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求真》第八编:厥阴篇 第六章:阴阳易病差后劳复

郭生白 本能学堂

第八编:厥阴

第六章:阴阳易病差后劳复

1、“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休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按巢元方《病源论》说:“阴阴易者,男子病新差,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阳易。妇人病新差,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阴易。”巢氏之说也并没有提出病理上的根据。但后世读伤寒的皆遵此说。但是这种经交接而传染的病例,在临床中是从未见过的,而且在前人的记载中也未曾闻见。不过却有伤寒患者因交接而病情逆转的例。如证治准绳说:“尝治伤寒病未平复,犯房室,命在须臾,用独参汤调烧裈散,凡服参一二斤余,得愈者三四人。”这种伤寒患者新差犯房室病情转化的记载却不很少,从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是存在的。然而阴阳易这个病,本来是指伤寒患者经交接而病情恶化。从其名义上说也正是如此。易经说:“阴,地道也,妻道也。”易经又以阳为天道、夫道,用阴阳代言男女或夫妻。易字的文义,按说文,“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按易字的形象是日在上,月在下,如阴阳相交。原来阴阳易的含义是指男女相交。伤寒男女相交之病,无论新差或未差,是伤寒患者的病情恶化,决不是经交接而传染给健康的男女。若把阴阳易训为男女交换之义,那是十分错误的。巢氏的阴易、阳易之说,未必不是由“阴阳易之为病,”解作伤寒男女交换之病而来。但伤寒患者经交接而病情恶化,为本条所说症状,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然而男女交接之时,人的各种功能都处于异常的情况,如神经系统的分泌、代谢,以及呼吸,心跳等等都为之而有剧烈的变化,而且交接之后精力疲惫劳乏甚为显著。这一系列功能上的改变必将对抗病产生极坏的影响。但烧裈散为何治得阴阳易病,尚不能理解。

“烧裈散方: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约1克),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裈烧服。”

按:妇人中裈即内中贴身之裈,近隐处即近阴户处。

2、“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大病指伤寒之类,差即瘥,说文:“病愈也。”按《伤寒论》文例中,病愈,是病理过程已告结束,生理活动已经正常。如:“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自衄者愈”等等。差指病的大势已去,邪气已微,正气未复。如“小差”,“已差”等等。差与愈是有区别的。有差后的劳复。而无愈后的劳复。劳复是因劳而复病。劳概劳心与劳力,劳则消耗精气,当正气未复之时劳则伤正,正气伤则邪易复,此条有方无证,以药逆测,当是心胸烦满、懊憹不眠等证。此方乃栀子豉加枳实。

“枳实栀子汤方:

枳实三枚,栀子14枚擘,豉200毫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1400毫升,空煮取800毫升。内枳实栀子煮取400毫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复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按:清浆水,《千金》作酢浆。酢音醋,义同。清浆水即酸浆水、空煮即浓缩之意。酸浆水功能消食下气除烦。大黄为博棋子1枚约重1.5克。从有宿食加大黄一语,可知此证为胃热胸膈烦满。若有宿食即为实满而加大黄。参看栀子豉汤条方解。

3、“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此条差后再发热是余热未清,若有少阳证如喜呕、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胸胁满、脉弦细等之一者,可与小柴胡汤。脉浮发热可与柴胡桂枝汤、或桂枝汤取微汗。若脉沉实发热大便燥或不大便或有宿食的可选择大柴胡汤或枳实栀子加大黄汤或调胃承气汤酌情治之。

4、“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

大病指伤寒类病、新差气虚,下焦气化失常。腰以下有水气宜利小便。陆渊雷先生说:“牡蛎泽泻散实肿阳水大验。不必腰以下肿,也不必大病差后。”此先生之临床经验。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泽泻,葶苈子,商陆根,海藻,蜀漆,括蒌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1克,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此方治表里上下之水气,但须为阳性之水。若虚寒之水气不可用。每服1克量甚小,可量病人虚实稍加用方好。

