做法。儒释道文化同时浸润的人,即使悲痛到王璨写的《七哀诗》那样,也会身同感受,虽然不会那么深刻,也会悲痛心中开,哀到骨髓中的痛。
大多数的一般人,只要做到不危害社会,不给社会添麻烦,就是好人,一生平安了。
治国平天下是是士大夫的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苦读挤进士大夫之族,更多的人只能做好修身齐家,家和万事兴。
一个人的修养,是从骨髓中透漏出来的。不是包装伪装就能表现出来的。
上了年纪,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还不忘写信提醒有关部门,不要各种人欲横流的神剧霸屏。有些人看着眼馋,有些人看着不堪入目。这就是差别!骨子里的差别。
有些人拿着国外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各种宣传,风靡一时,结果拿着自己健康的孩子做了试验品。这和拜金的父母将子女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区别不大。
霸道不是时刻都在违法边缘。霸道是骨子里透漏出来的修养。是对人生的自信,是对自我实力的清晰认识,颜子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是对自我生命的清晰认识。落落如丧家犬的孔子,一生奔波劳累,不忘教书育人,是他对人生使命的高度认知。
老子骑青牛,最后留下五千言,是他的使命所在。
有些人活着没有了灵魂,有些人归隐道山,灵魂依旧过着。活着的灵魂是要亲吻一抔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