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走出低谷的国产剧市场,预示了哪些复苏信号?

撰文丨秋  葵

编辑丨奈  奈

文娱价值官解读:

今年的开年大剧,由于古装剧和大IP剧的缺失并未掀起太大波澜,硝烟味不算太浓,不过3月的荧屏却打破了平淡,惊喜连连。无论是古装玄幻题材的《黄金瞳》、《东宫》还是现实题材的《都挺好》、《芝麻胡同》、《老中医》,每部都可圈可点,不乏亮点。

虽然缺乏爆款大剧的提振,但整体收视和口碑都在稳步复苏。台网剧的差异化竞争、题材细分对不同圈层的关照,促使3月荧屏出现了一批小而美的精品剧,也开始让国产剧走出去年的低谷,露出复兴的曙光。

整体水准在线,国产剧艰难爬出泥沼

进入3月份之后,陆续有不少的新剧上线,原本比较平淡的影视剧市场进入新一波开播热潮。

截至3月11日,2019年在各大卫视及视频网站2019年新开播的剧目中,有16部剧目豆瓣评分达到6分以上,7分以上剧目8部,8分以上剧目1部。(数据不含2019年1月1日前开播,跨年播出的剧目。)去年同期,豆瓣评分在6分以上的新剧只有10部,评分在5分以下的新剧却多达18部,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今年的新剧整体口碑不错,烂剧比例出现下降,国产剧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爆款一枝独秀、烂剧越来越没下限的两极分化势头得到遏制。

其中正午阳光的新剧《都挺好》豆瓣评分一直在8.4到8.5分之间徘徊,这个评分是在《大江大河》9.0的评分之后最高的评分,这几年,国产剧能够达到8.5评分的寥寥无几,不出意外,《都挺好》基本能够提前预定国产剧年度口碑十强了。

而在《都挺好》播出之前,这部剧并未受到市场的太多关注,虽然同样是正午阳光和阿耐的“黄金搭配”,但相比《欢乐颂》和《大江大河》的大规模宣传和颇多的亮点,这部纯家长里短的家庭剧显得过于平淡,一开始并不具备成为黑马的先天优势。

爱奇艺的青春题材剧《独家记忆》紧随其后,豆瓣评分也稳定在7.4分,要知道,青春校园网剧一直是烂剧的重灾区,也是最容易在豆瓣“翻车”的题材,这次《独家记忆》凭借高水准的制作、扎实的故事摆脱了同类题材狗血玛丽苏的套路,被豆瓣网友誉为标志着国产青春剧走向正轨(该剧详细分析请点击“《独家记忆》的爆款逻辑”一文)。

此外,《芝麻胡同》以7.2分位列第三,这部充满老北京生活人情味的现当代剧,笑点感动泪点都在,节奏也很快,虽然开播首日东方卫视的收视率只有0.2,但随着剧情展开,这部剧的口碑也在不断抬升,上周该剧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双台播放收视率连续同破1.0,这也说明,好剧是不受地域和文化背景限制的,只要质量上乘,京味题材在上海也能开拓出新天地,可以在更大维度上吸引不同圈层的观众。

收视率方面,截至3月11日,今年新剧共有14部平均收视率破1,14部新剧的平均收视率为1.172.去年一季度,12部新剧平均收视率破1,12部剧的平均收视率为1.043,虽然增长并不明显,但在电视台影响力和收入整体滑坡的大环境下,今年国产剧收视率逆势而上出现了小范围的增长实属不易,当环境整体低迷之际,资本对数字更为敏感,即使是小小的变化,对市场的提振作用也是明显的。

虽然开年大剧的平淡让当时业内预测今年国产剧会继续“丧”的态势,但二三月份各种新剧的口碑和收视都在稳步上升,也让业内对今年国产剧市场此前的悲观预测出现了一定的松动。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势,即使全年没有出现超级大爆款,市场的整体复苏也不会停止,国产剧依然具备爬出泥沼的可能性。

圈层剧屡次催生“黑马”

2019年开年以来,虽然没有看到令人惊艳的超级大IP,但电视剧市场呈现了很多与以往不一样的特色。当下观众的审美越来越多元,人们从对流量鲜肉和大女主戏中逐渐冷静,大而全的那种爆款模式正在失效,台网剧的差异化竞争催生出一批小而美的精品剧,这些剧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凭借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对某一题材的深耕、对某一圈层的精准关照,这些剧开播后往往能逆势而上,纷纷成为收视和口碑的“黑马”。

无论是现代剧还是年代剧,今年开播的多数新剧在服化道和台词方面都比较考究,《老中医》的制作团队为了打造精品力作,除了与演员反复琢磨戏,还大胆启用库克镜头,并运用暖光源处理夜景,这让拍摄团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但对品质的提升是有明显帮助的。在剧情、道具等细节方面也极其考究,小到墙上挂画的挂钩都完全还原了上世纪30年代的样式。

