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郑 文
去年新鲜出炉,被福克斯购买版权并上榜豆瓣年度榜单,且被评为“2018评分最高的大陆网络综艺”的《这!就是灌篮》,让低迷已久的体育综艺看到了振兴的曙光。2019年在中国举办的篮球世界杯更是被视作最好的助燃剂,各视频平台都希望能借势打造出爆款篮球综艺,吸引以男性为主力的体育群体,拓展黏性用户群。当然,其背后衍生的巨大商业价值也充满了诱惑力。仅止到暑假期间,腾讯一口气推出了《我要打篮球》、《篮板青春》、《超级企鹅联盟:Super3星斗场》三档篮球综艺;而优酷则继续加码《这!就是灌篮》的第二季。但,随着男篮兵败世界杯,观众对男篮的失望是否会间接影响到篮球综艺的口碑和关注度?而播出尚未过半的《我要打篮球》和《这!就是灌篮2》,又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赛程”?
在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篮球》、《这!就是灌篮2》和《篮板青春》三档节目里,表现最好的是腾讯视频的《我要打篮球》,单集播放量最高7700万,骨朵热度指数最高66.6。此前,腾讯将《这!就是灌篮》主创人马“连锅端”,不仅让播出平台升级,上季领队李易峰、林书豪也跟着跳槽加盟腾讯,无论是合作伙伴、支撑保障还是制作团队,全方位“顶配”加持,甚至还携手官方战略合作伙伴CBA,为节目最终的MVP选手提供任选CBA俱乐部的试训机会。而为了摆脱掉《这!就是灌篮》的影子,《我要打篮球》在节目设计上做了更多的发展创新,比如引入战力值这个新概念,赛制也变得更激进,甚至在第三期就淘汰了实力最强、讨论度最大的刘鸿博。但这些变化于节目究竟是利是弊,还是见仁见智。
《这!就是灌篮2》是由全新的团队制作,对《灌篮1》的态度主要是继承,相比《我要打篮球》导师阵容弱一些,由白敬亭担任发起人,孙悦、王仕鹏、尼克·杨担任教练;球员质量要更高,除了有王少杰,王增杰,张智扬,头盔,曹芳,凯瑞图,周楷恒这种在各自圈子里大魔王级别的人物,甚至还将CUBA的24名全明星球员直接入选节目;比赛制度上也要更合理一些,可以让更好的球员有更大的机会留下,球员发挥也因此更自如一点。
《篮板青春》则将目光对准高中校园篮球,选出16位高中篮球少年进入训练营,最终组成一支球队,暑假在日本和中国分别与能代工高、福冈一中进行友谊赛,节目使用6期点播+2期比赛直播的方式,把篮球竞技与选手养成进行了充分的结合,以体现出竞技精神和热血力量。虽然从数据来看,8集播放总量未过亿的成绩实在不算亮眼,但相比另两档篮球综艺,《篮板青春》最吸引人的点是,实打实的打比赛,所以不用那种漫画形式的镜头反复回放,整体节奏流畅许多,与日本高中的直播更是看得人酣畅淋漓。
中国男篮提早结束世界杯征程,奥运会排位赛又失利,让播出档期与世界杯正撞,想要借势的《我要打篮球》和《这!就是灌篮2》陷入了尴尬境地。数据显示,两档节目的热度均呈直线下滑的趋势。从曾经的偶尔打进世界杯前八,到如今16强不入,中国男篮的表现确实对球迷的热情打击巨大,与委内瑞拉那一场比赛之后,从热搜关键词“男篮输球后球迷喊退票”“王仕鹏怒批男篮年轻球员”“周琦不敢祈求原谅”,都可以感受得到球迷受伤之重。
虽然篮球综艺与世界杯结果并无直接关联,但成王败寇,作为综艺节目,一定会因迁怒,而被扣上“让运动员过度商业化,从而影响业务能力“的帽子。此前,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接连参加《我家那闺女》和《女儿们的恋爱》两档观察类真人秀,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冷嘲热讽;跳高运动员张国伟在未经上级领导审批的情况下,参加综艺节目《密室大逃脱》的录制,被国家队通报批评、并且开除留队察看处分。