5、“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喜唾即多唾,口腔分泌较多的黏液,类似吴茱萸汤证之涎沫。从理中丸逆测病情,此证当是胃寒。说胸上有寒而不说胃寒,是言其影响所及的部位。如小结胸之说法。理中丸温补胃气之剂。

“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各42克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100毫升和一丸,研碎温服之。”

按干姜温中止利,白术健脾燥湿,人参补中气。甘草和中。此方治胃寒喜唾亦有温中健脾祛湿之功。

6、“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伤寒病解之后身体虚弱消瘦,气不足以息,气逆欲吐,身热烦渴,乃病后余热不清之证,宜竹叶石膏治疗。此证若无身热烦渴则竹叶石膏即为无的之矢。临床上如无身热心烦口渴而只条文中证状,可去石膏。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2把,石膏224克,粳米100毫升,人参42克,麦冬200 毫升,半夏100毫升,甘草28克

上七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按:竹叶除烦利小便。石膏治身热烦渴。人参补元气生脉、生津。麦冬生津止呕治虚羸少气。半夏降逆止呕。甘草粳米和中养津液。本方是伤寒恢复期中治虚羸短气身热烦渴之剂。

7、“伤寒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脉已解”即病已解。“日暮微烦”即下午五点钟时微有发热心烦。这是因为病初差胃气尚弱,若勉强多食则消化不良,宿食发热心烦。证状轻微的可节减饮食则愈。重者可与大柴胡汤。

(以上内容选自《伤寒六经求真》)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79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掰)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栀豉劳复方,邪热扰胸运不良: 栀子豉汤除烦热,宽中下气枳实当. 组成:枳实.栀子.香豉.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行气. 主治:热扰胸膈兼气滞证.症见心中懊恼,胸膈痞满,食少纳呆,舌苔薄黄微腻,脉滑数 ...

  • 附篇二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起392条迄398条)

    392.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胡希恕注:伤寒病新愈,余热未尽,若男女相交,则男病可传之女,女病可传之男, ...

  • 伤寒六经求真(十八)

    第五编  第二章伤寒阳性过程的合并病 1."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撤,因转属阳明,续自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 ...

  • 伤寒论讲义辨厥阴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重点内容思维导图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95.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96.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 ...

  • 《伤寒论》 --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92.伤寒阴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393.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394 ...

  • 《伤寒悬解》——差后劳复与阴阳易

    差后劳复六章 差后劳复者,病愈而复发者也.或余热犹存,停水未去,或宿物郁浊,新谷壅阻,偶因调理不节,伤其中气,旧根立发,新病如初.病因不同,立法亦异,清金泻水,发表攻中,内扫宿物,外损新谷,浊瘀消散, ...

  • 『医宗金鉴』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伤寒新愈,起居作劳,因而复病,谓之劳复.强食谷食,因而复病,谓之食复.男女交接,复而自病,谓之房劳复.男女交接,相易为病,谓之阴阳易,谓男传不病之女,女传不病之男,有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70讲 —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第70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上次课讲到了<伤寒论>讲义的最后一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这篇的内容还没讲 ...

  • 《伤寒悬解》类证——差后劳复,阴阳易

    差后劳复六章 差后劳复者,病愈而复发者也.或余热犹存,停水未去,或宿物郁浊,新谷壅阻,偶因调理不节,伤其中气,旧根立发,新病如初.病因不同,立法亦异,清金泻水,发表攻中,内扫宿物,外损新谷,浊瘀消散, ...

  • 70、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 ...

  • 《伤寒六经求真》第八编:厥阴篇 第二章:厥阴病纲领

    <伤寒六经求真>第八编:厥阴篇 第二章:厥阴病纲领 郭生白 本能学堂 今天 收录于话题 #本能学堂62 #伤寒六经求真26 第八编:厥阴篇 第二章:厥阴病纲领 1.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 ...