作为一部京味十足的年代剧,《芝麻胡同》着重表现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老北京人的体面、时髦和讲究。剧中对酱菜做法、经营,以及家庭戏上的刻画让很多观众评价该剧有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味道。

几部剧的台词也相当有特色,《芝麻胡同》中大量老北京话听上去十分考究,有独属于北方的“扯闲篇儿”的幽默。《都挺好》中大量鲜活的台词让整部剧非常接地气、非常贴近生活。

对一部剧来说,服化道和台词往往是品质最直接的风向标,也是一部剧冲击精品的基石,当然,在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这些新剧逆势而上的深层原因在于每一部都舍弃了大而全的追求,转而深耕某一细分领域,精准俘获某一圈层观众,随着口碑和热度的发酵,再去打破圈层,由“精”转“博”。

两部年代剧《老中医》和《芝麻胡同》走的都是传统老派路线,将中医和酱菜两个中国土生土长的行当搬到荧屏上来,题材非常精准,这样的细分一开始对中老年观众具有天然的黏性,在做好圈层的基础上,两部剧都用生意模式、家庭结构、时代背景去延展故事冲突和人物性格,剧中矛盾此起彼伏、情感曲折纠结,整部剧的看点不断被加厚,这样反而对年轻观众更有新鲜感,最后又走出了题材的限制,拓展出更宽的圈层。

《都挺好》则是聚焦当代生活,这部剧的切口同样非常小,从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开始,一点点展现矛盾纠结,去探讨原生家庭价值观扭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十分切合当下年轻人的关注点,是核心痛点也是敏感话题。平民化、接地气,既有现实意义,又极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一开始这样的家庭剧可能更受中老年女性观众青睐,但很快就因为直击子女痛点,又会吸引很多年轻人来追剧。

实际上,在正午阳光的另一部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原生家庭”情节在播出时就曾引发过相关讨论,这次姚晨饰演的苏明玉是翻版的樊胜美,正午阳光对于这样小切口家庭剧的打造已经炉火纯青,始于圈层又打破圈层的《都挺好》看似是一出都市情感伦理,但穿插其间的原生家庭矛盾、子女成长路径的探讨都引发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热议,其受众群体不再狭窄,最后能无限拓宽和上升。

老戏骨们的小阳春

有意思的是,今年几部黑马剧都没有看到小鲜肉和小鲜花的影子,男女主角都是老戏骨挑大梁,唯一一部由流量小鲜花周冬雨担任女主角的新剧《幕后之王》本来被寄予厚望,最后却意外扑街,口碑收视都远不及预期。

从《老中医》的陈宝国、冯远征,到《芝麻胡同》中的何冰、刘蓓,再到《都挺好》里的倪大红、陈瑾,今年口碑流量双丰收的新剧,无一例外都是老戏骨们主演的,其精湛的演技、对角色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为一部剧的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的演技和对角色的塑造也成为一部剧的最大亮点之一。

《都挺好》播出后,倪大红饰演的的“作精老爹”苏大强就刷爆朋友圈,令人又爱又恨的演技和各种奇葩理论截图迅速走红。《芝麻胡同》里何冰演绎的严振声,无论从走路的姿势、速度,说话时的肢体语言、神情,眼神,都会让人觉得干净利落,恰到好处,一颦一笑、一静一动全是戏,和刘蓓的对手戏场场精彩。

从2014年《古剑奇谭》的成功开始,大IP配小鲜肉组合受到青睐和追捧,娱乐圈由此掀起“流量风潮”,小鲜肉小鲜花就成为各种影视剧的主角,老戏骨们更是颇有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心酸,濮存昕甚至曾在采访中表示:“影视作品也没有我的活儿,我演的东西没人看。”

不过随着片酬和演技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流量收割机”逐渐耗掉了观众的热情与信任,这种虽烧钱但简易的改编模式逐渐失灵,观众对缺少诚意、花拳绣腿的表演不买账了,反而粉起了具有一定年龄感的老戏骨“达康书记”和“育良书记”。

从去年开始,不少国产剧开始大量启用老戏骨,不过多数依然是给流量明星们保驾护航,扮演着“绿叶”的角色,不过今年的新剧,老戏骨们纷纷成为真正的主角,郭京飞、高鑫、李念等中生代演员紧随其后,通过老戏骨和中生代实力演员,这些剧织就了一张非常绵密的演技网,与此同时,观众已经在应接不暇、狂轰滥炸的各类IP剧中逐渐培养起理智和成熟的观看选择,这些剧正好迎合了观众和市场变化,看似黑马,其实走红也在情理之中。

结语:

事实上,百花齐放的市场更具可持续性,细水长流各领风骚的创作生态更健康,靠一部超级爆款吸走全部资源去赌输赢风险太大,这样的模式也难以为继。经历了去年的低谷和“丧”之后,市场发挥了它特有的调节作用,各种行业弊端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坚冰也有融化迹象。信心有时比黄金还宝贵,当国产剧真正革除了弊端、构建了良性生态,复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原创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