上一季《这!就是灌篮》的领队郭艾伦,就在对战委内瑞拉的比赛后 ,遭到网友的疯狂攻击,只因他全场7投0中,三分球5投0中,最后只是靠罚球得到了1分。事实上,世界杯的”孤胆英雄“易建联也参加了这一档综艺,业务能力并没有受影响,所以网友的攻击并不理智,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情感上,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比赛的失利,让很多球迷对篮球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排斥情绪,选择不看是最为直接的方式。而篮球明星在综艺节目中被神化,却在正式比赛时溃败的巨大反差,也让观众感受到篮球综艺的不真实性。节目热度的大降温也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不可抗的外力因素,原本被看好首播势头也不错的《我要打篮球》的热度下降,还有一部分原因要归责于节目组营销方向的跑偏。因为集合了李易峰和邓伦两大流量,所以在预热期间,节目组就希望能借助粉丝的互撕来炒热度,包括暗戳戳的混淆番位,标题恶意调侃或弱化,封面图片独缺主要明星嘉宾等方式来激怒粉丝。
到世界杯失利后的第四期,为了让《我要打篮球》有更高的关注度,节目组甚至想要模仿《中餐厅3》,把李易峰塑造成“黄晓明第二”。结果却是让忍无可忍的蜜蜂(李易峰粉丝)们集体发布了“不约”公告,从此退出节目的自发宣传。这个对篮球运动热度贡献值第一的明星粉丝团的退出,对节目流量损失巨大。
所以,玩营销也一定要讲究一个度。
篮球综艺,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从早期的《星跳水立方》《中国星跳跃》,到近年来的《超新星全运会》《来吧冠军》,一直以来,综艺节目就乐此不疲在尝试着做体育与娱乐的跨圈层结合,但却又从未出现过爆款。而之所以各平台都愿意将宝押在篮球之上,是有原因的。据智酷研究中心在2018年发布的《从竞技到时尚:中国篮球产业&球迷喜好白皮书》显示,在20岁以下年轻人和25-35岁成年人两个典型群体中,反馈身边好友喜欢篮球最多的网民分别为52%和40%左右,在所有运动中排名第一。
可是,作为一项拥有4亿庞大受众群体,和其他项目难以企及的商业化市场基础的运动,却为什么在集合了顶级配置后,依然无法打造出一档爆款综艺呢?这个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世界杯失利的大环境,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观众从竞技体育中所能获得的刺激与快感,综艺节目无法满足。相比顶尖赛事的刺激与真实性,综艺里的3V3,1V1的比拼无疑隔靴搔痒。而大众化又是一柄双刃剑,可以满足受众需求的地方太多,从NBA到CBA,从世界杯到锦标赛,篮球比赛赛事众多,且都拥有成熟的直播与转播机制,观众并不缺乏观看篮球比赛的渠道和机会。从技术性与可看性来讲,综艺里的大神级选手,连进CBA做板凳球员的资格都难。篮球综艺需要面对的还有一个受众错位的难题,据艺恩数据调查显示,近3年来,在头部TOP10网络综艺里,女性比例比男性比例超出两成多,可见综艺节目的主力观看群体旧是女性。而三档篮球综艺的观众占比,男性均超过70%。这也是篮球综艺选择流量明星的主要原因,但即便他们调动了女性观众的观看热情,但后续的观看粘性很成问题。
去年的《这!就是灌篮》是最接近爆款的一次时机,也是基于新鲜感。可是对观众来讲,了解套路后,观看续集的热情就减退了许多,尤其是在有专业篮球比赛提供消遣的情况下,综艺遂成了鸡肋。《灌篮高手》中的那一句“教练,我想打篮球”,曾经燃起无数人的篮球梦。而张宁、祝铭震等从《这!就是灌篮》走出来的人气球员,也让更多的少年坚定自己的篮球梦想:凡人,也可以成为篮球明星。
篮球训练是枯燥乏味的,综艺节目却可以因为趣味性,让许多孩子喜欢上这项运动,那些因为身体先天条件不足,早年无法接受专业训练的,也能通过另一种方式完成儿时的NBA梦。就像《我要打篮球》中,“滑翔机”矣进宏说的那样,他来参加节目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他的家乡云南,也有许许多多有着篮球梦的年轻人,他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同样的,来自清华大学的CUBA职业球员王楠也提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发展家乡内蒙的篮球体系。
结语:参加综艺节目的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有大学生,有野球手,但正是这些基数巨大的普通人,支撑着中国篮球的底层,他们的使命不比中国男篮,不比CBA的专业运动员低下,他们让更多的孩子热爱篮球。正是这一群默默努力的人,让我们相信,中国的篮球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